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华侨家族创造和毁灭财富的历史

标签:
商王潘纯广东华侨家族史财富史中国传统黄光裕moneydragon财经 |
从为生计奔波的小生意人,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夏威夷街道。
从大声呼救无人理睬的小人物,到能和他沾边就非富即贵的“商王”。
从无处容身的穷小子,到拥有多座宅院的富绅。
从操劳度日的夫妻杂货店,到跨国贸易的“财富之龙”。
这是书籍腰封上的宣传语。书名汉译为《商王》(英文The Money Dragon)。一个标准版本的美国梦,而且主角还是一位华侨,他从广东梅县到美国夏威夷白手打天下。作者为一位美籍华裔女性潘纯。
这本书的如此背景是不是吊足你胃口?很少能找到一本书其题材是关于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如何取得非凡商业成功的故事,如果说从广东诸多县市渡海求生的华侨当中,有一位在异国曾经取得那么耀眼的成功,自然令人关注。
尤其在当今诸如黄光裕这样的潮商如此让人刮目相看之际。而且最近有记者通过走访黄光裕从小出生长大的村庄,披露了黄光裕母亲的祖上也曾是在泰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商人。那么从这本书里,是不是也可以读到黄的先祖的影子?
这是一本小说。但所记述的人物及事件都真有其事。书中的成功主角叫刘阿良(大名刘佛良),1870年代即开始到夏威夷谋生,死于1930年代上半叶。他与洛克菲勒等镀金时代的敛财大亨崛起的时代同步。我在网上查到过一条资讯,提到从广东梅县走出去的美国华侨刘佛良在老家捐修多个桥梁的事迹,这与书中的记载相同。作者潘纯的姥姥是刘阿良的大儿媳。潘纯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外曾祖父的名字都一无所知,更别提事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刘阿良这个名字,并且感知到这个名字的分量,后来她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陆续听姥姥讲述外曾祖父的故事,于是,这本以姥姥凤霓的视角见证刘家风云的小说便问世了。
腰封中的文字都是真实的,但带有一点误导性,那些文字让我以为这是一个讲述刘阿良如何在美国奋斗成功的故事。但事实上,关于奋斗和经商本身着墨甚少,其奋斗历程只是书中的一个背景,你看不到关于阿良经商生涯的完整叙述,更是无法获得对他经商特点的系统性认识。
潘纯讲述的是一个不断崛起中的中国商人生活中的变化。这个曾经在落水后没有人相救但幸运地活了下来的穷小子,锻造出了坚强内心,他好赌的父亲输光了田产后逼得他乞讨为生,最终像很多出洋寻找致富机遇的广东人一样,他来到了夏威夷。在这里娶妻生子,从一家杂货店起步,逐渐形成巨大的商业影响力,拥有了诸多地产和财富,成为夏威夷的百万富翁,也成为当地最成功和富有的华人。他的成功基本上是勤奋,坚忍,酷爱赚钱,守财,中庸周到的待客之道的产物。在面对顾客时,刘阿良是一个极度讨人喜欢的人。他跨越了只跟华人做生意的狭隘观念,并且成功地使得白人也成为他店里的主要顾客群体。但在生活方式方面,他则谨守中国传统文化。
潘纯的文字很清新,英语写作使本书处处留下了西式叙述痕迹,这也是一个写给英语读者的故事,致力于讲述在西方奋斗并生活的华人,如何依旧受到中国式的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如何决定了其命运。
随着阿良越来越成功,他的妻子数量也越来越多。除了在他白手起家阶段担当了他事业上重要助手的元配妻子黛康外,他后来又娶了四位姨太太,其中有两位长住中国。至于与他有说不清关系的女人,则数不胜数。有两位妻子英年早逝,可以说,早逝者都是家族生存中的弱者,承受不了庞大家族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而病死。
