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暑假成为“第三学期”
文/莫默
事件回顾:暑假即将开始,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的广告已经铺天盖地。奥数班、英语班、写作班、书法班、钢琴班……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让暑假俨然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
最近,正值暑假,大学们的暑假可谓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新鲜与刺激并存,趣味与辛苦同在,其乐融融。与此同时,相比较之,中小学生们的暑假却是另外的一番五花八门,什么奥数班、英语版、书法班、钢琴班,这一系列的“班”成了学生们名副其实的“第三学期”。作为过来人,我想就此现象谈谈我的认识。
因为经历过孩童时代,我们都知道暑假原本是孩子们休息、玩耍的快乐时光。在我的记忆里,学生们经过了一学期的辛苦学习,在暑假里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享受一下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少年时光了。下河捉捉虾、摸摸鱼,在一起玩玩游戏,看点喜欢的电视节目,这是多么惬意的夏天,多么美好的暑假。
但在孩子们眼里,现在的暑假早已走调变味,变成了令人生厌的“第三学期”。虽然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学校开设的各类补课班已有所收敛,但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各类培训班却蜂拥而起。虽然价格不菲,但是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来说,这点投资还是舍得的。于是孩子们刚出校门,又如培训班,投入到紧张的“第三学期”的学子之中。
为何培训班会如此火爆,就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首先,它的“始作俑者”是家长,这是家长给孩子施加的压力。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将来有出息,所以都希望从早抓起,不能输给同龄人,尤其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便四处打探,物色好的培训班,恨不能将自己的孩子顷刻间打造成一个全能型人才。记得以前,家长为孩子请家教主要是因为孩子跟不上进度,缺啥补啥;而现在则是没啥补啥,和别的孩子相比,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正是这种攀比心理导致水涨船高,使得孩子们不得不学习更多的东西来稳保领先地位。
其次,这种压力也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全面化,使得无论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前途更加担忧,于是不得不提早做打算,好应对激烈的形势。正所谓“今天多吃苦,明天少吃苦”,这样一来,在社会上就形成了这种风气,眼前暑假见面都问去哪玩呢,现在见了都问去哪培训呢。孩子不得不过早地为他们的将来负责,所以这种压力是在所难免的。
尽管这样,从孩子们自身来讲,他们还是需要正常的假期的。未来还很远,但眼前他们还是孩子,是孩子就需要童真,需要愉快的假期。也许,在学校放假之前孩子就在盼着假期,盼星星盼月亮,结果盼来了“第三学期”。没有了欢乐,就像一台学习机器一样,超负荷地运转,这样一来磨砂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童真,也是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我看来,这样的“第三学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孩子真有兴趣那还好说,倘若孩子从心理上厌倦这件事情,还要继续让他去做,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一位快乐的天使,而不应该成为应试教育之下的一枚棋子,更何况这棋子将来要落在何处还是未知。家长能给孩子的不应该是一个规划好了的未来,而应该是一个良好的环境,一篇洁净的画纸,至于未来,还组要他自己去勾画。
把假期还给学生,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痛痛快快地玩,自发自主地学,避免暑假成为“第三学期”,在暑假安排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主动为孩子减压松梆,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利用暑假这个机会充分展示自我、接触社会、提高素质。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快乐、轻松的暑假。也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我还是要呼吁,请把假期还给孩子,请救救孩子……
我的推荐: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欢迎相互关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
点此返回博客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