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17—海洋地理(日本东部沿海发生里氏7.3级地震)
标签:
太平洋宋体初级生产力教案试卷高考暴雨启迪慧想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
(2011年高考
图19 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 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越来越多;近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他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更低。
(2)若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若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011年高考
材料一:图22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三: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深度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为充足(4分)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分)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营养盐
(3)③
(4 )威胁海洋 生物生产;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解析】[来源:学.科.网]
(1)根据图22初级生产力等值线分布图可知 ,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长江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海水中的营养盐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大陆架,深度较浅,饵料丰富较为充足。[来源:学科网]
(3)①、②、③地中,从图22可知③地海洋初级生产力最高,饵料丰富,根据材料三: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可知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③地。
(4 )赤潮的危害可以参照教材,主要是威胁海洋生物生产和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新课标全国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
【答案】(28分)(1)(10分)
(2)(12分)
(3)(6分)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了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水资源利用等问题。解题时要根据图文材料先进行区域定位,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大纲全国卷)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分析】本题整体难度不大,主要知识点是考查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科学、规范、简炼的表达能力。也是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新课标理念。从图中可看出黄麻产地主要集中在恒河三角洲(也可说恒河三角洲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可得出河网密布,根据气候图可得出水量丰和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可提供航运和灌溉之利,材料中的“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可得出水量丰富利于浸沤黄麻得到原料。本道题的设问和标准答案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水网密”不属于水文条件,而是水系条件。将“水文条件”改为“水资源条件”似乎更好些。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4.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解析】该题以地形剖面示意图考查了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推理,对定位要求下降。综合考查了地形、工业、农业、盐度、气候与植被等知识点,该剖面在南美洲自北向依次经过了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穿过的地形是以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为主,巴西的工业集中东南沿海,热带经济作物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热带草原区;甲地海水是巴西暖流,来自赤道暖流,对岸海域是非洲的西部是本格拉寒流,是上升流;甲地大陆沿岸是热带雨林风光,甲地对岸的非洲的西部沿岸是热带沙漠景观。
材料三: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过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3)请在答题卡数码代号的横向上,回答图12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6分)

材料四:
亚马逊河河河口位置(图13)
(4)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四,分析亚马逊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6分)
39.【答案】(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分),酸化(2分),呼吸(2分)。
(4)河口为三角洲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 推高(2分)。河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信风顺潮流方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2分)。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2分)。
【点评】这两个题目都不需要图像,完全是调动学生大脑储存的知识,图像不是多余的吗?学生不能从图中获取什么信息用于组织答案。考查的目的和价值在哪?背弃了高考命题的方向。
【解析】考查我们主要山脉北南坡降水差异地理背景。
上海卷文综地理
伊比利亚半岛风光迤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区。
42.说明图中C所示的海峡两侧海水盐度的差异及表层海水的流向。
盐度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层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受综合因素的影响,根据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说明,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对C海峡洋流产生影响。
【答案】42.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或自西向东)。
43.冬季受西风带影响,C海峡密度流会受到风海流的叠加作用影响。
5.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时推算及地球光照图的判读分析能力。由题干可知,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①处位于45°E,应为7时。又知,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应位于晨线上。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处昼短夜长,应处在冬半年,选C。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该船逆水航行
C.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示区域环境特征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①处附近为暖流经过,该船
为顺水航行;②处西风带,受西风漂流影响,不会风平浪静;④地处于回归线大陆西侧,受寒流及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主要为荒漠景观。
野外考察
(3)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5分)
【解析】分析(3)题时应结合大盐湖的位置和所给小资料内容,从水循环环节入手分析。
【答案】(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少雨,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有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给分)
3、学生在实习这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水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
【试题解析】
【答案】D B
【考查的知识点】等高线知识、地形对溪谷堆积物的影响
【解题思路】
3、“溪谷的变化情况”主要是通过地貌变化来体现,对比溪谷台风前后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可知侵蚀和堆积强度变化
4、
【附注】
学生要是带了小型蒸发器,不是也可以测出蒸发量吗?百度:小型蒸发器是口径为20厘米,高约10厘米的金属圆盆,盆口成刀刃状,为防止鸟兽饮水,器口上部套一个向外张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测量时,将仪器放在架子上,器口离地70厘米,每日放入定量清水,隔24小时后,用量杯测量剩余水量,所减少的水量即为蒸发量。
9.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C.西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