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欧散记之西班牙篇

(2005-10-06 14:46:21)
分类: 阿兹猫西欧行

旅欧散记之西班牙篇
 
   前些日子在报纸上看到西班牙旅游局的一则西班牙旅游推介广告,主题是“安达卢西亚(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省)的阳光”,一个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在阳光下跳着热情似火的Flamengo。一时间对西班牙的美好回忆又都如昨日才发生般从记忆中跃出,有意思的是连久已不用的西班牙语近来也流利了许多,前两天和一个新结识的西班牙留学生聊天竟能很流利地表达,实在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毕竟有八年没有用过了。的确大学四年的西班牙语专业学习已经让我对这个国家和其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当毕业5年后终于有机会去西班牙旅行时那时我的兴奋可想而知。
 
   那次趁换工作之机中间休息了一个月,于是早已酝酿好的旅行计划也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了。行程中的重要一站就是西班牙,因为是第一次去,所以选择了巴塞罗那和马德里这两个主要的大城市。
 
巴塞罗那

一. 高迪的“梦幻世界”
 
   翻看在巴塞罗那拍的照片,除了几张老城区和博物馆的外,基本都是关于西班牙现代最伟大的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Antoni Gaudí)的建筑了。他那丰富的想象力使一座本来很商业化的城市变成了一个现代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而这个巨大博物馆中最重要的展品就是“圣家大教堂”(la Familia Sagrada)。
 
   记得第一次见到圣家大教堂的情景,真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当时我和朋友在圣家大教堂一站下车,出了地铁口,看到狭小的街道和两边的商铺,感觉应该走一段才能到这个巨大的教堂,谁知一回头,一座庞然大物赫然立在身后一百米处,四座高高的塔尖高耸入云,因为逆光,加上时间的侵蚀,整个教堂黑乎乎的,而正对着我们的一面大量的哥特式雕刻使其更显得阴森恐怖,因为与四周的低矮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所以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人们多少会有些不适应。不过很快找到了正门,我的感觉好多了,因为这里是后来修建的部分,与先前看到的一百年前建造的不同,虽然形状相似,但简洁明快很多,而且白色的石头在蓝天衬托下看起来赏心悦目。
   
         旅欧散记之西班牙篇旅欧散记之西班牙篇
 
   (圣家大教堂古老与现代的对比)
 
   一个教堂前后面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源于它从1883年开始建筑至今仍未完工,后人修建时在一百多年前的风格上又注入了新的元素。进到内部,发现里面搭满了脚手架,地上堆着尚未雕刻完成的石材,这座教堂曾倾注了高迪四十多年的心血,直到他去世时也只是完成了一个塔楼,这一百多年来甚至连教堂的顶部都没有建好,至今还是一个“露天”的教堂。但是慢工出细活,高迪对细节的苛求使整个建筑到处充满精美的装饰和雕塑,还大量运用了各色马赛克和金色贴片。为了更好地观看那些巨大的尖塔,我们乘坐电梯到达塔顶,从窄小的塔楼通道出来,刚才那些巨大的花瓣状塔尖就成了最好的了望台,从这里望去整个巴塞罗那一览无余,在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地中海风格的白色建筑,有些陈旧,有些拥挤,摩天大楼是找不到的,也没有其它欧洲大城市的繁华,远处的大海若隐若现,空气中似乎可以也嗅到海水的味道,这应该就是巴塞罗那的味道吧
 
   离开圣家大教堂,站在街角我又再次回首,这应该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教堂了,历经了三代建筑师的伟大工程不知何时才能竣工,但人们仍不懈地按照高迪的意愿去修建它,以此来表示对这个伟大建筑师的景仰和对宗教的虔诚,它仿佛是高迪生命的延续,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生是有限的,但艺术的生命力是无限的。
 
   与圣家大教堂不同,当高迪的另一个代表作“La Pedrera”(石屋)出现在我眼前时,感觉很是新奇有趣,整个房子波浪起伏,如同活的一般,这个用石头砌成的建筑,尽量保持石头原有的纹理,没有一条直线,就像一整块巨石砌成,故名“石屋”。阳台上雕成花草状的铁艺栏杆以及屋顶的一些奇特装饰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个“民宅”,会有人生活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吗?
 

旅欧散记之西班牙篇

 

("石屋"独特的外貌)
 
   我带着好奇走进去一探究竟。啊,里面果然是普通公寓的样子,不过对游客开放的只是楼顶部分,整个楼顶波状起伏,竖着一根根戴着面具的柱子,正疑惑它们的用途,拿起介绍才发现原来这些柱子竟然是房子的烟囱,而这些烟囱的设计灵感来自北非摩尔人的头盔,真是奇妙啊!
 

