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微信我,问一个问题,究竟是小城市好还是大城市好。
这也是近几年各大媒体一直热议的话题。
我的答案是,都好。
问题取决于,你是谁。
人是分层的。
这个层,并不以地域区分,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最通俗的区分就是财富值。
在我们的印象里,西藏的女人是个什么样子的?
高原红、脏兮兮的,是不?
可是,18年我去西藏,在拉萨时,入住了一家五星酒店,恰好那天在搞什么丽人论坛,关于女性成长的,会场外摆了很多照片,是会员的,你会发现,原来西藏有钱人,特别是有钱女人,打扮的也跟北京上海一样,也穿泳装去青岛拍写真,也是全球飞……
当天遇到的,全是现代女性。
当时我还感叹:全世界富人过着相似的生活。
反过来想想,实在也不足为奇。
拉萨,是个省会城市,这里聚集着整个藏族最有钱有势的群体,他们不可能再放牧,也会送孩子去北京上海读书,也会让他们出国留学,至于毕业后,可能有一部分就回到了拉萨,毕竟人都是有故乡情结的。
人往高处走。
这句话的意思是鼓励人们努力向上攀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财富值,从而提高自己的眼界,例如我,虽然生活在偏僻的小城市,但是我自我感觉良好,感觉整个大上海大部分人的收入都还不如我高。
但是,更多的人会理解成什么?
人往高处走,就是往大城市迁徙。
黄老师,夫妻俩都是高级职称。
在本地,绝对是小康家庭。
但是呢,他们接受了另外一套理论,应该说是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就是人往高处走,就是去大城市买房。
黄老师孩子毕业后留在上海打拼,她从上海看望孩子回来第一次找我,是问我一个楼盘值不值得买,上海的一个公寓。
我跟他说,不值得买。
公寓,不管是县城的还是上海的,都不值得买。
最终,都会沦为鸡窝。
很多公寓产品,交房的时候高大上,有大堂有前台,也有大理石水晶灯。但是过不了三五年就一塌糊涂了,卫生也不行了,地面也破损了,电梯也晃悠了,安全性也下降了。
为什么?
因为公寓八成住户都是租户,而租户是不会爱护房子的,而且三教九流,二十四小时不得安宁,这也是公寓产品很难增值的原因。
都说人往高处走,可是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谁知低处纳百川。
对于大城市,我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人生在哪,就是哪里人,这是一辈子的基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二、让自己足够富有,具有随意在国内迁徙居住地的能力,例如想去上海,随时可以置办个家,要让自己具有流动性的视野和能力。
第三、至于孩子,他是选择城市还是农村,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那是他的选择,他会选择让他自己最有安全感的生活环境,整个中国今天的主流群体是农民,未来的主流群体是县城居民。
一个人的眼界不取决于地理位置,而是这个人的财富高度。
对于黄老师之问,我的观点很明确。
咱们在小城市生活就挺好的,咱什么财富水平就匹配什么居住环境,小孩子有本事,让他自己飞就是了。
使我想起了一个朋友,非送孩子出国留学,但是又没有匹配的经济实力,贷款+卖房,硬是把自己搞成了负债累累,拆了东墙补西墙,原本很老实的人,现在嘴里没有一句实话了,马上还,马上还。
在小城市多好,每天活的潇洒自在,仿佛土财主一般。
非去幻想不属于你的世界,你以为去了上海就是许文强啊?天天在上海滩附近活动,西装革履豪华名车穿梭于楼堂馆所的那种?
到了上海你才发现,你就是一普通老百姓,一个不值一提的渺小蝼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