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40,974
  • 关注人气:4,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年诺奖得主:多读一年书能带来多少收入?

(2021-10-14 18:20:21)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校共育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诞视(ID:danjiededanshi)做更有品味的父母。

诞姐:教育媒体公众号“帝呱呱星球”创始人,著名投资人,曾为知名律师事务所律师。

最近揭晓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我猜很多家长会感兴趣。

因为他们用自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几个家长颇为关心的话题,比如:

多读一年书到底能带来多少收入?

名校毕业生是否赚的更多?

要不要拼命鸡娃把孩子送入“六小强”这样的重点中学?

哈哈,是不是每一个问题你都想了解?

我朋友调侃说诺奖得主估计也是为娃操碎了心的家长(开个玩笑~)。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2/200F135181A30E521F5CD7186D634D8419EB393A_size57_w1080_h681.jpg

不过,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也说了,表彰的是教授们的研究方法,而不为他们的研究结论背书。所以今天这篇文大家除了关注结论之外,重点更应该是他们的研究方式思维方式

01

多读一年书到底能带来多少收入?

在今年诺奖没出来之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李井奎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革命》就介绍过获奖人乔舒亚·安格里斯特和克鲁格的研究了。

李井奎在书中说:

2018年深圳市公布的学历工资指导价位:

研究生(含博士、硕士)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12389元/月;

本科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10122元/月;

专科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8059元/月;

高中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5620元/月;

初中及以下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4501元/月。

从这个指导价里,我们可以看到,研究生的工资指导价几乎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3倍,一个本科生的工资指导价是初中生的2倍。

通常情况下,家长就会说:你看,读书还是有好处的吧,学历高就是挣得多。

可是经济学家就会比普通家长想的更多了,这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

是因为高学历导致高工资?

还是因为那些取得了高学历的人,可能他们本身就比较聪明,而不是学历带给了他们更高的收入,是他们自身的聪明才智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大家要记住,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是许多社科类研究必然面对的问题。怎么“干净的”识别因果关系,就是这次诺奖得主得奖的原因。

李井奎在书中写道:

“他们选择了一个神奇的工具变量——一个人的出生季节或月份,可以把多读一年书对未来收入造成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的作用区分开,从而干净地识别因果效应。”

来看看这个研究是怎样进行的。

因为教授们都在美国,所以他们发现,美国的义务教育法有这样的规定:

“只要当年年满6岁的儿童,都需要在该年9月份入学。

只有年满16岁,青少年才可以离开学校,辍学回家。”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日是12月31日,那么,他和生日是1月1日的孩子一样,都需要在当年9月份入学。

平均而言,出生在第一季度的孩子,入学时大约是6.45岁。

而出生在第四季度的孩子,入学时的平均年龄大约是6.07岁。

再根据辍学条件,如果一个人的生日是1月1日,那么,在他16岁到来那一年,过了1月1日就可以辍学去工作了;

而如果他的生日是12月31日,那么,他就需要上完全年的学才能合法地离开学校,离开课堂。

所以教授们就把在16岁辍学的孩子分成了两组:

一组是生日在一年当中比较早的那些孩子,为A组;

一组是生日在一年当中比较晚的孩子,为B组。

由于B组的孩子比A组要多上一段时间的学,所以,对于研究多读一年书所带来的收入差异来说,这就形成了非常好的比对条件,尽可能使因果关系“干净”。

接下来,两位教授分别搜集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1970年、1980年的收入信息。

他们发现,对于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少上了0.126年学,教育回报率要低0.7个百分点。

对于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少上了0.109年学,教育回报率要低1.02个百分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两位教授就尽量剥离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揭示了在没有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结论:

“多上一年学,本身对一个人日后的收入水平就是有正向影响的,这一影响不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而纯粹是由教育带来的回报。

接受12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的收入增加12%,接受16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收入高出65%。”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2/D1961BCBBACCA1A7F3C2B0835D2315177F0D88DA_size45_w1080_h810.jpg

02

上重点大学是不是比上普通大学,回报更高?

多上一年学本身就对未来的收入有影响,那读北大清华、常青藤这样的名校,是不是比读普通大学有更高的收入影响?

在美国,进入四年制私立大学读书,平均每年要支付3万美元左右的学费;

如果要进入哈佛大学或麻省理工学院这类世界级名校,学费是5万美元左右;

而如果在所在州读公立大学,所支付的学费每年大概不到1万美元。

读名校的花费明显更高,那是不是回报也会更高?

