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作为行道树的危害
(2011-06-10 00:10: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业务文章 |
二是榕树当时种植时,留给的生长空间不够大。表现之一为树间距太密。这种现象在西二环路最明显。合理的两树间距是8至12米。但以前才1米,现在才逐渐增为5至6米。因此间距要扩大一倍,要间移,两棵树要拿掉一棵。表现之二为树穴太小。种植时树穴长、宽、深都才留1米左右。榕树侧根发达,树穴小,只好向上生长,这样常常突出地表,造成路面拱起,形成板根。从外表看,虬根盘地,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但破坏了硬质地面,路人常被绊倒。这一现象在铜盘路、湖滨路、温泉支路、六一南路常见。
三是风害严重,倒伏率特高。榕树根系生长空间有限,冠幅太大,头重脚轻,加上我市台风频发,榕树经常倒伏。在加洋路两旁东西河边,每到台风,沿河都要倒伏好多棵榕树。由于扶不起来,清障任务又急,园林部门只好砍掉应急,造成景观、效益损失。
鉴于上述情况,榕树不适合作为行道树种植,只能作为绿地树。今后我市行道树不应再推广榕树,部分街道要结合道路景观改造,更新树种或间移榕树。今后行道树倾向发展景观树种,如腊肠树、台湾栾树、银杏、秋枫、黄金槐、鸡爪枫、落羽杉、杜英等季相变化明显的树种。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从西二环路开始,对间距过密的榕树进行间移(两棵拔起一棵,拉大树距),再逐步扩展到其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