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杰之殇、贷款俱乐部与London Appoach

(2007-05-15 15:57:49)
标签:

万杰

贷款俱乐部

london

approach

分类: 银行观察

 

经过长期的低水平价格竞争陷阱之后,银行业终于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开始由银行业协会牵头组织银团贷款规则,以前大客户“通吃”各家银行的情况应该有所缓解。但是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银行似乎还缺少一套行业公认的共赢之道。《财经》最近报道的“万杰之殇”中提到的各家银行的遭遇,就是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万杰号称是山东最大的民营企业,在其传奇带头人孙启玉的带领下,从一个村办企业,发展成为资产数十亿的大型企业集团。但是在企业成功的顶峰时期,孙启玉盲目投资,屡败屡战,最后终于负债潜逃。但从《财经》的报道来看,万杰的倒闭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从内部来看,政治抱负比商业抱负更大的孙启玉,靠着出色的口才和活动能力,在资源紧缺年代靠许可证吃饭,但其实并没有商业经营的高明智技。在调控当口通过收购即将倒闭的国有钢厂,希冀的一是捞取政治资本,二是大而不倒,但是其收购美国废旧设备决策过程之草率,又说明其根本没有足够的商业智慧。从外部看,山东经济的特色是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比江浙何止相差万里――政府拉郎配,让民企救国企来稳定社会,民企能做好才怪。

 

这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是山东首创的“贷款俱乐部”模式。所谓“贷款俱乐部”,准确的称呼应该是“问题贷款俱乐部”,是针对已经出现风险但经营尚可、只是现金流暂时有问题的企业,各家银行成立的同进同退的贷款联合体。《财经》引用业内人士的说法,“‘贷款俱乐部’的成立有利于银行保全资产,如果没有‘贷款俱乐部’协作,企业垮掉后大家只能得到很少的赔付率。” 问题在于,这个俱乐部似乎不是有银行自己组织,而是有政府牵头组织的,作为债权人,银行要按照俱乐部协议提供融资服务,却没获得应有的债权人权力,例如对问题贷款或者企业真是问题的深入研究、对重组方式的选择、对问题企业资金运用的监控等等。

 

那位业内人士说得没错,在企业贷款出现问题时,若有多加贷款机构(债权人),应该由贷款机构组成问题贷款俱乐部(更常见的称呼是债权人委员会),来尽可能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债权人损失。这是在国内外银行业都通行的做法,例如欧洲银行业把多个贷款人通过成立债权人委员会来解决问题贷款的做法叫做“London Approach”。London Approach是对应于直接把问题贷款企业诉之于法院,由法院进行破产清算的做法的,及所谓的庭外解决办法(out of court)。这种方法之所以冠以London Approach的名称,是由于最早采用这一办法的是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看来,西方银行业对处理问题贷款,也有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也是在政府监管部门介入之后,才学会合作的。

 

回头来看,对万杰案来说,银行又一次集体沦陷,除了“垒大户”和政府“拉郎配”的教训外,有一个细节再一次反映出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之差:孙启玉通过盖高楼发动造城运动,为大楼投入了2亿元贷款,原本是万杰集团收购淄博钢铁厂后工行提供的配套资金。――银行对贷款资金用途的就没有监?

 

顺手查了一下,万杰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万杰高科,早已因持续亏损被ST,但是从5月8日到今天(5月15日),已经连续5个涨停。――恐怕不是股民不看4月底出版的《财经》,而是也像孙启玉那样,对山东政府救助ST万杰有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