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mileblue_燕子
smileblue_燕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424
  • 关注人气: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溯本真读红丽,漫随情字解《诗经》

(2017-09-13 15:19:07)
标签:

杂谈

     记得小时候看书,读到一首对联:“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细细品味,不由得佩服对仗极为巧妙!下联中的诗就是《诗经》,这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有300余篇,分为风、大雅、小雅、颂。其中的国风部分,相当于各地(主要是黄河流域)民歌,最接地气最为鲜活。


     曾经兴致勃勃买了《诗经》打算好好研读,结果除了在翻看到诸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类的名句时倍觉亲切以外,沮丧地发现自古文功底相当不够,绝大部分都——读不懂!且不说了解深意,很多字压根不认识,查字典标注了读音,却依旧不明所指……若是看注解译文,白话写就,索然无味,读不出原文的美感。最后囫囵吞枣一般匆匆翻完,所得极为有限,无奈之中,只好将书束之高阁。


    当近来读到钱红丽的这本《诗经:最古老的情歌》时,顿觉耳目一新,重拾起对《诗经》的兴致来。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中,作者选取了27篇和“情感”相关的诗经作品一一加以解读,文字细腻流畅,解读时如剥茧抽丝,娓娓道来,既有大胆猜测,又不乏考据比较,不时穿插一些对应现代观点的风趣点评。读感很好,浅显易懂,余韵悠长——这部分很合我的胃口!下部是十余篇随笔,写她和《诗经》之间的渊源以及个人感受,翻看后更能理解她的所思所想及行文脉络。


     跟随作者的文章,重读《诗经》名篇,更觉文字凝练,意象丰富。至于解读,历代以来有各种不同意见的版本,每个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作者在文中列举有其他的版本,也明确表达了她自己的理解。读古书有趣之处在于时间久远,文字多有发展变化,如今遥望,其中的情感和深意都没有标准答案,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比较判断自由取舍。


     例如《邶风•击鼓》,其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已成为流传甚广的爱情名句。但是看完上下文,尤其是后一句:“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作者解读:如今沦落天涯,我怕是不能活着回去了。可叹天各一方,我对你的誓言就要成为一句空话了)”,才发现这是个多么悲凉的故事——战士即将远征,自知很可能一去不返,想起曾对她的承诺无力实现,万分悲伤。作者在文中例举了另一个版本解释为战友间的离别,相对而言,我还是更认同这是男女之间的情感。


     还有《燕燕》篇,“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这是写送嫁时的不舍。作者从最后一句“先君之思,以勖寡人”来推测是国君送别有私情的表妹才会如此难过,而不是《毛诗序》中认为是两个女人之间的送别。我认可国君送妹妹远嫁更合理,但是私情一说,就比较牵强了。


     争议较大的有《国风•召南•小星》,“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作者认为是写的古时候一名上班族的穷忙人生,也指出有版本认为是写妓女。想了想,若写的是一名奔波的小吏天不见亮就去上班的生活,现代的穷忙族读到此篇,真是心有戚戚。


    回顾整本书,作者从“情”字着眼,解读了不少篇章,除了一些有分歧的部分,印象比较深的也有不少:


   甜蜜的如《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写一对小夫妻清晨时的对话,高情商的妻子甜言蜜语哄丈夫起床干活,丈夫被表扬美了,赠她玉佩……场景非常生活化,让人忍俊不禁,作者认为这是“爱在一粥一饭间”。只是莫名会想起张爱玲,她始终未曾得到婚书上“岁月静好”。


   孤独的如《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梅子熟了,渐渐落下,都快落光了,想念的人儿还没有来——好孤独的等待。


     奔放的如《大车》:女子和情人私奔,怕情人反悔,于是说道:“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感慨其大胆热烈还带有几分决绝!


    哀思的如《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丈夫思念亡妻,将她亲手缝制的衣服一再拿起……


    幸运如《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运。


    牵挂如《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妻子在每天的劳作中牵挂在外服役的丈夫,人生不相见,离乱伤感。


    明媚的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样的新娘艳若桃花,照眼欲明。


    还有明媚中的淡淡忧伤,《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写的都是乡村四季的日常生活,因为一句“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便添了几许情思。

    ……

    

    这些百味交织的情感,在作者笔下,伴着一篇篇文章娓娓道来……写到这里,发现自己剧透太多了!就此住笔,还是推荐大家跟随钱红丽的解读,重温《诗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