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下时代之声赵汗青
天下时代之声赵汗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28,414
  • 关注人气:1,9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张大千齐名的溥心畲是什么结局

(2016-06-27 06:45:56)
标签:

赵汗青

文化

情感

历史

与张大千齐名的溥心畲是什么结局

与张大千齐名的溥心畲是什么结局

 

赵汗青

 

溥心畲, 名濡, 字心畲。生于1896年。前清王朝的旧王孙——恭亲王奕之孙,宣宗道光皇帝的曾孙,末代皇帝溥仪的从兄。只有五个月大的溥心畲,尚在襁褓之中,就已头戴红顶戴,俨然是朝中的“一品大员”了。据说溥心畲五岁那年, 慈禧太后曾把他抱在膝上,出了一副对子,他意然对答如流。慈禧太后大喜,赐以四件珍宝,并说本朝的灵气都钟于此幼童身上,他日此子必以文才传世无疑。

由于溥心畲幼年是在恭王府邸度过的,受到的是八旗子弟的教育。他曾写过一首《自述》诗,诗中的头两句就写道:“我生之初蒙召见,拜舞会上排云殿……”诗后附有自注云:“濡生五月,蒙赐头品顶戴随先祖恭忠亲王(奕)入朝谢恩。三岁,复召见离宫,赐金帛。”据溥心畲自述:“余从七岁学作五言诗,十岁作七言诗,十一岁始作论文。曾记先师命作《烛之武退秦师论》,有警句云:‘(烛之武)谓之忠可也,谓之能可也,谓之有纯臣之度则不可。’为先师所嘉许。是时北京古文社,请耆德之士为社长,京师子弟,每月课余时为文请社长批改,佳者给以笔墨之类以为奖。余亦参加此文社,时得奖以为荣。旗人对子弟的教育,提倡文武合一,骑射之事,虽贵胄皆能习之,溥心畲也不例外。他曾经自负地对人说过:“我十几岁就以驰马弯刀擅胜,经常在郊外驰马,其中有一匹回疆的栗色马,宽肩高身,烈性不受羁勒,但我独能骑之。我当时因腿短,不能踏蹬,便把蹬提高了些。及至郊外,纵辔奔腾不已。当时禁卫军正在北郊操练,尚未列队,忽见一少年童子骑栗色马疾驰而来,以为奇事。有几位骑兵还急忙追赶上来,追、追、追,追了几里路还没有追上……”这便是旧王孙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剪影。

辛亥革命后,溥心畲离开了恭王府,偕同清媛夫人迁至西山(马鞍山)戒台寺隐居,当了十多年的“隐士”。 甲子(1924年) 才搬回恭王府,此时恭王府早已被其兄溥伟抵押给辅仁大学当校舍。溥心畲只得屈居恭王府萃锦园偏福殿。他让清媛夫人作了一幅“招隐图”,他在画上亲书古近体诗二十九首,抒发隐居十年的感怀,又让光绪皇帝的老师陈宝琛题上《西山招隐图》五字。陈宝琛还题了一首七言绝句,诗曰:山中负载十年过,画料诗材特地多。林墅依然如涧壑,不知人世有鸥波。

而张大千就是经陈宝琛的得意门生、时称“清末诗坛第一人” 陈散原的引见,在偏福殿寒玉堂拜识溥心畲的。溥心畲是一个诗书画三绝的文人画家。他喜读唐诗、学唐诗;书法学王羲之、米芾,写得一手好行书,并兼得王、米的韵趣,随便写来,看上去雅逸挺拔,而又疏落有致。有人形容他“以右军为基础,书出于米芾、蔡襄堂奥间,朗朗如散发仙人。”

至于他的画,他自己说并没有拜过师,只是兴之所至,独自弄笔,慢慢悟出来的。这与他有条件恣意临摹王府收藏的名迹,又能随意出入古物陈列馆观摩历代书画名迹有关;也与他先天的才智、后天的学养有关。所以他的画路很宽,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兽,无所不能,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

他的山水,从北宗入手,由马远、夏圭而上溯李成、范宽的路子,笔墨腾绰,变化多姿;有时也写南宗,一如衡山,风华淡雅,望之悠然意远。溥、张常在琉璃厂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会,有一位号称“看云楼主” 的画客,在《网师园读画小记》一文中评道:“海内以画名者众矣,求其天分高而工力深者,当首推张大千、溥心畲二家……张、溥二家取经不同,未易轩轾。大抵心畲高超,而大千奇古;心畲萧疏,而大千奔放。”“南张北溥” 在画坛不胫而走,声名日高。

四十年代后期至五、六十年代,溥心畲之名渐抑,其静观独居,抱守传统,画风故我,终不愿脫离古人风貌,成为中国近代文人画家中的一位较为全能者。张大千曾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提到溥心畲的艺术造诣。序中写道:“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吾仰溥心畲。”

1963年,溥心畲在台湾谢世。海外画坛上有人用象征性的语言评道:“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