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994—2011)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6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标签:
终点泰国水文地质应用领域启迪慧想文综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
专题十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森林火灾面积
【答案】 C
【解析】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各种地物不同的反射率来区分地物。森林是否有火灾、土地是否干旱、植物病虫害程度不同都会使反射率发生变化,在遥感影像中能反映出来;而洪峰流量大小不能改变反射率,故在遥感影像中不能反映出来。
2.(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在沙漠中迷路十,可用哪种方式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A.指南针
【答案】B
【解析】GPS接受机能自动显示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而且精度高,使用方便。本题采用最优选项法。遥感图、地形图虽然具备定位功能,但误差较大,不能自动显示、动态显示;而指南针只能指示方向,不能定位。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图5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9-10题。
3.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C
【解析】考查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由于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业发达,使得大量人口向东部南部地区迁移,导致东南地区人口密集。
4.应用GIS技术在图5甲基础上制作图5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答案】A
【解析】考查 GIS 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由于图乙为 2000 年的人口增长率图,所以需要 1999 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才可计算 出 2000 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5.(2009年高考安徽卷) 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遥感
【答案】A
【分析】本题很常规,考查3S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难度较小。遥感主要获取面状地理事物的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获取点状事物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对信息的处理。
6.(2009年高考安徽卷) 表1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表1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建设用地 |
其他用地 |
① |
57.80 |
37.32 |
0.67 |
3.59 |
0.53 |
② |
40.96 |
25.68 |
0.16 |
11.60 |
21. |
③ |
30.71 |
31.15 |
0.37 |
31.86 |
5.91 |
④ |
20.16 |
50.95 |
0.56 |
7.61 |
20.72 |
A.①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安徽不可能④的森林覆盖率,耕地比例也应该较高;建设用地也不可能达到31.86%这样的水平。总体上属于耕地比例高,林地偏少、水面较开阔、草地比重低的省份。由于水面占8.1%,因而“其他用地”不可能低于这个比例。
本题属于推断题,基本信息来源于各类土地的面积比重,结合各种土地利用的状况进行判断。难度在于①和②两项的区别。耕地在平原上集中分布,但丘陵地区和山区也有部分耕地;林地不仅山区和丘陵有,平原亦有分布。区分点是在水面的利用上,需要考虑“其它用地”的比例。
对于考生来说,解题的过程是追求答案,但本题的价值更有深远的意义。某地的土地利用,既有自然条件的基础,又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也与环境政策等相一致。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本题组得到彰显,令人钦佩。
(200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图4,完成9-11题。
7.GIS技术的
A.关键装置只传感器
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答案】D
【解析】本组题以“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为背景,以两幅鲁尔区煤炭整治的相关示意图(不同主题的图层)为素材,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整合图中信息,利用所学3S技术的主要特点、工业区位等基础主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首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GIS 技术” ,获取有用信息: GIS 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 “
的简称,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空间模型和数据来进行数据处理。空间模型是用点、线、面表达。由此排除B选项。传感器是遥感技术(RS)的关键装置,由此排除A选项。空间定位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要功能,由此排除C选项。
GIS技术的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的。正确选项D。
8.图中城市
A.①们于规划区
【答案】:C
【解析】:对比上下图,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城市①位于非矿区,②位于原矿区,③、④位于现矿区,故C选项正确。
9.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原料地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东部、南部是以非矿区、原矿区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开采量的增大,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日益减少,面临枯竭问题,而西部、北部多为现矿区、规划区,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多,故采矿业向西部、北部迁移主要是为了接近原料地。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图4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象。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回答7~8题。
10.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卫星遥感、我国区域地理特征,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1989年时,河流入海口在东南方向,而2009年时,该河流入海口则改道向东北入海,选项A错误。由图片可以看出,河流改道后,河流故道南部海岸因缺少泥沙淤积,其面积几乎没有变化,选项B错误。从两幅图片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河口三角洲的面积变化不大,这说明该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绿化工作较好,水土流失减少,选项C错误。显然选项D正确。
11.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海岸带的合理开发与保护问题,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该河口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口,选项A错误。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应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显然选项B正确。而海滨浴场的建设是有一定要求的: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选项C错误。河流入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选项D错误。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工业化对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12.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口久变得“面目残破”。这主要是因为