这是教授们研究的另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能直接把上过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与公立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20年后挣取的收入进行比较,这也会犯因果关系不干净的错误。

最好的办法是让同样一个人在这两种状态下进行比较,一种状态是上常春藤盟校,一种状态是上所在州的公立大学,然后比较在这两种状态下20年后的平均收入水平。

但是,用脚趾头也想的出来,这种研究不现实。

那两位经济学家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是这样进行的:

他们选取那些都参加了美国的高考,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成绩(SAT)都是1400,都向哈佛大学和州立大学提交了入学申请,都被这两所学校录取的幸运儿。

然而,他们中有一些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去哈佛(比如州立大学提供了更诱人的奖学金,或者州立大学离家更近等等),去了更便宜的州立大学。

而有一些选择去读更昂贵的哈佛大学。

这两组就是非常好的比对对象。

当然了,教授们还剥离了一些其他的变量,这个研究过程比较复杂,就不介绍了。

最终两位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

给定学生的大学申请数量以及所申请大学的选拔水平,同时控制其他一些反映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的控制变量,选择藤校或公立大学的学生在未来收入上并无显著的差别。

所以,如果你曾经有可能上北大清华,但因为各种原因只去了普通大学,大可不必后悔自己错过了很多,也许你什么都没有错过,错过的仅仅是自己的不甘心而已。继续昂扬斗志去生活吧。

03

上重点中学,是不是比上普通中学,回报更高?

双减之前,大家见过太多海淀疯狂鸡娃家长的文章了,疯狂的博主会拿上早培、早早培的孩子标准,来给普通孩子设定达标线,什么PET,什么各种奥数杯赛全部上阵。

理由当然就一个,上海淀六小强,肯定比上普通学校好。

那我们继续来看诺奖得主的研究。

美国也有名校痴迷征。在波士顿和纽约的公立学校系统中,同样有一些类似于海淀六小强的精英学校。

与大多数其他美国公立学校不同,精英学校的申请者要根据竞争性的考试成绩来进行选拔。为进入这些中学就读,美国的孩子一样要经历激烈的竞争,才能有机会获得有限的入学名额。

所以,全世界有存在一样的鸡娃。

经过残酷的选拔才能进入波士顿和纽约精英高中的学生,在美国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成绩方面表现向来不俗,远远高于普通的公立高中,这就好比海淀六小强的学生一半以上去清华北大一样,让家长们趋之若鹜。

是重点中学的教学方式很好,导致了大学考试的高分?

还是这些能够进入精英中学学习的孩子们,本来就天资聪颖,如果把他们放在普通的公立中学,他们未必就比现在的表现差?

这就是前面说的因果关系“不干净”了。

教授们是这样做研究的,他们使用的一种方法叫做“断点回归”,什么意思呢?

为了让大家更理解,我拿中国的情况来打比方:

教授们把中考中,比六小强招生分数录取线刚刚高出几分以内的学生,和刚刚低出几分以内的考生挑出来,分成两组,那么,这个录取分数线就是一个断点。

在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下,诺奖得主研究得到的发现是:

进入这些精英中学学习,相比于在普通公立高中学习,并没有使学生取得更为优秀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成绩。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因为几分之差没去六小强,最终去了普通中学,你大可不必过于惋惜孩子错过了逆天改命的机会,因为那些仅以数分之差而进入精英高中学习的学生,相比于仅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而进入普通公立学校学习的学生,在考大学的时候,他们丝毫没有表现出更加出色。

04

读书和教育,本身就是目的

其实教授们的三个研究又回归到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也是我经常和大家聊的:

读书本身,对提高一个人的见识、格局,有极大的帮助。而当一个人的见识、格局提高了,还愁赚不到钱吗?

别说学生时代在学校里多接受一年教育,会对未来的收入水平有提高,

即便人到中年,多看几本好书的带来的愉悦也会比刷抖音看奶头乐的短视频更高。

但是,别忘了读书和教育本身的初衷是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人,培养一个享受知识带来的最单纯愉悦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名和利,不需要费尽心思的去追逐,而是顺带手自然而然的事情。

或者,我们应该这样说,读书和教育,他们本身就是目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就秉持着这样的初心,而不是被各种外在的标准所绑架,

也许,孩子会更容易接近幸福、自由和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