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户外嵩山少室赏雪 |
分类: 嵩山 |
小寨上的雪景
雪地里各类兽迹
有点林海雪源的味道吧
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在雪地上留下长长的影子
走在这样的林中雪地里,让人心旷神怡
大寨顶看少室东部诸峰峰峦
雪后的鲫鱼背和吸肚崖
大寨顶上的一大片空旷之地,如果雪地里有梅花凌寒开放,不蒂是给登山者的最高奖赏
大寨上的雪更深
大树也被雪埋进很深
二祖庵后炼魔台
回望下山路。走到这里后,才敢把相机从背包里拿出来拍照了。本来上山时一直把相机挂在脖子上,边走边拍照,但自下山走到第一个最险的地方后,就把相机装了起来,身上不敢有任何让人分心东西,精力全用在对付难行的下山路上了。但没拍到最难行的路状,也是一个遗憾。

二祖庵旁的一块空地被大雪覆盖,看起来更加空灵
从左至右的山脊,就是我们走过的路线,看起来让人有点自豪
走到这里的时候,太阳也开始落山了
元月19日雪中上嵩山后,就想着在天气放晴后,再到嵩山,去欣赏嵩山晴雪的美景。让人没想到的是,那场大雪,竟然成为一场遍及南中国的大雪灾,造成了南北交通的大瘫痪——电塔折断、火车停驶、公路阻断、飞机无法起降……正值春节前各色人等返乡过年高峰,竟成了许多人在返乡途中的噩梦:或滞留车站机场多天,忍受着没吃没喝无法上厕所以及严寒的侵袭等艰难困苦;或被阻途中,在车厢里一连熬上好几天;或时刻探听天气道路信息结果仍无法成行而干着急。更有甚者,还有人在为电线电塔除冰时不幸遇到电塔倒塌而牺牲、有人在归途中因道路结冰造成车翻人亡、也有人因大雪压塌房屋而遇难……
这场冰雪灾难直到年前最后一两天才有所缓解,但仍然无法将那么多滞留在外的人在年前安全送到目的地,许多人只好无奈地选择了在异乡过年……
这样的灾难面前,再也提不起登山赏雪的兴趣。
然而,春节几天天气晴好,加上节日无事,又勾起了登山赏雪的念头,而且这个念头随着节日一天天过去也愈来愈强烈,到初三的时候,基本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正要联系人登山赏雪,陈年老酒发来短信:“明天上嵩山吧?”短短几个字,让人感觉是那么兴奋。
这次的上山路线是嵩山观雪景最好的大寨。大寨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顶,海拔在1400米以上,上面有10多座山峰,但最高处地势相对平缓。然而,要到达那里却道路颇为凶险,只有从少林水库那里上丹砂峰,过吸风口,走小寨到大寨的路线相对难度不大,只是线路太长,对于爬山者的耐力是个考验。
少室山又叫御寨山,是金末金宣宗在元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那时候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占领,宋朝皇帝已经被金赶到了江南,没想到如今金朝皇帝竟然也面临着被追杀的相同命运,只是他已经没有其它退路,只有跑到人迹罕至的少室山作最后的抵抗了),在这里依山扎寨,据险坚守,因此少室山就有了御寨山之名,少室北麓就有了大寨、小寨之名。但历史告诉我们,这些抵抗只能是最后的苟延残喘而已。据说,那时候在山上他们还建起了房屋,打造了石磨、石碾等,可能还在那里种了庄稼,在2004年由当地老人尚艮权作向导带我们第一次上大寨时,他还带我们看了当年他们所住的山洞以及当年建房子的地方,只是如今那个山洞看起来依然像个自然的石洞,一点人类在那里生活过的痕迹都没有了,建房子的地方更是被密密麻麻的灌木丛所遮蔽,完全是一派“原生态”。不过在我们另一次上山时,快到山顶的山沟里,还真看到了一盘埋在乱石里的半扇石磨。后来,到了明末,当地人李际遇率众起义,也曾到大寨占山为王。
