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blog |
“我要养听话的狗,看碧蓝的天,我要租房,租到郊区去。生命唯有一次,我不想挥霍。”当范婷把这些“广告语”贴在网站上招募志同道合的友人时,立即有应征者无数。她的梦想其实不仅仅是在郊区租房,她要建一个抱负的小镇——一个不用花许多钱就能实现的都会中的桃花源。
范婷是80后白领的范例,工作安稳,收入可观,关切环保。自素来北京工作后,她的友人开始一个接一个成为房奴。“花掉父母半辈子积蓄,八成工钱上缴银行,换来70年不到的居住权,这和租房有什么辨别?”她这样想。在长江边上长大的范婷向往青山绿水,从2009年起开始有了一个主张:“到郊区租房去,友人们一起租个大院子,建设属于自己的小镇。”
2009年底,他们最终选中了西北六环边一处接近水库、有青山做伴的小院。院子占地2亩,20余栋平房散布四周,1/3的土地被果园占去,留下是大片的空场,可任意改革。范婷对这里很满意,她为自己选中了一间南北朝向的房间。
范婷随后在网络上倡议“我们自己建小镇住”的活动,并引来600多人“感兴趣”,200多人“出席”。
应征者许多。有人要把自己的乐队搬到这里,有人想经历农夫的开心。“因为房间数目有限。相像的价值观和过日子要领很首要。”在这里租房钱金不到市区的一半。“以我为例,从小镇赶到位于西单的公司,大略要一个小屡屡间。我觉得此距离还是可以接纳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纵横,鸡犬相闻。范婷的小镇很简单让人想起晋人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这斗胆的主张又像是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不,都不是。小镇不是乌托邦。它实实在在存在着,并且正在我们的手里缓慢变好。”范婷浅笑。
春分将至,万物复苏。范婷早就租下的小院也将迎来自己的春天。“我们年轻人在这个社会上打拼很艰苦,但我们有让自己过日子得更加好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