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古运河游】(85)——盐官古城,尚存有一段元代的古城墙

标签:
思泉陋室海宁盐官镇海宁州旧城遗迹宣德门旅游 |
分类: 嘉禾纪事 |

(“盐官古城”标识)
盐官镇,汉代以制盐得名,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海昌县改名盐官县,这是“盐官”作为建置名的发端。
此后一千余年,盐官一直是海宁州、县治的所在地。至隋代运河开凿,它的地位随之上升。到了唐代,盐官以其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宗教而名扬海内外,风头远盖过嘉兴,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三个繁华县份之一。直到1949年6月,县治才迁往硖石镇(如今海宁的县城)。
至今,盐官仍然保存着古镇的主要轮廓,护城河和部分城墙,还有为数不少与运河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址,如安国寺经幢(参见上集《【嘉兴古运河游】(84)——寻访安国寺经幢,被长途车的站牌误导》)、平安桥、海神庙、安澜园遗址等等,还保留有明清时期格局的历史街区。

-
这张景区导游图来自“百度”,思泉的系列博文也将以此为蓝本,慢慢地呈上,得十来集方能搞定。图上提供了一日游盐官的最佳路线(黑箭头所示),不过有不少遗漏(特别是西部的景点)。因为思泉要在那里住一夜,没按此路线走。

-
资料载,海宁古城筑成于唐永徽六年(655年),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均有修筑。永乐十九年(1417年)为加强防御,曾加高城墙,在宣德门(小东门)、安戌门(西门)、镇海门(南门)加固吊桥,并在拱辰门(北门)外建造月城城门,上筑谯楼。
州城全长4.8公里,呈正方形。宣德门在盐官的东北,习惯称“小东门”,作为区分,南面春熙门,称“大东门”。
如今,复建了几座城门和部分城墙。

思泉走了复建的宣德门(小东门)——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有关文章,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