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伦克古城和国家公园-墨西哥(4)—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823)图文介绍(765)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墨西哥帕伦克古城和国家公园中国大山的博客旅游 |
分类: 遗产图文介绍-巴西/墨西哥 |
帕伦克古城和国家公园
标准(i): 帕伦克是玛雅艺术无与伦比的成就。其建筑结构的特点是轻质,这是为减少墙壁厚度而开发的新建筑技术和排水方法。扩大的内部空间,多个入口和画廊的使用使建筑显得优雅,雕塑装饰华丽,并使用了以前从未见过类型的灰泥。
标准(ii): 帕伦克在尤苏马辛塔(Usumacinta)盆地的影响相当大,其影响甚至远至玛雅文化区西部边界的科玛尔卡尔科(Comalcalco)。
标准(iii): 帕伦克为对玛雅神话和玛雅人的祭神仪式提供了独有的见证,尤其是为古城内宫殿和寺庙内墙上雕刻的浮雕数量令人难以置信提供了确证。
标准(iv): 比蒂卡尔的建筑群更古老,其主要古迹比蒂卡尔早一百年,帕伦克的祭神仪式建筑群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中期祭神仪式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典型例证。
Criteria (i): Palenque is
an incomparable achievement of Mayan art. The structur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lightness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new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drainage method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hickness of the walls. The expanded interior
space, multiple openings, and the use of galleries give the
architecture a rare elegance, richly decorated with sculptures and
stucco of a type never previously seen.
Criteria
(ii): The influence exerted by Palenque was considerable
throughout the basin of the Usumacinta, extending even as far away
as Comalcalco, on the western border of the Mayan cultural
zone.
Criteria
(iii): Palenque bears a unique testimony to the mythology and
the rites of the Mayas, notably in the incredible number of
sculpted reliefs on interior walls of the palaces and
temples.
Criteria
(iv): Older than the ensemble at Tikal, whose major monuments
were constructed a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group of ceremonial
buildings at Palenque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a ceremonial and
civic site corresponding to the middle of the Classic period in the
Maya area.
帕伦克是墨西哥历史文化名城、玛雅古国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东南沿海平原,坐落在恰帕斯州北部,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地,典型的玛雅文明遗址。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城市发展的顶峰时期是公元500年至700年间,迄今保存下来的古老建筑多是在这一时期修造的,素有“美洲的雅典”之称。
至2005年,帕伦克被发掘完毕的区域约到2.5
平方千米,但这不足其总体面积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结构仍然被雨林所覆盖。经考证,帕伦克是一个规模中等的古城,比其它著名玛雅文明古城蒂卡尔(危地马拉)、奇琴伊察(墨西哥)和科潘(洪都拉斯)规模都小,但它却发现了玛雅文明中最好的建筑。
