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穴寺(一)

(2006-05-05 17:10:26)
标签:

风穴寺

汝州

七祖塔

分类: 访古

[img]http://s4.sinaimg.cn/orignal/584c54257bbf5d4fccc83[/img] 由于自己没有用数码相机拍下的片子,从商都网的摄影论坛里下了一张网友贴上去风穴寺全景照片,这里感谢这位名叫yemolangzi的网友

 

五一回家,自然又去了离老家只有八九公里远的风穴寺,这是我从十岁左右就开始去过的地方。那时候去风穴寺是因为寺东山坡上有个烈士陵园,每年的清明节我们要去那里扫墓。一年一次,由于也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所以我们都是步行到那里的。扫墓之后,我们就自由了,在寺边的小河沟里摸螃蟹,到寺里看古迹,在塔林玩耍,直玩到下午很晚才想起往家赶。

 

风穴寺始整座寺院一改传统的中轴线对称结构,依山就势而建,整个寺院错落有致,变化多姿,别具一格。寺院建于北魏,初名香积寺,后改千峰寺、白云禅寺,又因为在风穴山下,所以又称为风穴寺。历唐、宋、元、明、清都十分兴盛,直到近代才逐渐萧条衰落。寺内最有名的建筑有唐塔、宋钟、金代和明代的佛殿。

 

寺中唐塔是为纪念该寺七祖贞禅师功德,而由唐玄宗赦令建造,塔下埋七祖舍利,故名“七祖塔”。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距今一千二百多年,保存十分完好。九层密檐空心,每层挂风铃,高达24.17米。保存如此完整的唐塔,目前全国不过五、六座而已。

 

钟楼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四面三层,逶迤盘空。楼内大钟重逾万斤,径过四尺,造型完美,悬于楼顶。寺内的金代中佛殿距今八百多年,毗卢殿于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至今都保存十分完好。另外还有明代建的双层涟漪亭和接圣桥、玉带桥等建筑。

 

寺西北和南面有两个塔林,被称为上塔林和下塔林,原有佛塔115座,现存有70多座,大多是元明清三代所建。另外还有一些佛塔零星点缀在寺院周围山坡树林中,使整个山谷都充满了佛意,是全国三大塔林之一。

 

风穴寺背靠玉皇山,东为龙山即风穴山,西为黄鹿山,正前方有一阙口,正对汝州县城。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寺后望州亭上,可以看到县城。风穴寺充分体现了“深山藏古寺”的特点,进入风穴山口后,便有风习习吹来,让人暑意顿消,如入清凉之地。道路沿河沟而行,曲折迂回,两山夹道,两边大树参天,遮天蔽日,路下河沟里流水潺潺,道路本身就成了赏心悦目的地方,让人未入寺院,便生禅意。道路与小河相伴而行,时左时右,有数孔小桥供人通过。道路蜿蜒曲折三华里,不到寺门,看不见寺院,寺藏深山,隐而不露,自然形成了“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的妙境。山口处还有数通石碑矗立路边,石碑上斑驳的字迹让人感到一种古意。

 

进入山口不远,有唐代著名诗人刘希夷的墓园,被称为“夷园”。刘希夷是汝州人,是唐初著名的大才子,著名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出自他之口。刘希夷死时才29岁,刘肃《大唐新语》卷八、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唐才子传》都记载他不肯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让给舅舅宋之问,因而被杀一事。《旧唐书》乔知之传只说刘希夷“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唐才子传》说刘希夷“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希夷在那里确是个风流才子。因此也有人说,刘希夷由于与自己的舅母即宋之问的妻子有染,被宋的弟弟设计灌醉后杀了。这与上面说的他的死的两种说法都能吻合到一起。不管是怎么死的,这样的才子英年早逝,确是诗坛的一大损失。如今风穴寺名声在外,前往的人络绎不绝,去风穴寺又必经夷园,但去夷园的人甚至知道刘希夷其人的人已经不多了。只有为数不多的文人,才会进入夷园,在墓前凭吊一番。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有《过香积寺》一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由于风穴寺曾有香积寺一名,我一直以为写的就是风穴寺,而且把去风穴寺的路上景色与诗里所写的相对照,也基本一致。后来才知道,王维所写的香积寺在西安城南约17.5公里的长安县郭杜乡香积寺村,让我颇感失望。尽管如此,风穴寺还是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着我前往游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庭院读书
后一篇:风穴寺(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