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杂谈 |
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我们大概可以姑且称《中国合伙人》是讲述60-70后发生的故事,之所以简称为70后的致青春,是为了和赵薇的讲述80后故事的《致青春》有个对比。
当然,要对比当然要把两部片子都看过才有资格去对比,就算是说给自己听也得了解过才放矢,可我实在是实在是提不起看《致青春》的兴趣,虽然我也是80后。她的片花我是看过的,影评也是看过一些的,虽然赵薇说是通过一些男女青年之间的发生小故事反射出一个时代青年的生存环境,但无论是美工,故事,音乐给我的感觉都是在说一个80后青春期的爱情故事。对于这种小情调的文艺爱情片我是从来没有看的兴趣的,诸如什么《海角7号》,《泰坦尼克号》等等,可以说没有理由,它就不是我的菜,但如果要非要说理由我也能说上一箩筐。就比如说片名《致青春》,80后就到了集体怀旧的年龄了?联合国都说44岁以前都属于青年了,我们这80后还在这扮老怀啥旧啊?说实话,大部分80后城市的孩子也没吃过什么特别的苦,受过特别的累,那青春期的一点小躁动就真的让我们魂牵梦绕了?
某记者采访电影院里播的正火的《致青春》,问一个大学生男孩子觉得如何,那个男孩子很诚实的回答,长的好看的才有青春,象我们这些也就只剩下大学了。话糙理不糙。我在上班前的青春岁月不能用好看形容,用一个帅字就可以概括,就一假小子帅哥形象,青春于我只有短得不能再短的头发,每天又爱又恨的体育训练和不知道为谁的学习了,偶尔的暗恋也是有的,但比起电影里和身边那些长头发的MM们惊天地泣鬼神的恋爱史我是绝对的菜鸟了。老爸的严厉也杜绝了我的一切青春期冲动,我连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都是被禁止的,每天就是刻板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还有什么青春小清新而言?当然学校生活也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小细节,但是我从不觉得恋爱是我们80后学生生活的主旋律。至少于我不是。所以《致青春》从头到尾也不能引起我的共鸣。
《中国合伙人》不同,他的海报一下子就让我有看的欲望。海报上3个楞头青无邪的笑着,眼睛透露的各有不同,却又有着某种相似,虽然中间也穿插着爱情,但梦想是主旋律,爱情只是小插曲。崔健的摇滚和罗大佑的抒情在片中来的也正是时候,全片无尿点,无废话。让你哭着笑着,思考着。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还有梦想吗?梦想是什么?是让你坚持,并让你感到高兴的东西。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不要让世界改变你。还有,还有3个合伙人在美国和CEE公司的谈判尤为畅快精彩,幽默与严谨,理想与现实,梦想与尊严。我们还有什么??
诚然,我总是说,自己没有深谋远虑的智慧,但有随遇而安的本领。这样的说辞总能为我的没有梦想和目标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体现自己的洒脱,虽然这也真的也是一种快乐,但是我也要说,有这样一部分的80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的路都已经被父母设计好,我们从小衣食无忧,我们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到底真的需要什么?追求什么,父母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从来不曾问过内心深处的自己,到底我们这一生追求的是什么。当然有人又要说大时代造就大梦想,70后大时代环境下的人们注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大成就。诚然,是这么一个理,但我始终认为对于一个认识自己,渴求成功的人来说,时代从来就不是一个大问题。
我从来就不眷恋我的校园青春岁月,那从来不是我最好的样子,但最主要的是,那样的生活,那样的日子我不是为了自己而生活,可以说我没有梦想,没有找到自己。大学离开家,离开爸爸的日子我可以说第一次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所以我的大学生活回想起来,还是有热血沸腾的影子。到现在为止,我没有达到刚开始的那个标准,但我做到的是,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出那句,我不能改变世界,但我至少可以做到,不要让世界改变我。
我知道,我可以做得更好。就象黄晓明,这次终于摆脱了花瓶的魔咒,演绎得相当到位。我心里总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梦想,我也说不上来它是什么,但它就象一盏微弱的灯光,让我的眼睛始终闪耀着梦想的光芒。
《中国合伙人》片尾有句话:如果有天我们终将有皱纹爬上我们的脸,我希望它不要爬上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