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四、地球上的水

标签:
东北宋体赞比西河gb2312过程线高考文综地理启迪慧想校园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四、地球上的水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考点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特征
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2011
A.
①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④为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其特点是净流量最小且季节变化最小;②为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①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由于城市化后植被覆盖率下降,其特点是径流量的峰值最大;③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由于受到水库的调节,其特点是径流量的峰值最小。
读图2,回答问题。
2.(2011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答案】D
【解析】考查世界地理空间定位以及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综合性较强。根据经纬度等图示信息,可知此岛位于南美洲北侧,加勒比海上。此岛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岛上多山地,地形雨丰沛,为热带雨林气候。因此甲乙两河均为全年都是汛期,A错;图中可看出,甲河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河流长度较长、支流较多,因而地势起伏较小、流速较慢、流量较大、流水侵蚀相对较小(植被覆盖率更高)、含沙量较小。
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示意图。读图3回答下题。3.(2011
A. 干流流速缓慢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河段海拔大多处于 10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河流流速较慢,A正确,B错;上游河段的支流较长,流速也较慢,C错;赞比西河流域海拔几乎全在2000米以下,且地处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地区,是不可能有冰雪融水的,D错。
图9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4—5题。4.(2011
A.
11月至次年1月
C.
5月至7月
【答案】A
【解析】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间则是河流流量最小、流速最慢的时期。从左图中径流量各月的变化特点可知,11月至次年1月径流量最小,是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
5.(2011
A.蒸发旺盛
【答案】D
【解析】甲地径流量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量峰值,说明降水量没有立即转化为河流径流流量,即该地区降水量被其它形式储存起来了。根据右图图例提示,该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多沼泽分布,而沼泽属于湿地,湿地具有水体的调蓄作用。
6.(2011
A. 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C. 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答案】D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河流中流水沉积和流水侵蚀是共存的,是一对相对概念。如果流水沉积减弱,则流水侵蚀就会相对增强。流速下降、径流量减少会导致流水沉积减弱,A、B均错;流域年降水量减少会使河流径流量减少,也会使流水沉积减弱,C错;D选项,上游来沙量减少会使泥沙沉积量减少,因而正确。
月份 |
甲 |
乙 |
||
气温 (0C ) |
降水 (mm) |
气温 (0C ) |
降水 (mm) |
|
1 |
-6.7 |
45.6 |
-12.4 |
90.0 |
4 |
6.0 |
64.0 |
3.3 |
75.5 |
7 |
20.5 |
76.6 |
19.1 |
118.5 |
10 |
8.9 |
63.0 |
6.5 |
96.0 |
【答案】流域内降水的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解析】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圣劳伦斯河水位稳定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以及湖泊的调节有关;根据图示以及表格数据,可知:①河段与②河段相比,冬季气温较高一些、年降水量较小,因此①河段较②河段封冻期短、流量小;①河段是上游支流,②河段是下游干流,因此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
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隆重举行。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以珠江为舞台,以水为主题,展示了广州乃至岭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闭幕式文艺表演凸现了亚洲元素,歌颂了亚洲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友谊,展示了亚洲多元文化的魅力。
8.(2011上海卷春季高考,37)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选址珠江中的小岛——海心沙,并以水为主题线索,运用各种表演手段,尽情展示水的魅力。从河流补给类型看,珠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
【答案】雨水(降水)(1分) 珠江流域支流多,降水丰富(2分)
【解析】主要考查珠江的河流补给以及其流量丰富的原因,基础性强。
9.(2011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答案】自西南向东北内流该河流消失于沙漠中,最终不与海洋相通(每空2分,共6分)
【解析】主要考查内流河的判读。河流流向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确定。
10.(2011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8分)
【答案】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流河的水源补给类型以及季节分配特征。塔里木盆地的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地下水。其中以高山冰雪融水的水量为最大,影响其水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因此夏季最大,春季和秋季次之。
【考点2】水循环类型、过程及意义
1.(2011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5分)
【答案】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解析】主要考查咸水湖形成的原因。由于大盐湖处于山地背风地带
且距海较远,降水稀少,使得冰川蓄积量逐渐减少,冰雪融水减少;由于气候干燥,蒸发旺盛,湖水逐渐减少;内流湖接受来自河流的盐类物质,盐度慢慢提高。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2011四川卷文综,39)材料四
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图13)。(4)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四,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6分)
【答案】
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2分);
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2分);
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潮汐(海潮)的因素。对于亚马孙河口来说,主要有海陆轮廓(三角形河口)使潮水涌入时受到两侧陆地限制进而潮位被推高、信风加大潮势、河流流量大使得河口处河水对海水顶托作用大。
2.(2011上海卷地理,42—43)读伊比里亚半岛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明图中C所示的海峡两侧海域海水盐度的差异及表层海水的流向。(2分)
盐度差异:
表层流向:
【答案】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或自西向东)
(2)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受综合因素的影响。根据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说明,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对C海峡洋流产生影响?(2分)
【答案】冬季受西风带影响,C海峡密度流会受到风海流的叠加作用影响
【解析】以上2个小题考查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的流向、成因以及风向对密度流的叠加作用。
