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81)图文介绍(40)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丁·乌特松大山的博客大洋洲旅游 |
分类: 遗产图文介绍-大洋洲 |
悉尼歌剧院
Sydney Opera House
(点击进入澳大利亚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入选时间:2007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
地理位置:S33 51 24 E151 12 55
遗产编号:166rev
简介: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一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象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象竖立着的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
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
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罗纳德·夏普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洲自有的风格。
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乐、戏剧演出建筑。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娜多姿,轻盈皎洁。这座建筑已被视为世界的经典建筑载入史册。
2003年4月,乌特松获得普利策建筑学奖。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
落成于1973年的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无论是在建筑形式上还是在结构设计上,都是各种艺术创新的结晶。在迷人海景映衬下,一组壮丽的城市雕塑巍然屹立,顶端呈半岛状,翘首直指悉尼港。这座建筑给建筑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歌剧院由三组贝壳状相互交错的穹顶组成,内设两个主演出厅和一个餐厅。这些贝壳状建筑屹立在一个巨大的基座之上,四周是露台区,作为行人汇集之所。1957年,国际评审团决定由当时尚不出名的丹麦建筑师丁·乌特松(Jørn
Utzon)
设计悉尼歌剧院项目,标志着建筑业进入了全新的合作时期。悉尼歌剧院作为向全社会开放的伟大艺术杰作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访问本博客的首页可快速查找你所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