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五台山四大佛教名山飞檐斗拱风铃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2019年5月底,和以前公司的同事们去了一趟五台山。
此行之后。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我都去过了,其中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华山都去了两次。四大佛山都去过了,就可以有所比较。
我不是佛教徒,无法在佛教方面置喙;也没学过土木工程,更不能评论建筑,我只是从整体的观照上说说自己的感觉。
峨眉山和九华山都是在高山密林之中,空气中的水汽浓郁,云雾缭绕,寺庙掩映在浓密的树木中,多了一些奇险神秘的氛围;普陀山在大海边,海拔不高,可以放眼大海,令人心胸开阔,加之奉祀观音菩萨,则以清秀柔美见长;相比较而言,五台山既非一马平川也不是深壑峭壁,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也许是距离京城最近的缘故,我感到这里的帝王之气森然,更富显贵威严之风。
在五台山的各个庙宇巡礼,无论是山门、牌坊,还是大殿、门楼,大多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最吸引我的目光的,是那些飞檐斗拱。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这飞举之势给人以向上的动感,所以在殿宇建筑中都会采用。而斗拱则是上承屋顶,下接立柱的一种专门的设计,在中国古建筑中,扮演着顶天立地的角色。




















飞檐的脊上不仅仅是覆盖的各色的琉璃瓦,还有许多装饰,往往雕刻有各种避邪祈福的灵兽灵禽;而飞檐下则挂有风铃,又名“风铎”、“宝铎”、“檐铃”等无人敲击,有风则自鸣。据说最早时为了使建筑上精美的团和壁画不被鸟雀筑巢破坏,故悬铃而驱之;后来融入了佛家,有“惊觉、欢喜、说法”三种含义,便为风铃与大自然碰撞的声音增加了更深刻的内涵。
五台山庙宇的飞檐斗拱以及飞檐上的灵兽、风铃都是别具特色的。它的出檐不是太远,翘角不是太高,给人平稳厚重的大气;它的瓦纹与琉璃的色彩鲜艳而不刺目,透露着个性却不张扬;它的灵兽雕刻精细,神态生动,是匠心之作;而檐下的风铃小大相宜,风来了出清脆的响声,悠扬绵长,让人心神俱安。












五台山既有青庙,也有黄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并重,青庙和黄庙相互比邻,共同发展,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独有的现象。因此,五台山的庙宇在屋脊上和门楼上都可以看到许多塔式的装饰,还有像檐下的幔幡,五颜六色,也是一道很特殊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