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如塔应成为少林寺景区第一景

(2009-01-02 07:40:15)
标签:

少林寺

景区

嵩山

古塔

甘露台

杂谈

分类: 嵩山

客观地说,少林寺景区自2003年采取清华大学的规划方案重新整治以后,整个景区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基本实现了方案中所提到的“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美妙意境。

 

然而,笔者觉得此规划方案也有很大的不足之处,那就是过于重视园林特色,而忽视了对少林寺周边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了。比如进入少林寺景区大门后不远处的唐代法如塔,就被忽略了。与此同时,少林寺旁边的同光塔、萧光塔,以及甘露台等也都被忽略了。

 

法如塔位于少林寺东约900米处的塔沟,建于唐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是少林寺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塔。塔沟村村名,恐怕也是由此塔而来。在少林寺周边,还零散分布着一些古塔,这些古塔,点缀在少室山北麓的山野间,与牌坊、寺院一起,构成了一种宗教的神秘肃穆的氛围,也为这里的山水增加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不仅成为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景区增色的一个重要元素。然而,在此次规划方案中,却丝毫没有考虑如何去突出这些古塔,反而将塔沟边的法如塔用高台、杂树置于路的一边,并揭力掩盖了起来,好像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玩意儿似的。如今如果进入景区后,不是特别去留意或者寻找这座古塔时,基本都会看不到或者忽略此塔的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此法如塔同命相怜的,还有少林寺东墙外北边的同光塔和法华钧塔,同光塔是座唐塔,而法华钧塔则为少林寺周围惟一的一座五代塔,如今都被冷落到一边,虽然矗立在那里,但处于荒野之中,不仅被路边的一些建筑,或者高台所遮挡,而且塔附近也是一片荒凉,甚至还与临时建筑窝棚、厕所相伴,周围环境脏乱不堪,一般游客根本不知道也看不到它们了。这不能不说是对少林寺文物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其实也是对游客文化素质的一种蔑视和不尊重。

 

好在虽然大多数原来在景区内的武校都搬了出去,还保留了塔沟武校老校址,从而使游客在这里还能看到学生习武的场景,这让人们还能与少林寺的禅武文化及在武术界的地位联系到一起。

 

如果设计者稍稍对这些文物或者文化有所留意,那么少林寺景区将会在这些文物古塔及武术的映衬下,更加突出其佛寺与禅武文化的特色。可以这样想一下:进入景区大门往前行,左边的空地上是武术学校的学生在练少林武术,刀光剑影中一片喊杀之声,少林寺武林之尊由此可见一斑。继续向前走,抬头一看,一座古塔耸立在正前方(法如塔就在塔沟武校西边,如果能够突出来的话,正好在景区内通往少林寺道路的正前方),古香古色中透出一种佛意来,让人们顿生敬畏之心,而在少林寺参佛之后,在寺周围游玩,还可以看到年代久远的古塔以及甘露台等古迹,让人们觉得这里的山野到处都透着灵气,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那又该是什么样的感受啊。

 

由此,依笔者看来,把法如塔建成为景区内的第一景,同样对其它古塔文物都突出出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少林寺,这才能最好地把少林寺禅武文化、嵩山文化等充分体现出来。

法如塔应成为少林寺景区第一景

法如塔。处于乱树杂草堆中,周围还有垃圾堆,与其身份极不相衬。该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边长南北7.2米,东西6米,高6.4米。塔身前有石制塔门,门楣刻篆书“释迦佛塔”四字,两侧有精美的线刻“飞天”图案,门已失(由于塔下有高台,而且规划者也没有考虑到参观的需要,人们根本看不到这些)。该塔的塔刹十分别致,下层为方形,角雕四个挑兽,其上为四级圆形相轮,最上为雕刻精致的顶尖。远远望去,塔刹犹如一个小宝塔(这是《嵩山志》对该塔的描述,由此可看,此塔还是很有观赏价值的,谁知竟被这样忽略和冷落)。塔下有室,室内有《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碑,碑顶雕神龛,内雕有一佛二菩萨像。法如,为唐代禅宗北宗领袖,与神秀、慧能同被尊为禅宗六祖。1975年文物部门对塔基进行石砌加固,并维修了塔刹。该塔由于门楣有“释迦佛塔”字样,故亦称“释迦佛塔”。

法如塔应成为少林寺景区第一景

法华钧塔位于少林寺院东墙外约100米处,与同光塔隔沟相望。此塔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三月,为嵩山地区惟一一座五代塔,是河南省仅存的两座五代塔之一。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有唐代风格,但又有所不同。塔高5米,塔基须弥座硕大,塔顶有五层雕刻精美的石刻砌成,下四层为刻有图案的圆形石,最上为一单葫芦状塔尖。塔身前有塔门,已失。塔后有正书《大唐嵩山少林寺故寺主法华钧大德塔铭并序》铭文。塔上部和塔基砖风化严重。法华钧,名行钧,为唐代大德高僧之一。塔为其弟子、寺主弘泰及弘谷、弘绪、弘幽等所建。造塔工匠为建塔博士郝温。

法如塔应成为少林寺景区第一景

法如塔应成为少林寺景区第一景

法如塔应成为少林寺景区第一景

同光塔。与少林寺院仅一墙之隔,但如今却处于临时建筑堆中,前面可能是前些年取土时留下的大坑,塔下的临时建筑里住着工人,塔旁边好像就是个厕所,想拍张照片都基本找不到好的取景角度。建于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六月,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塔用水磨砖与黄泥砌成,塔身粗大,边长3.3米,高8.9米。塔刹由五层雕有图案的圆形石组成,最上为圆形宝珠。塔身前有石制塔门,已失。门四周有线刻图案。门楣刻舞乐图,下刻凤凰、狮豹;门框两侧各刻一武士和门狮。塔后有正书《唐少林寺同光禅师塔铭并序》铭文,为登封知县寔郭所撰。同光为唐代著名禅师。塔为其弟子、寺主僧惟济,上座昙则、道真、真观、法琳等出资所建。

法如塔应成为少林寺景区第一景

甘露台是位于少林寺西不远的一个高台,当年跋陀“法师乃于寺西台造舍利塔,塔后造翻经堂”。根据唐代文献记载,结合古台周边地貌环境,可知自北魏创寺至隋唐之际,这里曾是少林寺的建筑与佛事活动中心。虽然甘露台毁于清末,现仅存殿基及雕有精美图案的檐柱12根,但对于宗教文化有兴趣的人,还常常会到这里凭吊古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冬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