A.酸雨淋蚀加剧
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解析】考查地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和风蚀现象。
【答案】A
13.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A.①②
【解析】考查3S技术运用.RS和GPS动态监测。
【答案】C
14.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判读、河流流向、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由题图,河流的流向与地势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很容易根据表3的地形坡度分布规律,正确选择出正确选项是A。
【题眼】就是看地形坡度来判断河流的流向。
15.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容易发生的区域,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有题图及上题分析,再结合表1、表4等图表,很容易判断出表4中的戊、辛两地最易发生泥石流现象,戊和辛两地易发生泥石流是因为其位于河流干支流交界处,地形坡度较陡,并且土石充足而松散,一遇暴雨等恶劣天气,泥石流发生的几率会很高,选项D正确。
16.(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化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可以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点;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及时将遥感等获得的信息加以处理,从而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并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支持和改善人类活动和生活质量。
17.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5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A.①——第30天
C.③——第100天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不管“波段1”还是“波段2”,实线和虚线的反射率差异最大的日期都在30天附近。
18.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病虫害的发生导致发生虫害的地区的水稻反射回来的光谱发生了变化,所以对病虫害灾情的实时检测可以运用的是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所以要对获取的灾情资料进行分析后准确的预报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所以选B。
19.表1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表1
国家 |
种植面积(万公顷) |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 |
总产量(万吨) |
甲 |
4400 |
2.14 |
9416.00 |
乙 |
168 |
4.36 |
732.48 |
丙 |
2950 |
4.23 |
12478.50 |
丁 |
1036 |
1. |
1864.80 |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表格的判读分析能力及亚洲四国区域特征的掌握。中国、泰国、印度、日本四国中,印度耕地面积最大,日本耕地面积最小;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日本精耕细作,单产水平最高,我国近年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发展,单产水平也较高,近年水稻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图7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20.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答案】C
【解析】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第10题,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也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了,故选C。
21.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解析】在文字材料中关键信息是“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追踪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间隔5分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从表1和试题中获取的有用信息是:①列车终到时间;②长春、长沙、西安和广州的经度;③北京时间12点时,即120ºE的地方时为12时;④太阳在正南方向时某地地方时为12时;⑤计算四地地方时为12时的北京时间,由以上分析可列表:
动车组车次 |
始发站 |
终点站 |
开车时间 |
终到时间 |
地方时为12时的北京时间 |
D21 |
北京 |
长春 |
07:15 |
13:31 |
12+(120º-125º20´)*4´≈11:39 |
D201 |
南昌 |
长沙 |
08:00 |
11:15 |
12+(120º-113º)*4´=12:28 |
D584 |
宝鸡 |
西安 |
11:11 |
12:23 |
12+(120º-108º55´)*4´≈12:44 |
D776 |
深圳 |
广州 |
11:18 |
12:28 |
12+(120º-113º13´)*4´≈12:27 |
由以上信息可知正确答案为D。
(2007年高考山东卷文综)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4—5题。
22.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答案】:D
【解析】:火车提速后的计算和调度需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而要实现旅客列车的追踪间隔达到5分钟,必须对火车进行精确定位。
23.根据提速动车组时刻表,乘坐1中哪一车次的旅客到达终点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表1
动车组车次 |
始发站 |
终点站 |
开车时间 |
终到时间 |
D21 |
北京 |
长春 |
07:15 |
13:31 |
D201 |
南昌 |
长沙 |
08:00 |
11:15 |
D584 |
宝鸡 |
西安 |
11:11 |
12:23 |
D776 |
深圳 |
广州 |
11:18 |
12:28 |
A.D 21
【答案】D
【解析】由上表数据可知,当火车到终点站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的时间为D776次,可知答案D正确。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图4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5~16题。
24.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C.商业分布和规划
【答案】A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涉及到土壤、水系、地形、土地利用及居民点分布,该专题研究可能是耕地分类和评价。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商业分布和规划、学校布局等与自然因素关系不大。
25.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A.①②
【答案】D
【解析】深埋垃圾场选址考虑水文地质和区域规划,而大气污染、造纸厂、印刷厂分布与深埋垃圾无关。
140.(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37-40)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填写四大工程名称: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⑵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显著的是
⑶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⑷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答案】⑴南水北调
⑵西气东输
⑶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