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八中老三届同学会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
分类: 友好信息 |
综合报道:2017年10月14日,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联合举办了“2017缓和医疗(安宁疗护)国际高峰论坛暨艺术行动”,这是中国连续两年举办“世界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日”大型纪念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及国家卫计委相关领导现场致辞并圆桌讨论。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国、英国以及中国大陆和香港的500多位医疗专家和各界人士出席了此次大会。
本次“世界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日”的主题是“全民医保与缓和医疗”。开幕式结束后举办了学术交流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缓和医疗专家从缓和医疗学科发展的不同视角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演讲。圆桌论坛中,各界代表对中国缓和医疗发展模式及前景展开了实质性的讨论,从更高角度、更广视野对中国缓和医疗进行了多维度的解析与思考,展望了中国缓和医疗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知名策展人徐一晖、吴小军为今年的纪念活动提供了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展示,一段段视频温暖动人,“世界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日”海报墙则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
中国缓和医疗事业正在摸索自己的成长之路。缓和医疗病床快速设立,临床实践逐步展开,学科探讨走向深入,政策试点稳步推进。未来,中国特色的缓和医疗势必将构建一套适应自身制度、文化、社会与经济需求的发展模式。
2017年10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缓和医疗中英联合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老年医院圆满举行,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陈小鲁、北京老年医院书记田喜慧出席此次揭牌仪式并致辞。
英国圣克里斯托弗护理院医疗总监Rob应邀参加揭牌仪式并致辞,庆祝中英联合培训基地正式成立并落户北京老年医院。
陈小鲁会长、田喜慧书记和Rob医疗总监共同为中英联合培训基地牌匾揭幕,并和协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合影留念。
英国圣克里斯托弗护理院医疗总监Rob致辞如下: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到北京市老年医院,我代表英国圣克里斯托弗护理院向贵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因为本周恰逢是英国圣克里斯托弗护理院成立第50周年的纪念周。昨天和很多朋友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了对缓和医疗的愿景。我知道中国举国上下都在为这个重大的盛会做准备,在小小的英国整个缓和医疗圈子也在这周举办圣克里斯托弗护理院成立第50周年的纪念活动。
50年前桑德斯女士告诉了人们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照顾临终的病人。在桑德斯女士提出缓和医疗照护的现代理念之前,我们对临终的人员过于医疗干预。从现在来看,如果治疗无效呢,我们就不应该再继续了。我们说的第一种情况就是干预的太多而关照的太少,也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极端情况,那就是什么都不做。那么我想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大家还是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处在两者之间的也就是中国人说的中庸之道。我理解孔夫子的中庸之道就是以人为本,把每个人都看作是独立的人。
西西里女士在开始缓和医疗时制定了几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不管你是谁,你就是你;第二个,我们在照顾病人时,也要照顾他的家人,因为他也是家里的一份子;第三个原则是我们做的永远不会太多;第四个原则是我们要照顾病人到最终一刻。
现在医学在发展,大家的寿命在延长,那么照顾临终病人到最终死亡的前景会是什么呢?大家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寿命越来越长,而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英国,我们关照的不仅仅是临终(病人)而是把关照的范围扩大到更广的人群,包括带癌生存者,也就是说,我们(除了)要照顾临终的人,还有其他的人,包括心衰、肾衰等其他疾病(患者)。我们不再以病种来定义业务照顾的范围,而是要以人为本。因此,在缓和医疗实践中,要把治愈措施、缓和措施都综合采用。同时,对很好的护理服务、康复服务、社会工作、志愿者服务都一视同仁,因为它们在病人康复和照顾的过程中都很重要。所以,对我们来说,所有的工作者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重要的,不管是医生、护士。我们最出色的工作者就是善待病人的人,而不是最能治好病的人。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善终、善生。最后我还想补充一点:一个社会只有在所有成员互相关爱、互相照顾时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社会。我个人深以那些能照顾他人的为荣,这就是我们圣克里斯托弗护理院的文化。所以对我来说很高兴看到老年医院有这么好的设施、环境和精神饱满的医护人员,请允许我代表圣克里斯托弗护理院很高兴有机会(与你们)一起合作,希望我们的培训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果。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北京老年医院宣传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