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大张微言(四十一)
对上市公司来说人民币升值绝不是"事不关己"
张志伟(笔名 肇 南)
7月26日以来,人民币步入快速升值之路。近一个月更是表现勇猛,从10月末至11月30日,共23次涨停,12月份的首个交易日,也是再接再厉,早盘继续涨停。
不少上市公司对本轮人民币飙升,显然准备不足,有些上市公司更是表现出了看别人表演,“事不关己”的态度。正如有些散户,看着大盘持续下跌,破罐子破摔,对自己的股票不管不问了。这种消极应对的态度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这种例子在投资市场不难找到。
这种曾经的洒脱如今也许正在一些上市公司中“流行”,笔者认为,这种洒脱其实是某种能力缺失后的无奈,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无奈”和“不负责”很可能会让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甚至退市,到那时再为“事不关己”痛心疾首,可能于事无补。
笔者认为,本轮人民币强势升值背后原因在短期内尚难改变。原因有二:一是,美国超低利率期限将维持到2015年,9月15日启动的QE3规模也保持不变,这无疑又大大坚定了国际上继续看空美元、看多非美元货币的态度。二是,中国经济增速能够维持在7-8%,无疑是确定的。这对发达国家的游资而言,绝对算得上颇具吸引力的“高富帅”。
那些还在“事不关己”的公司,对目前的“态势”应该细细分析了,“止损”仍有机会。寻找“止损”措施,其实并不难。无外乎,签定合约时锁定汇率;新签尽量以人民币或其他币种结算;签订长单的采取贸易融资、远期结售汇等方式;产品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等等。
对上市公司来说 人民币升值绝不是“事不关己”。对那些正在经受损失的公司,是如此;对那些目前没有外汇结算业务的公司,亦如此,不早做准备,等贸易订单不期而至,再说什么,我们的优势是实业,不擅长金融工具之类的,就成了笑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