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西鹰潭天师府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东南篇 |
龙虎山景区上清古镇内最著名的是天师府了,必须要进去参观一下。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为张氏历代起居之地,原建于龙虎山脚下。北靠西华山,门临泸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
天师府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传言天师府是张盛以及他的历代子孙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被称为正一派的祖庭和元明两朝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
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殿宇、书屋、花园等部分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建筑华丽,工艺精致,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中国现存封建社会“大府第”之一。院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昔有“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
天师府的建筑布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独有建筑风格。这里文物古迹众多,不仅具有研究中国道教的价值,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府门(即头门)临溪耸立,古镇小街东西横穿,面阔五间,高达二丈有一,十几根大木柱,六扇三开大门,中门正上方悬“嗣汉天师府”直匾一块,金光夺目。
前正中两柱挂有黑底金字抱柱对联,上联“麒麟殿上神仙客”,下联“龙虎山中宰相家”,东侧置大鼓一面,名曰:“通报鼓”。门前东西墙间有石刻“道尊”,“德贵”二坊(今不存)。建筑雄伟,气势不凡。
在进头门二十步的甬道间跨路横建石坊一座,上书“仪门”二字。仪门是明清两代官署大门之内的门,既取“有仪可象”之意,又表示“列仪迎送”。甬道指庭院中居中的通道,有“官道”的意思。相传文官武将至此停轿下马。
进入仪门,在二门前,东为玄坛殿(正在维护),西为法篆局。正一派的符箓在法箓局制作、盖印,然后对外颁发。正殿供斗姥元君,又称“斗姥中天梵气斗姥元君”。
二门距头门一百二十步,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较头门矮三尺,红墙绿瓦,脊兽腾飞。十二根大木柱设门六扇三道,门上画有秦琼、尉迟恭、杨林、罗成、程咬金、单雄信六尊像为三对门神。
进入二门有一大院,院内合抱樟树十余株,枝叶繁茂,十分葱翠。
在二门通往大堂的甬道中心,掘有一井,深二丈七,据传系南宋道士白玉蟾奉天师法旨所建。名:一曰“丹井”,二曰“灵泉井”,三曰“法水井”。为历代道众饮用及画符所用,有治病强身之功效。
大堂(玉皇殿)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大堂是天师实施道政的地方,前距二门“九九”八十一步,后靠私第院门,面阔五间,较头门矮二尺,比二门高一尺,三面红墙,中厅正上方横悬康熙十七年“御书“碧城”匾和乾隆七年御赐“教演宗传”匾各一块。
大堂后门的私第是历代天师的住宅,门额“相国仙府”四字,其中“国”字由“西、国、人”三字组成,是道教独创的一个字。“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是一副古对联,不知何人所撰,说的是南张(张天师)、北孔(孔夫子)两大世家的荣耀与显赫。
门内的古壁,称为“照壁”,又称“屏风石”。古代有“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的说法,屏有避风、辟邪的功效。正面的太极图案是道教的标志图案。它的原理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太”即大,大而又大;“极”即屋角,指宇宙的立体空间。
古壁背面石雕有鹤、鹿、蜂、猴,谐音即为“厚禄封侯”。用手抚摸此图案,可以带来好运。
进入院内就是“三省堂”,为江南院落式,是明建清修之物。这区建筑是天师府的主体,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廊房,以及前左右花墙厢房,并与后花园和敕书阁结成一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二门院内,私第以西连接一区四合院为万法宗坛,正殿为三清殿。万法宗坛在元朝时就已建成,明嘉靖五年(1526)重修。因宋、元以来正一派符箓“三山合一”,明朝张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故将茅山上清法坛、閤皂山灵宝玄坛、龙虎山龙虎宗坛、西山净明法坛合并为“万法宗坛”,这里就是“万法宗坛”所在地,所以,这里便是道教祖庭的象征。
大堂西侧、万法宗坛前有仁靖真人碑,青石雕刻,碑额有双龙戏珠纹样,座底为龟形刻样,形象生动,雕工细腻,堪称一绝。整个石刻碑文阴阳两面共1639字,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奉诏撰书,迄今670余年。碑文详尽记述了元代仁靖真人张留孙的家世、生平活动以及皇帝的敕赐等。
广缘斋约建于明末清初,属古徽派建筑风格。广缘斋与官保第本为一体建筑,是历代天师及家人用膳之所,今已对外开放,荤素两全。
二门院内,私第以东是“授箓院”。授箓院之设,始于唐代,据《龙虎山志》记载,唐玄宗召见第十五代天师张高:“命即京师(长安)置坛传箓。”到了宋朝,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敕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于京都(汴梁)立授箓院。元明之后,立“万法宗坛”,授箓在龙虎山天师府举行。
授箓院门前有一石碑,正面是御笔“永掌天下道教事”,背后是御笔简介。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皇帝继敕第四十二代张正常天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之号后,又敕令“永掌天下道教事”。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东南足迹:
【浙江省】
【浙江】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
【浙江】千年的古刹杭州灵隐寺
【浙江】南宋抗金名将杭州岳庙
【浙江】杭州西湖钱江三座名塔
【浙江】大运河塘栖古镇广济桥
【浙江】大运河拱宸桥桥西街区
【浙江】大运河富义仓遗址公园
【浙江】大运河中河凤山水城门
【浙江】杭州最古老运河上塘河
【浙江】大运河西兴过塘行码头
【浙江】廿八都藏在深山人未识
【浙江】世遗中国丹霞之江郎山
【浙江】雁荡山灵峰夜景更销魂
【江西省】
【江西】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
【江西】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
【江西】秀峰随李白望庐山瀑布
【江西】四大书院之白鹿洞书院
【江西】世遗中国丹霞之龙虎山
【福建省】
【福建】清静赏景武夷山九曲溪
【福建】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福建】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
【福建】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
【福建】菽庄花园与钢琴博物馆
【福建】鼓浪屿皓月园忆郑成功
【福建】游走在鼓浪屿大街小巷
【台湾省】
【台湾】花莲自强夜市美味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