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是赶跑“幸福感”的罪魁祸首?

标签:
幸福感满足欲望简单快乐杂谈 |
分类: 人生感悟 |
到底谁是赶跑“幸福感”的罪魁祸首?
文/简单浪漫
今天看了一本《幸福》杂志,就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冲动。
词典对幸福一词的解释是“称心如意”,幸福感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的评价标准和主观偏好对自己生活状态作出的满意程度的评价,幸福感是一种生活满意状态。解释词意后,再来看看英国“新经济基金”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的“幸福指数”大排名,结果不起眼的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以68.2的指数当选为地球上最幸福的国家。主要理由是这个国家人均寿命79岁,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它国家。
瓦努阿图是一个只有22万人的小国,不是一个消费为主导的社会,人们没有太多的物质要求,一直过着相对原始的生活,为何能获得世界冠军?究其原因就是这个国家的人简单而快乐,人人都能长寿,活到90高龄都很常见。而我们的现代社会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欲望多了,快乐少了;距离越来越近,幸福越来越远……我们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们的幸福感却不升反降。现在的生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好多了,家里的房子宽了,银行的存款多了,孩子的拖累少了,自行车也换成汽车了,可我们为何还有那么多不满足?为何总有那种掉在水里抓不到东西的迷茫感觉?到底谁是赶跑我们幸福感的罪魁祸首呢?
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欲望太多,内心太复杂。幸福没有客观的标准,它的构成有三个:一是内心的感觉,二是个人对幸福的价值认同,三是身体与心灵是否舒适和谐。所以幸福是自己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内心选择的结果。瓦努阿图人拥有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活得很快乐,是因为他们内心选择了简单快乐。幸福感在本质上与财富、相貌、地位、权力没太大关系,但我们偏偏被这些东西所奴役,拥有的欲望总是让我们不能安宁,让我们丧失了幸福的感觉。即使拥有了,欲望还会不断膨胀,让我们处于一种无法满足的状态。这也是解释哪些拥有家财万贯的富翁不一定就幸福、而田里劳作的农人就不见得不快乐的一种原因。人们的内心选择不同,有些人没有一种幸福的自我感知,有幸福的东西往往也感觉不到,往往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对生活总是不恰当的期待,总是羡慕别人,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你是这样,即便天上掉下肉饼让你拿着了,你也会恐惧再失去,也不会有太多的幸福感。
现实中的幸福和昙花一样,只是生活中短暂一现的芬芳。但内心的幸福是存在的,这种幸福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态度,我们的心情决定着是否有幸福感,幸福的人觉得自己幸福,不幸的人觉得自己不幸,这正是万事由心而生的道理。所以,幸福与否在于我们内心的选择,我们选择幸福,那么会有一千个理由让我们愉悦满足。我们选择痛苦,也会有一万个理由让我们悲伤失落。所以,幸福与否,首先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前提是有良好的自我认同,对现实的满足感、对生活不带有过高期待。
战胜自己内心欲望,学会简单快乐,你肯定能得到一种的满足,你肯定能找回自己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