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年地理新课标全国卷二的考查分析
(2013-07-11 07:25:12)
标签:
内蒙古赤峰市环境保护卷二新课标启迪慧想文综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
近三年(2000—2012)地理新课标卷的考查分析
长春市汽车区六中
做完今年的地理新课标卷,总体感觉试题难度不大,考查的内容也很基础,学生在参加考试的过程中做今年的高考题很容易上手。吉林省已经连续三年参加全国新课标卷的高考了,我对近三年地理全国新课标卷进行了对比。因为近年的地理卷基本体现了:知识抽样,能力覆盖,重视图表考查等特点,所以我重点对比了考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分值,图表、能力等方面,现分析如下:
一、三年高考题对比
(一)考点对比
|
知识考点 |
|
2011年 |
2012年 |
|
地球运动 |
|
|
|
|
大气 |
1—3题:天气系统 |
36(1)题:气候特征 |
37题(1):气候成因 41题: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
|
水 |
|
36(1)(2)(3)题:淡水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水的咸淡变化及原因 |
4—5题:湖泊的调节作用 |
|
地壳、地质 |
36(3)题:外力作用 |
9、10题:地表形态 |
|
|
人口城市 |
|
|
|
|
农业 |
37题:农业发展特点、区位分析 |
3、4、5题:大豆生产 |
1—3题:粮食生产 |
|
工业 |
6、7、8题:工业区位选择、产业转移 |
1、2题:工业分类和工业区位 37题:企业空间分布、产业转移 |
8—9题:产业结构调整 |
|
|
|
11题:交通区位 |
|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10—11题:区域可持续发展 |
36(1)(2)(3)题: 淡水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水的咸淡变化及原因 |
|
|
等值线 |
1—3题:等高线, |
|
10—11题:等高线 |
|
|
41题:旅游的优势条件
42题: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43题: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
42题:自驾游的优势条件
43题: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44题:湿地变化的特点,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
42题: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
43题: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4题:水源地变化原因及保护措施 |
(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的分值对比(没有统计选做题)
|
|
|
2010年 |
|
|
|
自然地理 |
I卷(分) |
24 |
24 |
24 |
|
II卷(分) |
26 |
28 |
20 |
|
|
人文地理 |
I卷(分) |
20 |
20 |
20 |
|
II卷(分) |
20 |
18 |
26 |
(三)图表考查对比
|
图、表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世界区域图 |
1—3题:中亚 |
36题:新加坡 |
37题:南美洲 |
|
中国区域图 |
36题:我国东北 |
37题:中国政区 |
6—7题: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
|
等值线图 |
1—3题:等高线图, |
|
10—11题:等高线图 |
|
坐标图 |
|
|
4—5题:河水流量 |
|
景观图 |
|
9— |
|
|
|
37题:全国桑蚕茧产量的省区分布 |
37题: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
|
|
统计表 |
6—8题: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 |
44题:湿地的变化 |
|
(四)能力考查对比
⑶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能力;
|
题型 |
题号 |
2010年能力考查 |
2011年能力考查 |
2012年能力考查 |
|
选择题 |
|
⑴⑵ |
⑴⑵ |
⑴⑵ |
|
第二组 |
⑴⑵ |
⑴⑵ |
⑴⑵ |
|
|
第三组 |
⑴⑵ |
⑴⑵ |
⑴⑵ |
|
|
第四组 |
⑴⑵ |
⑴⑵ |
⑴⑵ |
|
|
非选择题 |
36题 |
⑴ |
⑴⑵⑶⑷ |
⑴⑵⑶ |
|
37题 |
⑴ |
|
⑴ |
|
|
选做题 |
|
⑴ |
⑴ |
⑴⑵⑶ |
|
43题(自然灾害) |
⑴ |
⑴⑵⑶ |
⑴⑵⑶ |
|
|
44题(环境保护) |
⑴ |
⑴⑵⑶ |
⑴ |
二、近三年试题的对比分析
(一)相似点分析
这三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和方向都是高中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和四方面的能力。如水、大气、农业、工业等,都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也成为近两年高考中出题的重点知识块。在每个重点知识块的选点命题又以核心知识为主。如农业、工业重点考区位因素。绝大多数考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尤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三年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10年的“新疆暴雪”、“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11年的生活中的“大豆”、“铁路交通”、“淡水不足”等。12年的“粮食生产”、“产业转移”等。三年试题通过联系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
3、开放式的讨论试题,强调探究能力
近三年的新课标卷中都出现了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如2010年37题第三问,有人提出建议,问考生是否赞成。2011年37题第二问,选择某个城市或某个区域作答等等。2012年37题第三问,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这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考生能阐述清楚理由即可。
三年地理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除文字外,主要还以图表为主。这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重视对图像的考查,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差异性分析
1、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稳定性明显
2、体现学科特色,重视对图像系统的考查
3、突出对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能力的考查
4、贴近生产与生活,渗透新课改理念
因此,对于积极面对2014年高考的学员,建议大家还是要按照三轮复习的思路,在高考一轮复习时,注重夯实基础,所有知识点逐一学习,争取无一遗漏;高考二轮时,加大对重点知识的钻研,特别是工农业区位、大气、等值线、区域地理等等,加强读图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注重知识点的变化。高考三轮复习时,即考前一个月左右,反复练习高考真题即可,提升自己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特别是陕西省所采用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反复练,“举一反三”,争取熟能生巧,确保地理冲高分!
今年的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地理学科与以往一样,试题难度适中,紧扣热点,以能力立意为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试卷减少了纯知识性和记忆性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地理重理解、轻背诵,试卷强调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具有调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体现“有用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新课标理念。如:主观题36题“小明和小亮寻找最佳避寒地并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等考点进行考查,既考核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又考核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程度。
考题提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平时应关注时事,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运用所学进行思考分析,如:42题旅游地理中提到海南设立三沙市,说明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