旅欧散记之西班牙篇

 

  ("石屋"屋顶上的烟囱)

 
   高迪梦幻主义风格的公寓在“Casa Batllo”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这座夹杂在普通公寓中间的房子以形似蜥蜴头的阳台和墙面的彩色马赛克装饰而闻名,每个阳台上那两个巨大的蜥蜴眼透着股诡秘,如果夜间打上灯光一定会让你不寒而栗,这样的房屋估计再胆大的盗贼也不敢光顾的。
  

旅欧散记之西班牙篇

 

 (初春的一缕阳光照在Casa Batllo上)
 
   而巴塞罗那郊外的奎尔公园(Parque Güell)应该是高迪最接近大自然的一个作品,在这里他打破常规,迸发灵感,设计出各式如童话里的建筑,建筑师本人就生活在这个由他一手创造出的“梦幻世界”里。从正门进去,镶满五彩马赛克的蜥蜴喷水池在阳光下灼灼耀眼,后面是一个立柱支撑的空中广场,上面波浪状的长椅可以供游人休憩,同样也镶满了马赛克。不远处带着高迪特色烟囱的小屋住的不是童话里七个小矮人,而是高迪和他的家人。小山坡上建筑师用蘑菇石堆砌了一座颇具阿拉伯风格的拱形长廊,这里非常适合摄影,于是我尽情摆出各种“Pose”过了一把当模特的瘾。据说这座公园的主人是高迪的赞助者——Güell公爵,是他发现了高迪的才华,并给他这样一个空间去尽情施展,才使得这个城市又多了一件充满非凡想象力的艺术品。正像西班牙现代派艺术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如此评价他:高迪的建筑让人们看到现实中存在的童话。
 
   参观完高迪的作品,我想巴塞罗那是幸运的,因为这些或带着童真幻想,或神秘诡异的建筑让这个城市充满灵气,高迪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梦想,巴塞罗那也因此多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 巴塞罗那风情录
 
   走在巴塞罗那繁华热闹的Ramblas大街上,马路中间是出售各种鲜花的市场,两边分布着一些咖啡馆和各式店铺,偶然拐进一条小巷深处,我发现了一个很漂亮的广场(Plaza Racial),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回廊形成一个美丽的庭院,庭院四周的棕榈树迎风摇曳,人们在广场中央的喷泉边小憩。像这样的庭院在巴塞罗那很常见,感觉很有异国情调。Ramblas大街直通哥伦布纪念碑,伟大的航海家手指东方,而不远处的码头蓝天、碧海、白色帆船,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正随意闲逛着,突然发现街边一个不大的门帘上面写着“Sex Museum”,一楼只有一个窄窄的楼梯,看来展厅在二层。我们很好奇地上到二楼,这里的确是一个小小的性博物馆,展出的均是和性有关的图片,摆设用品以及一些古代的刑具等,一看竟有不少来自东方,像中国的春宫画,鼻烟壶,古印度的性爱佛像什么的。发现这里还有“sex hotline”,几部电话下面注明各国的语言,我拿起一部,里面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也听不懂说什么,只是觉得声音软软的,很有诱惑力。此外这里还有由私人捐赠的家庭性爱录像,以及各种性用品,这样的博物馆在欧洲不少,记得以前去阿姆斯特丹时也见过,不过没有进去,估计里面内容都差不多。听说中国的著名性学家刘达临在上海也开办了一个,不过因各方阻力好像被赶到了一个小巷里,反正国人对性文化的态度一向是很保守和暧昧的,不像西方国家的开放坦然。我们刚进来时还有些拘谨,但看看这里那些西方游客,大都见怪不怪的样子,也就放松了很多,不过看到一个金发女孩竟然嬉笑着抱着博物馆中央一根巨大的男根合影,我还是没有她这种勇气。
 
   来到巴塞罗那的老城,这里的中心就是建于13世纪的巴塞罗那大教堂(Catedral de Barcelona),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气势宏伟。门口的台阶上坐满了游客,一些吉普赛人在向游人推销着小商品。走过几个街区就到了圣玛丽亚.德马尔教堂,随后我们来到Montcada街,这里有著名的毕加索博物馆。这家博物馆收藏了毕加索很多著名作品,像他根据Velazquez的作品创作的现代风格的《Las Meninas》,这是一幅占据了整个一面墙的巨大作品,里面还展出了很多以前只在画册上见过的名作,真让人兴奋,虽说不让拍照,可我还是忍不住偷偷拍了两张。在城市的另一角我找到了西班牙同毕加索齐名的现代艺术家米罗(Miló)的纪念公园,在他的雕塑《女人与小鸟》面前看了半天,也没搞明白是什么意思。
 

