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福建泉州天后宫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东南篇 |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
妈祖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
天后宫最早称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泉州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本名林默,福建泉州府莆田县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台湾,由泉州天后宫分灵而来的称“温陵妈”。
泉州天后宫,堪称涉台文物的保护模本。明清时期,大量闽南人民移居台湾,把泉州的妈祖信仰也带到了台湾,并在那里建庙奉祀,使妈祖成为台湾地区最主要的传统民间神祗。建于明代天启四年的澎湖天后宫,现为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到了清代,台湾各县市已普遍建立了天后宫。
天后宫的原山门与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正殿前堆有米龟,“乞龟”是极具特色的元宵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泉州和澎湖一带。民众通过从头到尾摸遍“米龟”各个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历代构件。正殿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
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
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
走进泉州天后宫,山门、戏台、天后殿、寝殿、梳妆楼等依次排列,两侧则有东西阙、东西廊、东西厢、东西凉亭等附属设施。
天后宫正对面是德济门遗址。700年前,德济门是进出泉州的要道。泉州天后宫前德济门外的聚宝街、万寿路富美码头是泉州宋元时期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由城门、城墙、门道、墩台、内外壕沟、拱桥以及瓮城和瓮城门等组成,遗存有13~14世纪的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石刻和14-19世纪(明朝、清朝)的铁炮等。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东南足迹:
【浙江省】
【浙江】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
【浙江】千年的古刹杭州灵隐寺
【浙江】南宋抗金名将杭州岳庙
【浙江】杭州西湖钱江三座名塔
【浙江】大运河塘栖古镇广济桥
【浙江】大运河拱宸桥桥西街区
【浙江】大运河富义仓遗址公园
【浙江】大运河中河凤山水城门
【浙江】杭州最古老运河上塘河
【浙江】大运河西兴过塘行码头
【浙江】廿八都藏在深山人未识
【浙江】世遗中国丹霞之江郎山
【浙江】雁荡山灵峰夜景更销魂
【江西省】
【江西】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
【江西】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
【江西】秀峰随李白望庐山瀑布
【江西】四大书院之白鹿洞书院
【江西】世遗中国丹霞之龙虎山
【福建省】
【福建】清静赏景武夷山九曲溪
【福建】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福建】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
【福建】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
【福建】菽庄花园与钢琴博物馆
【福建】鼓浪屿皓月园忆郑成功
【福建】游走在鼓浪屿大街小巷
【台湾省】
【台湾】花莲自强夜市美味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