他让每一个妻子放量生孩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妻多子多福荫的思想。一个妻子生五六个孩子算正常,最多的生了12个孩子。儿子成人以后也娶妻,海量地生子。如果生的是女儿,一不高兴时就拿去送人,以免“浪费粮食”。按照刘阿良的传统观念,女儿是外人。
刘阿良除了酷爱女人、酷爱生孩子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每天都拼命地聚敛每一分财富,一个极大的动力是为了返回故乡,荣耀祖上,他将在夏威夷创造的巨大财富中的很大一部分拿回故乡广东梅县(几箩筐几箩筐地往中国运回自己的银元),用来盖豪宅。在故乡他盖了拥有48间卧室的“南颂庐”,这还嫌不够,几年之后又新盖了拥有110余间卧室、能接待2000位宾客同时宴饮的“明耀堂”。并且在故乡修建家族祠堂,并捐资为家乡修了几座桥,一个当初因输光祖产而破产的狼狈不堪家族的后代,终于用他的庞大家族生意和豪宅,证明了自己的成功。在这种自我证明中,刘阿良显然认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这些豪宅后来经历了土匪入侵、军阀打劫的命运。事实上,刘阿良以及他的大部分子女,都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些豪宅。因为刘阿良终其一生,主要生活在夏威夷。他在夏威夷也拥有众多商业地产,但其住宅的豪华程度远不及在故乡土地上所建造的。显然故乡的豪宅对刘阿良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随着家大业大,多个妻子的子女逐渐成人结婚,刘阿良的家族变得极其复杂,成为一个“优胜劣汰”的场所,争风吃醋,为自己利益而颠倒黑白成为“后宫”里的常态,当刘阿良极度厌倦与自己面对面40多年的元配妻子黛康,想把她支离夏威夷、让其回到中国时,家族的矛盾开始剧烈地爆发。对财产的争夺以及对合法性“长妻”地位的争夺变成了一场血雨腥风。刘阿良娶多个妻子的年轻时代,夏威夷还是一个独立王国,没有并入美国,后来在并入美国后,美国的法律规定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合法妻子。阿良想要否认事实上的长妻黛康,转而支持二妻何氏为自己法律上的妻子。在经历漫长而复杂的勾心斗角后,阿良终于成功地让何氏成为其法律上认可的妻子。但家族分崩离析了。为了平衡各方利益,阿良不得不将财富瓜分为多份,并违背其中国式观念,提早写好遗嘱,规定好有权分得其财产的人选。由于根据中国传统观念,父辈的财产由长子继承,因此,随着黛康合法妻子地位的失去,她的儿子泰桐(作者的外公)虽然是为家族生意做出了最大贡献的一个人,但却未能获得财产的分配权。加之何氏得势后,不断在阿良耳边说泰桐的坏话,年事已高的阿良竟也听信,这导致在家庭生意中充当了20多年顶梁柱之后,泰桐心生倦意,离开了父亲的零售店。
一个本来有可能让父辈的财富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故事,就这样在复杂的东方式的家族斗争中,逐渐中止了。同一时代的洛克菲勒等敛财大亨,将他们的财富转移给了第二代,第三代,逐渐形成一个更大的家族财团,而曾经在夏威夷名噪一时的华商刘阿良,却逐渐成为一个传说中的名字。
刘阿良死时78岁。阿良之死也是偶然性悲剧加东方式观念的综合结果。他不小心用刀砍伤了脚趾。导致了脚部溃烂。这种溃烂越来越严重,草药已经无法管用了。西医建议阿良截肢,但信奉“肤发身体受之父母”因而必须至死都保持完整的阿良,一是不认为他的病有多么严重,二是认为截肢是不应该的。这种病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阿良死后的庞大送葬仪式上,也暗含着家族各个分支的内斗。黛康和泰桐因为不能作为长房走在棺椁最前面,因而没有出席葬礼,以至于夏威夷的报纸上的讣告新闻里,连黛康作为刘阿良妻子的事实也没有出现,这一事实只存在于家族的记忆里。
于是,财富在这个东方家族手里完成了由创造到毁灭的轮回命运。这是一个关于东方式家族财富悲剧命运的鲜活案例。感谢潘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