旅欧散记之西班牙篇

 

 (米罗的"女人与小鸟"雕塑)
 
   我们像贪婪的孩子寻宝一样,不肯放过每一个角落,在城里转了不少地方,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城市公园了(Parque de la Ciutadella),这里曾是1888年万国博览会的会场。公园里有一处巨大的水池雕塑,据说喷泉边的飞龙形象经常出现在高迪的作品中,公园里还有一处一百多年历史的动物园。至今还难以忘记在那里遇到的一条温顺漂亮的长耳朵猎兔犬,我和它的合影后来被做成了台历放在桌上
 

旅欧散记之西班牙篇

 

(城市公园里的喷泉雕塑)
 
   每次在城中游走的时候都会看到远处山上一座顶部有巨大耶稣像的白色教堂,一直很好奇。后来终于找到通向山上的有轨电车(Tranvía Blau),看书上介绍这样的有轨电车也都有百年历史了,坐车到山腰上又换缆车到了教堂跟前,这座建于20世纪初的白色圣心教堂(Templo del Sagrado Corazón)精致典雅,教堂下面竟还建了一个现代化的游乐场,感叹巴塞罗那人真是身心娱乐两不误啊
 
马德里
 
   作为西班牙的首都,位于内陆的马德里历史上曾经历了两个王朝的统治: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来自法国的波旁王朝,当今的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就是波旁王朝的后裔。在马德里我们看到了哈布斯堡王朝时代的遗迹: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和莱蒂罗公园(Parque Retiro)。而波旁王朝的代表建筑则是大皇宫(Palacio Real),普拉多博物馆(Museo del Prado)和阿尔卡拉门(Puerta de Alcalá)。
 
   大皇宫(Palacio Real)是游客们必到的地方,与欧洲其他皇室的宫殿相比,这座融合了西班牙王室和巴洛克风格的白色建筑并不豪华,作为王宫甚至略显简朴,宫殿的一部分被辟为博物馆,随参观的人群在里面浏览了一圈,感觉也不是很奢华,在欧洲西班牙皇室以平民化而闻名,看看这个皇宫就知道了。皇宫的马路对面是“东方广场”(Plaza del Oriente),据说是著名画家Velázquez设计的。
 
   临近中午,我们来到马约尔广场,广场四周都是一些有很多年历史的房子,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家面包房墙上的壁画,这些楼的一层是商店和餐厅,广场中央则立着菲利普三世的骑马像,在这里我们用了一顿很特别的午餐(后面有描述)。
 
   马德里主要的道路和街口都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像喷泉,雕塑,纪念门什么的,而且看介绍都有些来头,大都出自名家手笔,对外国游客应该是很好的地标,所以我们按照地图标示从未在这座城市迷过路。城中心最繁华的闹市应该是太阳门广场了(Puerta del Sol),就像北京的王府井,太阳门广场的入口处立着马德里的市徽:棕熊上树。从广场中心扇形辐射出五六条街区,集中了大百货公司和各种商铺,让人目不暇接。我在这里的El Corte Inglés连锁百货店里挑选了Flamengo娃娃,跳Flamengo时用的响板,带市徽的开瓶器等一些小纪念品,价格还算公道。
 
   除了景点和商街,马德里还有西班牙最著名的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里面珍藏了大量西班牙国宝级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上学的时候就专门学过一篇介绍普拉多博物馆的文章,久闻大名了,好不容易找到,却发现由于是周一,博物馆没有开门,而我们第二天就要离开,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
 
   不能亲眼看到大师们的作品,就去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馻)与最负盛名的大文豪塞万提斯合个影吧,这里还有他笔下的堂吉坷德以及桑丘纪念碑。除了堂吉坷德,中国人对西班牙了解最多的应该就是斗牛了,很巧我们住的酒店就在著名的大斗牛场(Plaza de Toros)附近,每天我们都从这个圆形的建筑旁经过,因为还没有到斗牛的季节(每年4月-10月),所以斗牛场关闭着,四周也很安静。我不喜欢斗牛,觉得很残忍,但学习西班牙语,了解到这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残忍,西班牙人很崇尚英雄主义,斗牛士面对死亡表现出的优雅正是他们所推崇的,当斗牛士杀死一头公牛,割下牛耳时,全场会响起的“Olé”的欢呼声,征服一头公牛有什么意义吗?可在他们眼中这象征一种精神,普通人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乐趣,所以要了解西班牙就从斗牛开始吧。
 
