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经济风云 |
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违法执行职务后,轻则被罢免,重则有可能被法院判决向公司或股东承担巨额赔偿责任或者身陷囹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公司高管职位的光环和丰厚的工薪报酬就显得轻于鸿毛了。
打官司并没有明显的输家和赢家,有时胜诉所赢回的,也许就真的只是一口气,而输掉的则是一个企业。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企业之间的对簿公堂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诉讼只是最后的手段,当出现争议的时候,企业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谈判协商,协商不成还有仲裁,最后才是诉讼。
前有宏观调控下的铁本案,后有出于煤矿安全关闭的大量民营煤矿,再就是现在的房地产反腐牵扯出来的地产领袖,无不是“顶风作案”的结果。
财富在企业家的婚姻里绝不只是个金钱问题,民营企业家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一旦婚姻家庭出现了危机,就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低效运作。
婚前财产公证可以确保婚前个人财产的归属,避免可能出现的财产纠纷,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以金钱、财产为筹码的功利性婚姻。
这种行为在上市之前也许风险不大,最多只是股东之间会产生纠纷,但一旦公司上市,公司的钱就不是老板一家人的钱,而是公众的钱了。如果老板们再从公司支取资金不走程序,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则有可能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信息披露不实,误导公众,而遭遇调查和诉讼。
现代社会,几乎每一项交易背后都有合同法律关系的影子。而中国企业不大重视合同签订前的风险防范,往往在一单重要业务快要成交签订合同之时,才想起找律师“随便看看”合同文本,而且也不愿意就法律服务支付足额的律师费。以小时计费在中国法律服务收费方式中不占主导地位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这时的法律文件往往皆以外方律师起草的合同为蓝本,要讨论修改合同文本,要么时间上不容许,要么客观上也不可能。
由于中国企业签订合同很轻率,也不存在董事会合同审批制度和总法律顾问把关制度,从而导致纠纷增多,矛盾出现后损失难以弥补。而且,中国企业往往愿意将法律顾问室设置为企业的内部机构,在组织结构上处于从属和下属机构,这就使得法律顾问的作用和地位大打折扣。遭遇合同诈骗之后再诉诸法律或请求律师帮助的案例并不少见。
法院经过审理判定,股东的知情权是股东的法定权利,该权利不能以公司章程加以限制或剥夺。公司用公司章程对向股东提交财务会计报告的义务条款进行限制性规定,没有法律依据。而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负有向股东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义务。
很多法律风险在国外比较普遍,而目前在我国却较少,惩罚性的判例就更少。但这些风险并非可以大意对待,特别是那些在海外上市或有分(子)公司的企业。
百度就曾收到至少8家以上音乐公司的律师函或者诉状,其中包括环球、百代、华纳等国际唱片巨头,指控百度侵犯了他们数百首歌曲的版权,并且要求百度停止MP3搜索业务。
国外的公司许多是知识产权诉讼的老手,它即使知道有人在侵权,当你的公司规模小时,它会不理不顾,等你发展壮大以后,再诉讼。诉讼的成本是一样的,获得的赔付却较高。
但公司侵权的这种风险并不是被诉讼时才发生的,可能从公司一成立,确定经营方向、产品时就已经存在了,只是暂时没有爆发而已。如今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对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保护正在逐步加强,所以一些公司需要注意这些隐藏的风险。
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账外资产闲置的问题。许多资产不入账,家庭财产与企业的资产界限不清晰。账外资产事实上让你的账面资产缩水,一旦企业涉及被收购、融资的话,就降低了手中的筹码。而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再来清理,就会非常的繁杂与艰难。
《宪法》听起来很抽象,其实距离企业非常近。企业经营不知不觉也会面临《宪法》难题,甚至会意想不到地做出违背《宪法》的事情。
有一个案例:四川大学的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向某公司求职。这家公司却拿出一个自己的规定--身高1.65米以下的不予录用,以此为由将这个大学生拒之门外。遭遇“闭门羹”的大学生认为这家公司侵犯了他平等就业的权利,遂起诉这家公司身高歧视有违平等权,而且胜诉。
这种先例在国外也不少。微软公司的一个黑人职员工作多年总得不到提升,在被迫辞职后起诉微软种族歧视,最后微软不得不以赔偿该职员损失将案子了结。
有统计显示,中国目前管理层经济犯罪案件中,虽然民企的管理层在犯罪额上小于国企,但犯罪率却要高于国企,其中大部分是实行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民营企业。
未来10年,中国民企正处于从享受初创时期“两权合一”的益处,到必须完成代际交接与产权转型的关键时刻。很多人以为只要简单照搬所谓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两权分离,原始股东放权聘任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就可万事大吉。
在今年广东阳江举行的家族企业高峰论坛上,有位张女士就表示,虽然自己为参与家族企业的管理辞了职,但还是觉得管理起来非常困难,经常会跟老公,也就是总经理,以及董事长公公发生矛盾。
据张女士介绍,目前他们的企业并没有完全走上正轨。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于所受教育以及社会阅历方面的不同,在很多方面的看法不完全一样,因此经常发生冲突。在决策和管理方面,通常都是由当董事长的父亲作主,而不是当总经理的儿子,总经理的角色形同虚设。由于种种原因,张女士决定抽身退出,剩下父子打理企业,而且表示“坚决不在家族企业呆下去”。尽管如此,她还是对这个家族企业的未来充满忧虑。
风险十三:合理避税有暗礁
企业如何实现自身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合理避税”或许可行。但是要“合理避税”也应认真咨询法律专家。其实,从法律的角度审视,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合理避税”或“税务筹划”的做法并不一定经得起时间和法律考验。
风险十四:劳动争议引发纠纷
随着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逐渐加强,劳工问题可能在5~10年内成为热点问题,比如珠三角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进行惩罚,沃尔玛被迫设立工会都是这种表现。这点对于准备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尤其重要,明基在西门子遇到的纠纷,中国一钢铁公司在秘鲁遇到的罢工都是如此。
该风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发生的争议;二是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是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有时劳动争议还和商业秘密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纠缠在一起。
所以企业家一定要重视劳工权利的保护。对走出国门的企业来说,特别应注意避免劳工纠纷和民族情感纠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