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梁斌
梁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6,851
  • 关注人气:1,0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对张绍刚和刘莉莉事件的一点看法

(2012-01-15 23:07:56)
标签:

转载

葛老师这篇博客是下了功夫的。


2012年01月15日 15:46

    

      又看了一遍张绍刚和刘莉莉的视频,再去网上转了转看看评论,发现从技术层面各有各的说法,意见并不统一,有很多评论和定论已严重影响到我对过去知识的固定看法,于是又复习了一遍。既然争执是从从英雄双行体起来的,咱们就从这里说起。

      刘莉莉明显说大话了,她说自己爱读莎士比亚,喜欢他的英雄双行体。首先说这种说法从根子上是错的,非常低级的错误。如果说一般的非英语专业文学爱好者这么说还可以原谅,但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这么说,则不可接受。

      提到莎士比亚,你可以说喜欢他的十四行诗(商籁体),也可以说喜欢她的无韵诗(blank verse),但要说喜欢他的英雄双行体,那简直是让人笑掉大牙了。莎翁写的是什么呢?无韵诗当然不必说,那是莎翁的最大成就,另一个莎翁的最大贡献是商籁体,其154首十四行诗璀璨夺目,被称为莎士比亚体,韵式为ABAB,CDCD,EFEF,GG。网上的很多评论都纠结在最后两句这个GG是不是英雄双行体,如果是的话则证明刘莉莉也没大错,更显示张绍刚的小肚鸡肠。遗憾的是,这个GG根本不是英雄双行体,一点关系都没有,任何教科书都不会把莎士比亚和英雄双行体联系在一起的,那个GG只是一种双行体,与英雄双行体无关。

      双行体押尾韵的写作方式是从法国来的,乔叟被公认是最早广泛使用双行体的作家,但要记住,此时的双行体(decasyllabic couplet)和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还没有太大关系,真正有英雄双行体这个名字是从17世纪德莱顿和蒲柏之后,某种程度上德莱顿的名字是与英雄双行体连在一起的,但他是在莎士比亚去世15年之后才出生。莎翁之后,英雄双行体统治了英国诗坛一个多世纪,影响至今,但跟莎翁没什么关系,莎翁写的也是双行体而非英雄双行体。

      双行体和英雄双行体的基本区别是,双行体为十音节双行压尾韵,而英雄双行体为五音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英雄双行体是在双行体基础上的更完善体裁,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比莎翁小了好几代人的德莱顿,给五音步抑扬格双行押尾韵命名为英雄双行体,这种体裁影响了日后的许多诗人(个人认为德莱顿与斯宾塞是难分伯仲的诗坛泰山北斗)。发展到最后,英雄双行体其实已不单是体裁概念,更是个文体(style)概念,英雄双行体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简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蒲柏(Pope)和德莱顿的诗,那是莎翁那种盘旋繁复的古典风格没办法比的,跟德莱顿比,莎翁的诗歌就有点太罗嗦了。

      说到这里,再说说刘莉莉,为什么他这一句话会引来这么大争议?因为这是个太专业的地带,很多人对此误解太深。很多人认为双行体押尾韵就是英雄双行体,其实不是,里面还有格和音步的区别。我国英语文学专业教育中,从没有任何一个教授敢于把英雄双行体和莎翁连在一起,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证都不对。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从没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刘莉莉说莎翁的英雄双行体,或许是想语不惊人死不休,但这明显是一个认识上的谬误,懂行的没人会这么说。他可能认为现场也许没什么人能明确说明白这件事,也就随口说点生僻的概念糊弄一下,没想到被张绍刚和Frank(老海归)较真了,赶紧改口说很少有人读到。其实,莎士比亚作品虽然多,但数量明摆在那里,37部戏剧(无韵诗),154首十四行诗(商籁体,最后两句双行体押尾韵),两部长诗(主要为couplet)。如果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好好学习,是容易把decasyllabic couplet和heroic couplet弄混的。就算知道这里面有问题的人,也得好好查查才能说准确,因为这毕竟是很专业的领域,学过不等于掌握。其实当时还是给她留了点面子的,张绍刚问她读过莎翁哪些作品,她马上说演过无事生非,这个话题岔开了,也就没有深究。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讲大话的问题了,这是普遍存在的。现在微博上到处都是什么20来岁的CEO,董事长,总经理什么的,明显注水太多。过去十几年形成了一种浮夸之风,求职者喜欢把自己微小的成绩无限夸大,以增加自己的分量。我看过很多简历,发现有些学生刚毕业就有了好几年工作经验,在某某电视台干编导干策划,获得什么什么大奖等。我说你做了这么多工作,学习怎么办?回答说业余时间干的。对于这类回答,一般人都往往碍于面子不愿深究,一个大型活动他当了个小配角,跑前跑后端茶倒水,最后求职时把荣誉都安到自己身上,你也不好费时费力去较真吧。

      有一年我招聘过一个小女生,也就20出头吧,简历中写着说曾任《沈从文全集》的编辑,我一算,这套书是三年前出版的,那时候她还上学呢,再说了这可是《沈从文全集》呀。我又问她,这上面写着说你平时总投稿,稿酬多少?答千字500起。这牛吹得,让考官都汗颜了。但不得不说,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刘莉莉一开始明显也在说大话,如果张绍刚等人不动声色让她继续吹下去,吹到连观众都忍无可忍,你们觉得会怎样?

      说大话以外,第二个冲突点在“中国变化好大”,这个节点我认为刘莉莉和张绍刚平分秋色。刘莉莉的话中带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出去三年就觉得中国变化好大了,这是不合适的。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厚道人可能会岔开去继续下去,偏偏张绍刚在这里较真了,他这个较真呢,在这里也有点矫情的成分,他本可以让她继续说下去,不发表意见,在这里张绍刚有点过于较真了。

      第三个冲突点,是在刘莉莉说到自己在华尔街的薪水每月有两万的时候,boss团有个人对此提出质疑,刘莉莉极力说明这是真实的,此时张绍刚出来点评她的态度。接下来,在沟通不顺的情况下,张绍刚果断停止点评,让boss团做决定。在只留了一盏灯之后,刘莉莉敌意顿现,开始口不择言,遭到群起而攻之。

      刘莉莉的态度问题,考虑到场上场下观众感受有所差异,我觉得远比观众看到的要严重一些。先是说大话,接着是唱高调,再之后是说谎(华尔街),再到最后口不择言。张绍刚呢,则是将这些问题放大了一点来说事儿,这可能是这个节目的性质所决定的,不完全是张绍刚个人的问题。这个节目开播至今,大部分求职者都能顺利过关,为何专门找你刘莉莉的麻烦呢?这是值得思考的。

      总体来说,我个人认为问题主要还是在刘莉莉自身,与张绍刚没多大关系。一个没多少就业资本却又要表现得信心满满的女孩子,从国外没学到多少知识,却养成了一种不太招人待见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支撑着她站在台上,却又掩盖不了自身的某些浅薄,你说东她答西,与他人根本对不上节奏,无法形成有效互动,失败是必然的。
  
      不管怎么说,这次事件对于刘莉莉本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她可以从挫败中反思自己,虽然她嘴上还不服软,但内心肯定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我觉得这次事件中比较二的并不是张绍刚和刘莉莉,而是姚晨,李开复,马伊琍等人,看到风向倒向刘莉莉一边就急忙表态,根本没弄清来龙去脉。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希望刘莉莉能在姚晨的团队里生根发芽,干相当长一段时间,可我知道,这基本是个奢望。


[转载]我对张绍刚和刘莉莉事件的一点看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