帕伦克的大部分历史都是通过阅读许多古迹上的象形文字铭文而重建的。
帕伦克古城遗址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山坡上,环绕四周的是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古城自东向西沿河谷地带平缓地延伸11公里多,奥托罗姆河从市中心缓缓流过。城内的神庙、宫殿、广场、民舍等依坡而建,错落有序,形成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群。包括古城在内的帕伦克国家公园列入世界遗产范围的占地面积为1772公顷。帕伦克的主要建筑是一座宫殿和5座神庙,人们把这些建筑称为帕伦克宫、铭文神庙、太阳神庙、圣树神庙群、狮子神庙和玉米神庙,这些都是现代考古学家所取的名字。事实上,古代玛雅人的思想、信仰和古老的记忆,其中大部分已经遗失,再也无法挽回。
古代繁华的帕伦克与世隔绝了9个多世纪。1830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沿奥托罗姆河考察,经过帕伦克一带时,发现丛林野草中高耸的古堡,他们继续探索,陆续发现一处又一处古迹遗址,一座繁华的古城遗址呈现在探索者面前。随后,一批又一批考古工作者来到这里,沉睡了近千年的地方开始热闹起来,附近及远处的人家陆续迁到这里定居,于是在古城遗址上又形成了一座城镇,这就是今天的帕伦克城,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墨西哥的旅游中心。为了更好地保护玛雅文明遗址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1981年墨西哥政府将帕伦克古城及其周围地区辟为帕伦克国家公园。
铭文神庙: 从帕伦克的正门进去不远,就可看到著名的帕伦克标志建筑——有五个方门的铭文神庙了。完工于692年的铭文神庙,是一座为了纪念帕克王而建的神庙。铭文神庙分九层,共有69阶台阶,代表帕伦克王执政了69年。铭文神庙虽然只有25米高,但由于建在一个小山坡上,显得十分高大雄伟。在神殿的五门之间的四块墙上,刻有国王家族的浮雕画像。而神殿内的三块石板,刻有617个象形文字,排列得十分整齐,如同棋盘上的一颗颗棋子。讲述着帕伦克的几百年历史,该神庙正是因为这些铭文而得名的。
帕克王墓室: 帕克王墓室位于铭文神庙内,现在已不对外开放。每年冬至,阳光会射入墓室,照亮里面墓室内的壁画。从帕克王墓出土的尸体、石棺、玉面具和雕塑头像,现保存在墨西哥城的国家人类博物馆。在帕伦克的博物馆展出的是一些复制品。
据考证,巴加尔从公元615年到公元683年是帕伦克的统治者。他的墓室长9.14米,高7米,拱形屋顶用石柱支撑,四周的墙壁装饰着浮雕,描绘的是高视阔步的“九神”——统治黑夜的九位玛雅神。墓室中央,在“九神”的俯瞰下,是具巨大的石棺。巴加尔石棺的长方形盖子是一块重达5吨的巨大石板,石板长3.8米、宽2.2米,上面刻有无与伦比的浮雕。石棺中躺着一副高大的骨骸,脸上罩着用200块玉片镶嵌的翡翠面具,身上堆满各种珍贵的玉器,还戴着无数的护符和手镯。
墓室中最让人惊讶不已却又琢磨不透的是棺盖浮雕上的穿着宇航服的人像。浮雕上的国王身穿紧身的宇航服,头戴头罩,上面插着管子和天线,国王利用仪表盘操纵着航天器。尖头的航天器,尾部喷着火,正穿过银河系的黑洞隧道,驶向天堂世界。难怪许多人都认为玛雅是天外来客,来自银河系的另一端,或者是与外星人有着某种联系,不过一般严肃的历史学家仍然认为那只是个普通的神话图案。
帕伦克宫:铭文神庙的对面,就是壮观的帕伦克宫。它高高耸立在一个梯形平台上,平台底边长100米,宽80米,四周有4座庭院环绕,拥有许多回廊和宫室。王宫外墙用岩石垒砌,内部装饰华丽,四壁有壁画、浮雕和各类雕刻,做工精细,技艺高超。
在宫殿的建筑群中,最醒目的就数一座高达15米的亚洲式方塔。方塔的上面三层分别代表玛雅的天界、人界和地界。方塔是王室的观象台。每年冬至,只要站在高塔上,就能看到太阳正好从铭文神庙上落下。值得关注的是,帕伦克宫殿的建筑技术有很大的突破,宫室和宫门都比其它玛雅遗址的宽大。此外,主庭院的四周还刻有十分精致的浮雕。由于岁月的侵蚀,浮雕已失去了往日的色泽。不过,石刻上的君王形像仍然栩栩如生。
圣树神庙群:主景区的最后一组神庙,就是帕克王的长子虎龙王当政时期,修建的圣树神庙群。该神庙群由三个主庙和几个辅庙组成。最高大的主庙叫做十字圣树神庙,是个登高远眺的好去处。沿着亚洲庙式的台阶爬上庙台,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的太阳神庙。圣树神庙因庙殿内刻有十字形的玛雅圣树而得名。玛雅祭司在观测星象时,认为天上的银河系就像一个跨越星空的十字,于是就用玛雅圣树代表银河系。银河系在玛雅人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他们认为,人们死亡的过程,就是离开这个世界,穿越圣树般的银河,到达另一个世界。最后,又在地狱之神的协助下,重返人间,得到重生的过程就是完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
太阳神庙:圣树神庙对面的太阳神庙,其庙冠保存得最好,很气派。太阳神庙里除了供奉太阳神和地狱神,据说还供奉着一条中国龙。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前来拜祭。