【考点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2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前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某处看到了海上景观,此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问题。1.(2011
A. ①处该船逆水上行
C. 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洋流、气候、自然带等知识。从题中可知船只此时驶向大西洋,所以在①处顺马达加斯加暖流,②处地处西风带,风大浪急;③处是地中海气候
且正 值南半球冬季,所以是雨季,河流为丰水期。④地位于南回归线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
图2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2011四川卷高考文综,4)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C. 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答案】A
【解析】本 题综合考查洋流有关知识以及自然带分布规律。甲地位于南美洲东岸,巴西暖流经过,与甲地所在大洋同纬度对岸的非洲西海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暖流经过海区温度高,蒸发强,盐度高。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今年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和巴西五个成员国。
3.(2011上海卷文综,37)金砖国家成员国在经贸领域有较强的互补性,如巴西铁矿资源丰富,我国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从巴西进口铁矿石。一艘装载铁矿石的船只由巴西驶往我国,如果从上一页地图标绘的A、B两条航线中选择一条作为航行路线,你认为选择哪一条航线较合理?理由是什么?(要求写出两条理由)
【答案】航线A:理由是:A航线航程较短;可顺洋流航行,节省航行时间。
航线B:理由是:B航线不用支付经过巴拿马的通行费用;船舶的装载量不受限制
【解析】通过对海运的线路选择,考查洋流的影响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不大。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1】水资源及其分布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今年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和巴西五个成员国。
1.(2011上海卷文综,35)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四国水资源的共同特点是(
A.总量大,位居世界前列
C.地区分布较均匀
【答案】A
【解析】考查几个重点国家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四国中只有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B错;受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的影响,四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大都不太均匀,C错;中国和印度同属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D错。只有A的表述正确。
【考点2】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回答下图。
1.(2011
A. 当地降水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判断此地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因而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2.(2011
【答案】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解析】考查影响河运发展的自然条件。由甲省图可看出,其河流多为较小的支流,水量小而且水量小,不适合发展航运;甲省河流虽多,但互不相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和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也不利于航运发展。
【考点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2011上海卷文综,14)上海建设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以供应优质水。要从根本上保证水资源的质量,最主要的措施是(
A.推广节水技术
C.大力开采地下水
【答案】B
【解析】上海市由于人口众多、工业发达,防治水污染的压力较大。
2.(2011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坎儿井的相关知识。
①正确,西汉时期,西北地区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②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楚国孙叔敖修建的芍陂、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等灌溉工程;由西北的地理条件可知,③、④正确。故选项C正确。
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8分)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万平方千米,其中生态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地形单调,中间阶段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生态,图7为对应的气候条件。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答案】(1)(10分)
(2)(12分)
(3)(6分)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提出以上三种办法之一或其他合理办法得2分,论述正确、完整得4分。)
【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国为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国(岛国)虽然多雨,需明白降水量多的国家,淡水资源不一定丰富,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河流短小,没有大的湖泊,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再加之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根据题干提示信息“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可知大坝可以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该国除建水坝外,还可以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海水淡化和废水(污水)回收利用等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
4.(2011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1)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
(2)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演变趋势:
演变原因:
产生后果:
(3)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
【答案】
(1)乍得湖地处热带稀疏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水位上升;干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水位下降
(2)演变趋势: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
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
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任答两点即可)
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缺失(任答一点即可)
干旱程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任答一点即可)
农牧渔生产难以维系,生存条件恶化(任答一点即可)
(3)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
【解析】考查热带草原气候对湖泊水位的影响、乍得湖萎缩的原因以及影响、结合实例对跨流域调水进行可行性分析。
5.(2011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局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8分)
【答案】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解析】考查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由于河流上游大量用水,会导致下游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