旅欧散记之西班牙篇
 
 (马德里的大斗牛场)
 
吃在西班牙
 
   西班牙的美食世界闻名,一直很怀念在西班牙旅行时吃的那些东西,虽然回来后在北京也去过几家经营西班牙菜的餐馆,但都没有那边的正宗。几次吃饭的经历给我的印象很深,由于我的西班牙语在吃方面的词汇非常贫乏,而且当地的菜名连字典都查不到,所以经常胡乱点些吃的,比如那次在马德里马约尔广场,我指着一个Menu的名字给招待,因为放在餐牌的最上面,看样子是特色菜,然后就忐忑不安地等待,看到底会上来个什么东西。大概15分钟后,招待端着托盘,里面放着一个汤碗,一看汤里竟然是一条泥鳅大小的鱼,也不知道是什么鱼,但肉质鲜嫩,汤味道也不粗,配上面包和蔬菜沙拉,我们一扫而光,只是至今都还不知道它的名字。
 
   但有一道菜,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它的作法,那就是西班牙特色的海鲜饭(Paella)。当时为了吃这道菜,我们在巴塞罗那一家街边专做Paella的餐馆里饥肠辘辘地等了将近一个半小时,不过总算没白等,招待端上来的是一大盘很地道的海鲜饭,其实很简单,就是米饭上面放着大虾,扇贝等海鲜和橄榄等作料,浇上橄榄油蒸出来的,不过金黄色的样子很诱人,味道也很鲜美。
 
   因为巴塞罗那是港口城市,吃海鲜很方便,我们特地找到码头上一个非常大的露天餐厅品尝那里的海鲜,同样由于我搞不清楚招待介绍的食物是什么,干脆告诉他我要亲眼看看,于是来到后面的厨房,我指着爱吃的像鱿鱼,贝壳一类的,招待在一旁记下,等一大盘各类海鲜端上来的时候,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味道真是好极了。这里有不少外国游客,所以连招待都会几门外语,问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的,于是他很讨好地说了几句简单的中文,当然我们也很配合地按照账单比例留下了给他的小费,皆大欢喜。
 
   总之,在欧洲旅行的这些国家里西班牙的食物是我最喜欢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吃到那样的菜呢!
 
行在西班牙

   西班牙的地铁比较便利,所以出行我们多选择乘坐地铁,而且那些著名的景点基本都有站,不是高峰时间人很少,地铁通道里也有卖唱的,小贩什么的,第一次遇到吉普赛人就是在地铁里。刚到西班牙时听当地人说话有些费劲,一次在地铁里听到一阵高昂缓慢的女声:No tengo dinero(我没有钱), no tengo casa(没有家),当时心中一阵狂喜,因为听明白了。再看声音的发出者,是个抱小孩的吉普赛女人,在车厢中走过来向客人要钱,后来在车站也遇到几个同样装束的吉普赛人,不过还是离她们远一点好,因为这些人经常会以乞讨为借口行窃。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赶上了一次,真是有惊无险。当时我们坐电梯上到地铁口,突然我前面的一个脏兮兮的男子好像掉了东西弯腰去拾,我也就停住了,这时突然感觉我身后的背包好像有些异样,我下意识地一摸,身后他的同伙马上若无其事地从旁边走过去,这时突然明白了他们的用意,后来我们坐地铁时就小心很多。
 
   公共汽车,由于每趟间隔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只有地铁到不了的地方才会坐公车,巴塞罗那的公车都装有自动读卡器,上车刷卡,坐过两次,不过车上大多是老人。
 
   至于火车,我的印象很不错。从巴塞罗那到马德里我们就选择乘坐火车,一来可以体验欧洲的火车旅行,二来也可以欣赏一下沿途的风光,加上路途只有七个小时,不算很累。西班牙的火车车厢很舒适,非常干净,一节车厢只坐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乘客,显得很宽敞。沿途经过了一个古老的城市——Salamanca,可惜看不到城中的景致。在城市之间乘火车旅行很便利。以后我还打算去西班牙南方旅行,比如安达卢西亚省,听说现在的火车比那时提速了,乘火车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写于2001年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