如今的大寨,基本上是个自然状态下的原始森林,由于人迹罕至,上面树木茂盛,灌木杂草野藤纵横交错,许多地方都茂密不能通行,雪后可以看到雪地上密密麻麻各类小兽禽鸟的足迹。近几年,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开始将足迹延伸到这里,才走出了几条隐隐约约的小道。
近年来,山友们上大寨走出了许多条路线,考虑到雪后的安全因素,我们仍选择了从少林水库走大小寨的路线,下山则走二祖庵从少林寺景区出。
虽然已经是雪后近两周时间了,山下的雪基本已经融化,但山上依然像大雪刚下过不久似的,并没有融化多少,一过吸风口往上,即厚可没膝,那段路又坡度极陡,走在厚厚的雪上,与走在松软在沙堆上差不了多少,上两步,滑一步,极为费力,虽然山上雪中极为寒冷,但有这样大的运动量,大家都走出了一身的汗,加上地面全被厚雪覆盖,找不到一片出露的岩石或地面,所以根本无法坐下来休息,实在累了,只有原地站在那里喘上一会儿,略事休息。
到小寨之后,坡度开始有所平缓,林木也逐渐高大稀疏了。阳光透过高大的林木,照在雪地上,看起来格外明艳。也许是大雪也有消音的作用,也许是正值春节景区内各类的喧嚣噪音也少了,到小寨上面之后,只感到一片静寂,林地里显得异常静谧,连同伴们的说话声仿佛也小了很多。雪后林地里由于缺少了虫子等食物,平时常听到的悦耳的鸟鸣也一丝不闻了。
到大寨口的小山神庙之后,我们所走的路线是左拐,沿山崖边一直走到大寨极顶处,在这里一小片雪已经融化的地上吃了午饭。这里是大寨极顶,一边是平缓山梁,上面疏林晴雪、让人心旷神怡;一边是深壑危崖,对面山梁上诸峰林立,如犬牙交错,巍巍壮观;对面山崖上僵雪堆积,与树丛、岩石交织在一起,形成巨幅的天然水墨画。
望着大寨顶附近一块大片的开阔地,那里覆盖着厚厚的雪,心想:如果这里能有几株梅花在雪凌寒怒放,散发着清幽的芳香,那该是对雪中登山者莫大的奖赏啊。遗憾的是,一路除了欣赏疏林晴雪外,没有看到一株梅花。看来,如果有可能,应该向嵩山管理者提出这个建议,或者在山友中征求意见,在嵩山上适宜赏雪的地方,广植梅花,让嵩山的梅花也成为一道让人忘不掉、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让更多的人去嵩山上踏雪寻梅,不枉登山一回!
下山走二祖庵道,应该是徐霞客当年上少室的上山路线,从大寨往下走,越走路越险,有一处需要从岩石边沿过,由于岩石上有雪,踩上去就有滑下悬崖的危险,只好在悬崖上铺上绳子,大家抓住绳子顺着悬崖滑溜而下。往下走,多是陡壁危崖,脚下又都是雪,常常会一滑很远,好在几乎旁边总有树枝荆棘可以抓着,才不至于一下子滑到悬崖下面。还有一个地方,要从两米多高的岩石上下去,岩石陡立,无任何可以凭借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抓着荆棘,下蹲身体,慢慢移动到悬崖边上,抓住下边的一棵小树,从小树上悬溜下去。直到二祖庵上面的炼魔台,都是让人提心吊胆的路。下去后还一直在想:这么凶险的道路,当年徐霞客一个人,是怎么上去的?之后就更佩服这位伟大旅行家的伟大了!
上午约9点20分上山,下午5点30左右出少林寺大门,全程用时约8个小时。同行者有陈年老酒、中华、凉皮、老赵、瘦企鹅等20多位山友。
前一篇:有关大雪的笑话
后一篇:嵩山深处的“夜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