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京徽
张京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8,347
  • 关注人气:16,6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史上最强便携发烧神器诞生:HIFIMAN-801

(2009-10-30 01:01:35)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便

中国史上最强便携发烧神器诞生:HIFIMAN-801中国史上最强便携发烧神器诞生:HIFIMAN-801中国史上最强便携发烧神器诞生:HIFIMAN-801

开发者自述:关于HiFiMAN HM801

南开米饭


HiFiMAN的想法产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3年。这一年年初笔者完成了给《新潮电子》杂志社的《随身听特刊》供稿的Walkman, Discman和耳塞的三个长篇历史综述。通过写这几篇综述,笔者多年来的玩机心的基本上融会贯通起来了。但是当时的玩机心态很迷茫,一方面是对高音质老机深深的迷恋,一方面是对当时逐渐占据市场主流的mp3播放器的鄙视和失望。于是一门心思沉迷到PC发烧当中不能自拔,从烧声卡,烧DAC一路下去,最后到了烧德国造无风扇ATM电源甚至烧机箱的阶段。那个时候
APE很火,硬盘里存了几百个G的APE,从RME声卡接同轴接到WADIA数模转换,再到前后级推K1000。K1000前面连着一大堆器材,加起来有一百多斤。作为一个多年的随身听爱好者,当时有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能把这些做成跟爱华HS-P9磁带随身听那么大,声音跟这个系统一样好就好了。

HM-801工程启动于两年前,当时Head-Direct刚刚做起来,笔者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实现期待已久的梦。论证和预研整整持续了一年。研究了多种播放器方案,参考了几十种音源产品的D/A转换部分线路设计,才最终确定了目前的整体结构和芯片搭配。可插拔的耳放卡设计是为了照顾耳机发烧的市场,毕竟一种耳放是无法兼顾高低阻动圈动铁等千变万化的耳机类型的,更何况各人对音色的喜好众口难调。而对于解码芯片PCM1704的选用则是基于对硬件平台的重视:解码部分是不能像耳放卡那样升级的,所以素质一定要保证。数模转换芯片音质新不如旧是很多人的共识,而PCM1704是能买到的老芯片里音色最好的之一了。既然选用了对供电部分的要求出了名的严苛的PCM1704,电源的挑战就来了。可以这么说,硬件设计的一大半精力是花在供电部分的。HM-801的电源部分的设计极其繁复。电池用了7.4v正负两组,专门用一个线路板来做供电部分,主板上还有相当的面积用作了电源处理。

校声一向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工作。先说说对音源部分(线路输出)的校声。我们的使用后端监听器材是被国外烧友称作奥菲斯克隆的国产Jade静电耳机系统,参考音源是某国外著名品牌的老旗舰型号。参考CD机最突出的优点是整体音色平衡性好,中频醇厚细腻,不过分追求两端的延伸、低频的量感以及夸张的弱音细节。HM-801跟参考机有相当大程度的相似性。由于电压和音色的原因,我们彻底舍弃了PCM1704的公版设计,而是改用自己设计的滤波和缓冲线路。我们在选用运放IC的时候对十几种市面上比较普及的运放进行了反复的对比和权衡,最后选用了两片著名的贵价电老虎OP627单运放。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并不是我们希望做出的决策。付出的代价是成本,空间,散热和功耗,但是为了声音,我们别无选择。配机耳放是运放+分立设计。这个设计是为了推动大部分耳塞和耳机而妥协的产物。设计要求是尽量直白而不加入声染色,对各种阻抗的耳机都能够不失真的的输出七八十毫瓦的功率,对低阻高灵敏度的动铁耳塞没有嘶声。从测试数据和听感来说设计要求基本是达到了。

HM-801不光可以作为播放器使用,也是一台不错的解码器/耳放一体机。同轴输入一开始是我们为了方便校声而做上去的,后来就保留下来了,可以供玩家跟台机或者发烧DAC打打擂台。USB输入则是为了让用户能用HM801直接播放自己电脑硬盘里的音乐(想必大家都有几百个G的无损音乐库存吧)。

HM-801的前面板是铝板,后面板是不锈钢。面板表面喷涂特氟龙金属漆以加强耐磨性能。按钮表面镀24K金。聚合物电池是可更换设计,前面板下半部分是电池仓盖,可以整体取下。

有的朋友可能对HM-801使用SD卡有意见。其实SD卡最大容量已经达到32G了,多个SD卡交替使用容量是要超过硬盘的。另外硬盘的体积和耗电都是HM-801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关于价格问题,我们的预付款价格第一批是600美元,第二批是650美元,最终零售价格则要接近800美元。其实国外对价格的争议并不大,但是国内的确有些朋友对我们的价格颇有微辞。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如果国内价格降低,国内做ebay的“个体出口专业户”会把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搞的乱七八糟。我们大部分市场毕竟在国外,我们目前还要靠国外市场生存。

这个产品能做出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实现的。感谢我们的设计研发团队,感谢辛勤的工程师和工人师傅们,感谢默默无闻的供应商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this is it
后一篇:笔记09110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