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根本接不了赵本山的班

标签:
小沈阳杭航艺人娱乐赵本山 |
分类: 我说。。。 |
“这是为什么呢?”最近老听到有人这么说,长着挺漂亮的姑娘嗲嗲的说,小孩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居然也有大老爷们憋着嗓子不知道跟谁撒娇忽然来这么一句的。还有那个“hang~~,”也总是听到很多人模仿,模仿得怪腔怪调的。这么点小细节告诉我们,小沈阳火了。
春晚之后,小沈阳的身价飙升,有人说赵本山找到接班人了,或者说明年春晚赵本山可以退休与家人团聚了。小沈阳真的可以接赵本山的班吗?我不这么认为。小沈阳离赵本山还很远。
艺术需要积淀,积淀需要时间。小沈阳95年开始学二人转,99年上台表演,2009年走红,他的登台到走红用了10年时间。而赵大叔呢,6岁学艺,一直演到今天。赵大叔成名不是太早,因为他不像小沈阳有人铺路。有人说从业时间不能代表什么,像李云迪、朗朗那样的天才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名了。不错,的确有天才。但是,你相信小沈阳就是那样的天才吗?他的走红,自己的努力是一方面,但是师傅赵本山的铺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山师傅不仅带着他上了央视的舞台,更为他量体裁衣般地设计了适合的小品情节。春晚上的小沈阳,除了保留了裤衩裙子,其他标志性的打扮基本都去除了。打扮不那么低俗了,但是他的欠欠的味道和飙高音的能力依然得到了展示,这完全仰仗与本山师傅给他设计的小品情节。试想,如果不是苏格兰情调餐厅,他能穿裤衩裙吗?如果不是小品情节设置要上毕福剑的星光大道栏目,他有机会一展歌喉吗?(鄙人向如此用心良苦甘为人梯的老师致敬!)现在的小沈阳,只是一个演员,根本离不开赵本山这根拐杖。
有人批评小沈阳的衣着怪异,发卡、裙子、大浓妆,以低俗博观众一笑。其实,这些都不是他的致命伤。我认为,他的硬伤在于:缺乏内容,千篇一律。而为何会缺乏内容,还是生活积累不够,就知道那么点笑料,只能抖那么点包袱。再看老赵抖包袱,已经是信手拈来,不温不火,对观众的口味了如指掌。“小样,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卖拐了,拐卖了”,之所以能够称为流行语,不仅是因为央视这个强大的平台,更因为小品本身充实的内容和平民化的黑色幽默。而小沈阳的“这是为什么呢?”,春晚之后开始流行,但是小沈阳在两年前的演出中就开始用这句话,而且这句话通常是无厘头的条件反射式的出现,跟节目中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关系,有硬咯吱人之嫌。开始听到挺新鲜的,时间长了,观众早晚会厌倦这种黔驴技穷地硬给人挠痒痒。
我说小沈阳不能接赵本山的班,可能很多人想给我板砖。但是我一直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好东西、优秀演员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小沈阳究竟能不能接赵本山的班,何时接赵本山的班,我们拭目以待。最起码现在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