玉米神庙:就是因为供奉玉米神而得名。不过,当年的玉米神庙还有可能用来举行神圣的玛雅放血仪式。
在众多的历史遗迹中,最大的考古发现当属帕克王巴加尔的陵墓和巴加尔本人的遗骸。它是由墨西哥考古学家阿尔维托•鲁兹于1952年发现的。鲁兹在铭文神庙底部墓室的石板下发现一条塞满沙石的楼梯,他们花了三年时间将瓦砾全部清除,发掘到塞满沙石的楼梯井底。鲁兹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石盒,里边装着陶碗、满是颜料的贝壳、玉耳环、玉珠和一颗珍珠。在这些物品的旁边放着另一个箱子,箱子里边有6个人类的骨架。
考察队员又发现了被一块三角形厚石板堵住的入口。把这块厚石板移开一条刚够一人通过的缝隙,他看见了一扇敞开的大门,大门通往神庙中轴线下的一个密室。这是一间拱顶密室,密室内陈放着巴加尔的石棺,石棺被架在6根石柱之上。
可以说,这是玛雅考古史上最令人震惊的发现。他们发现了帕伦克国王巴加尔的墓室,这也是在中美洲发现的第一座类似古埃及王陵的陵墓。连接帕伦克碑铭神庙和巴加尔墓室那条以承材支撑的拱形楼梯,其阶梯井共有67级台阶,在墓门封好后,当初建造这座墓室的玛雅工匠,为了不让外人干扰这位国王的长眠,在完工之后,特意用数以吨计的沙石将其填塞的。
许多年来一直认为玛雅的金字塔是用作神庙,与埃及用作陵墓的金字塔不同,巴加尔墓的发现,使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
帕伦克城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地,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500年到700年之间,对整个乌苏马辛塔河盆地都具有广泛影响力。该遗址中典雅精致的建筑和体现玛雅人神话主题的浮雕都证明了他们是创造文明的天才。
A prime example of a Mayan sanctuary of the
classical period, Palenque was at its height between AD 500 and
700, when its influence extended throughout the basin of the
Usumacinta River. The elegance and craftsmanship of the buildings,
as well as the lightness of the sculpted reliefs with their Mayan
mythological themes, attest to the creative genius of this
civilization.
Exemple éminent de sanctuaire maya de l’époque
classique, Palenque, qui connut son apogée entre le VIe et le VIIIe
siècle, étendit son influence dans tout le bassin de l’Usumacinta.
La technique et l’élégance de ses constructions, comme la légèreté
de ses reliefs sculptés illustrant des thèmes mythologiques,
témoignent du génie créateur de la civilisation maya.
Pre-Hispanic City and
National Park of Palenque
入选时间:1987年
地理位置:N17 28 60 W92 02 60
遗产编号:411
遗产类型:文化遗产
遴选依据:
简介:
帕伦克一带居住着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他们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上称为玛雅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有关史学家推断,如果玛雅文化能够继续得到发展,完全有可能超过高度文明的欧洲。然而不幸的是,公元9世纪时,拥有10多万居民的玛雅民族消失了,为什么消失得那样突然?是强大的异族斩尽杀绝了他们?是集体死于流行的瘟疫?还是由于某种原因而迁徙他方隐居下来?迄今仍是无法解开的谜。今天,帕伦克古城遗址上那华丽的宫殿、高雅的庙堂、精巧的石碑、神秘的铭文、壮观的金字塔以及大量的象形文字、绘画、雕塑等,为人们研究玛雅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人们渴望有一天能解开玛雅民族从人类大家庭中消失的谜团。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访问本博客的首页可快速查找你所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
首页链接:http://blog.sina.com.cn/dashan523
(本篇博文的图片引用自维基百科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