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服之
王服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12,775
  • 关注人气:4,8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正雯遗书”值得“中国式家长”反思

(2012-07-12 08:27:18)
标签:

育儿

孙正雯

青岛

宋体

《齐鲁晚报》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孙正雯遗书”值得“中国式家长”反思

王传涛

“亲爱的爸爸妈妈:用‘亲爱的’与你们的称呼所搭配,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错误。如此充满纠结的语句,出自一个13岁的花季少女。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写下这句话的青岛智荣中学初一学生孙正雯,已在8日跳楼身亡。10日,青岛网友公开了孙正雯死前写给父母的遗书,在带着小女孩情怀的印花信纸上,孙正雯用3页纸表露了她自杀的动机不堪忍受父母的家暴。(《齐鲁晚报》 711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遗书的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误”……这样的句子,描述出了在已故花季少女孙正雯内心的纠结与不堪。遗书中对“跪玻璃渣”、“拿杂志扇”、“拿镜子砸”等描写,告诉世人这位女孩的悲惨遭遇达到了无法让人承受的地步,这也正是她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看到这样的故事,笔者十分痛心。痛心于父母的狠毒,痛心于花季少女的损命。

 

这首先是家暴的问题。倘若我国拥有一部关于反家暴的专业法律,相信这位女孩会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这两位以“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为教育宗旨的父母,也可能会面临坐牢的命运。可以说,是法律的缺位,造成了这位花季少女频频遭遇家暴并且最终选择自杀的结果。虽然有报道称,自20117月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立法工作计划,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看到这样一部法律问世。

 

可问题是,这仅仅是家暴的问题吗?在“孙正雯遗书”中,我们能够看到“私看了我多少日记”、“搜我房间、搜我书包”、“让我考得像你们小时候那样好”等内容。这反映的,其实已经远非家庭暴力的问题了,而是关系于一个家庭、一对父母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重大社会命题。我们能够从“孙正雯遗书”中找到许多“中国式家长”的影子。

 

“中国式家长”,喜欢把孩子当成炫耀的工具。孩子的成绩,好似与家庭的尊严与父母的面子息息相关;孩子的成绩是否优秀,容易成为市井坊间互相对比的筹码。如果邻居家有位学生考上了省里最好的高中,然后,又考上了北大清华之类的名校,抑或是在某所“211”兼“985”大学里一气读到了博士学位,对于许多孩子而言,无异于一个悲剧,这样的成功典范非常容易在家庭中树立成为学习标杆,一帮孩子都会生活在那几位成功学生的阴影之中。我国孩子听到父母最多的唠叨就是,“你看人家谁谁,都考上北大清华了,你怎么就不能争口气?”

 

“中国式家长”,不喜欢尊重孩子的选择。学钢琴、学书法、学绘画,在暑期报学习班,都由家长一手操办,甚至于孩子上大学选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毕业进什么单位,找什么样的对象,什么时候结婚,都要进行干预。我国的家长喜欢给孩子铺太多的路,而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很少有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孩子的一生就像家长手中的一盘棋,孩子不过是为了证明父母有本事的一个棋子。

 

一个常识需要反复重申:儿女不是恋爱结婚的“程序产物”。用网友的话就是,“不是你们俩个会做爱,就有资格成为父母。”父母需要学会担当,需要学会让孩子们快乐,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严。只要孩子一出生,我们就要为儿女的一切负起应有的责任。对儿女负责,首要的任务并不复杂,就是孙正雯遗书中所提到了——“把她当成一个人来看”,让孩子在整个家庭中拥有尊严,并且,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时光。

 

家庭教育,是个严肃而复杂的社会命题。是摆在我国家长面前的,一堂怎么学也学不完的教育课。而家庭暴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让我们的孩子有尊严,并拥有快乐的童年。望子成龙可以理解,但请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对待,不要让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给他们充分的选择权和话语权,这是起码的底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