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保障性住房高房价房产经济2010年关键词 |
又到岁末,照例又要回顾一下过去和展望一下未来。应新浪之邀,写了几句年终感想,现照录如下,作为本文开始:
回首过去,
地产十年,
有破有立,
由乱而治。
展望未来,
市场有序,
保障有力,
安居有望。
祝新浪网友新年快乐!
2009年,是以全国范围停止福利分房为标志的房地产市场化启动十周年。这一年,房地产就像一个风头正劲的当红问题明星,毁誉参半,一方面,房地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次英雄本色,充当了一把抵抗经济危机的中流砥柱,成为政府眼中的经济明星。另一方面,高房价、高地价、低质量、保障房建设不力等负面新闻缠身,房地产因而也饱受抨击。这一年,政府把利用房地产拉动经济,对抗危机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奇迹般地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但也带来了许多地区房价的快速攀升及由此引发的民怨。
因此,在保增长压力减轻而百姓对房价上涨舆论压力增强的背景下,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必然发生变化,卸磨杀驴尚不至于,严加管束一下还是必须的,这不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不是说了,住房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嘛。
那么,政府的措施呢?最近政府出了个“国四条”,基本还是坚持“市场+保障”的两手思路,管好市场,加强保障。管市场,当前重点是管房价,政府使用了严厉的“遏制”一词,应该说决心很大,但结果会怎样,还很难说。政府的调控会使房价的上涨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要调到有些人希望的那样回到几年前,则恐怕要让他们失望了。一来,房地产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依然在持续,政府也不能说变脸就变脸,也变不起。二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房价的上升是一个自然的现象,调控只是尽可能地使房价的上涨速度与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相吻合。
其实,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是“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调控的目标是”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也就是说,政府认为,房价问题还不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实际上,政府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上不只是一个房价问题,而是住房问题。居民收入提高、房屋供应增加与流通顺畅、保障房建设加速,这些才是治本之道,才可以稳定预期,稳定房价。
当然,由于房价目前已经是一个敏感问题,政府在控制房价方面也必须有所作为。现在房价是一个均价概念,受产品供应结构、区域分布影响较大。如果政府在地价、产品类型和档次等方面加强控制,并推动供应量的持续增加,是有可能使开发商推出一些中低价位的住房,从而在均价上“稀释”高房价,使统计数据好看些。但这些产品又往往与人们期望和需求存在差距,难以让人们真正满意。由于支持我国房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消失,好的房子、带有稀缺性资源的房子价格也难以实质性下降。未来,也许会出现房价统计数据下降而人们实际感受与之并不一致的现象,这可能也可称作房价“被遏制”吧。
说到这里,似乎与本文开始的展望有些相悖,安居还有望吗?
笔者想说的是,“遏制房价”可能我们不能报太大的希望,政府真正应该做的,或相对比较有把握做好的,是加快保障房的建设,尽管今年完成的并不好。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这些年政府从房地产市场也获益颇多,理应增加投入,加快保障房建设并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尽可能解决低收入人群和过渡型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与其去遏制有钱人支撑的高房价(对他们可能并不高),不如从高房价中获取资金去多建保障房,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减少民怨有效举措。在此基础上,建立包括租赁、购买,新房、二手房在内的住房梯级消费市场与模式,使不同阶层、不同能力、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各得其所,各取所需,这才是安居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