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陶短房
陶短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45,410
  • 关注人气:69,6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拿大农地何以突然走俏

(2015-09-19 07:46:35)
标签:

杂谈

加拿大农地何以突然走俏 加拿大农地何以突然走俏 加拿大农地何以突然走俏 上: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农地;中:当地一座农机站;下: 笔者全家,身后是笔者自家的农场,摄于2011年

近来中国人突然兴起赴海外投资农地的热潮,媒体、网络上推销“高回报加拿大农地”的经纪人广告也随处可见,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加拿大农地何以突然走俏?

这股加拿大农地投资热其实是自2010年底开始兴起,2013年起迅速升温的,此前尽管该国为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谷物出口国,但农地交易一直不温不火,海外投资客更丝毫提不起兴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加拿大地太广、人太稀。

作为全球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加拿大的人口却不足3500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3.41人,列全球第228位,地太广、人太稀,令加拿大农地资源供过于求(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地达92公顷,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澳大利亚),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农地资源既然在加拿大并不算“稀”,自然也就贵不起来、炒不热。

不仅如此,加拿大又是个敝帚自珍的国家,各省对外国投资者购买本省农耕地,多有五花八门的限制,如农地资源最丰富的“草原三省”,均对非加拿大永久居民和独资加拿大企业拥有农耕地设置上限,其中马尼托巴省为40公顷,阿尔伯特省为20英亩,萨斯喀彻温省为10英亩,其余省份也有宽严不等的限制(魁北克省要求居住不满一年的非本省居民需获得农田委员会保护社许可证方能购买农地,爱德华王子岛省规定非永久居民购买超过5英亩农地需获省政府批准),而在历史上,相应的限制甚至更多(如萨斯喀彻温省,直到2003年都不允许外省居民购买本省农地),这些都制约了农地购销的景气度。

不过在个别情况下,某些特殊地区的农地产业也曾火爆一时,如卑诗省大温哥华和菲沙河谷地区,上世纪80年代中、97年前后和2005年前后,某些城市的某些农地区块曾被炒到很高的价格,且换手率惊人,这是因为当时这些城市处于扩张区,一些投资者出于“赌土地用途变更”的心态“押宝”,希望用低价购进的农地,不久后会因当地政府将土地用途变为商业或住宅用地而“土块变金块”,一些有心的房地产中介也刻意炒作这类题材和“发财示范效应”,造成轰动一时的热点。但土地变更在加拿大并非易事,手续复杂,变数繁多,且局限于极个别地区,在大多数地方、尤其农耕地资源最丰富的“草原三省”多不适用,加上真正“中奖”的,只是极个别幸运儿,更多人白白吃进滞销农地难于脱手,因此这类热点只能是偶露峥嵘。

近年来加拿大的农地“冷转热”,很大程度上系海外资金涌入所致,2008年起,先是苏格兰、乌克兰,继而中国大陆在2011年初,印度、韩国在2011年底相继成为上述地区、尤其萨省农地的重要购买来源,来自这些地区的资金以“夸特”(1“夸特”为1/4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640英亩或259公顷,也就是说,1“夸特”约合65公顷)为单位,大肆购买成片的农耕地,造成价格的水涨船高和购销两旺。之所以会出现农地抢购潮,和2008年起接踵而至的两次全球性粮荒,导致粮价上涨,全球农地行情看热有关,也和加拿大农地与其它发达国家农地存在价格落差不无关系。美国交通较好的地区,一英亩农地价格普遍达3000美元左右,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更高达近万美元,而加拿大FCC资料显示,2010年“草原三省”农地平均价格,阿尔伯特省1509加元/英亩,马尼托巴省896加元/英亩,萨斯喀彻温省更仅523加元/英亩(当时美元和加元接近等值),号称“发达国家最廉价农地”。这些因素被一些有心的中介公司炒作、放大,便形成了热点效应。

不仅如此,2010年前后,加拿大移民政策出现大调整,传统上以技术移民为主的政策转为以投资移民为主,且投资移民资金门槛越来越高,尺度越来越严,而相对而言,人口稀少、移民来源匮乏的“草原三省”、尤其萨斯喀彻温省,其省提名移民计划(SINP)仍相对宽松,在萨省,有专门针对“年轻农场主”和“农场主”的SINP项目,前者只要拥有30万加元资产、3年以上农业工作经验,提供一个商业农业提案,展示适销对路的就业技能,年龄小于40便可申请,后者要求先行购买萨省农地,提供“资深农业经营者”证明,提前两年签署农地购买合同,并拥有50万加元以上资产,但无年龄限制,相对于联邦投资移民(80万加元锁定 160万加元资产证明,且目前已暂时关闭申请)要宽松许多,许多新兴的萨省农地经纪公司,最初恰是主营投资移民中介的公司,这自然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原本制约“草原三省”农地购销的一大障碍,是所谓“小麦局”体系。自1940年起,加拿大就通过《谷物法》成立行会性质的小麦局(CWB5名政府董事、10名农民董事),对“草原三省”和卑诗省皮斯河地区谷物生产实行统购统销,按照这个制度,农场主必须强制性种植一定比例的小麦或大麦,由小麦局提供种子并统购全部产品。这一制度不仅束缚了农场主的多种经营自由,也抑制了农地收益。2011年底,加拿大联邦下议院表决通过小麦局民营化决议,持续大半个世纪的“小麦局”垄断体系宣告结束,这对农地的单位产出无疑是有利的。

“草原三省”、尤其僻处内地的萨省,耕作方式特殊,社区不发达,对不熟悉农业经营、不适应冷清、陌生环境的外国移民而言,原本是极大的投资障碍。但近年来随着大量中介公司的介入,和一些熟悉农业经营的外籍农地购买者在当地扎根,提供承租服务或包销全部农产品的服务商变得普及,甚至不少由中介公司代理出售的农地,购买者可以直接选择“打包包租”,一些意在投资套利的外国投资者,甚至根本没去过自己名下的农地,签购买合同的同时,就将农地转租给中介公司打理。这些无疑都降低了“做地主”的门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海外背景“地主”的增多,和“草原三省”农地经营自由度的提升,当地已开始出现针对特定海外市场的产业链,如针对中国市场的西洋参、亚麻籽和黑豆产业,就已初步形成了种植、收购、储运的完整链条,打通了从加拿大内陆到中国市场的“农业通道”。

但“地主热”并非没有隐忧。

如前所述,“草原三省”、尤其农地购销最热的萨斯喀彻温省,事实上一直存在对外来农地购买者的限制政策,但这种限制政策既无法约束已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外籍购买者,或在中介公司帮助下“借人头”购地的“假加拿大居民”,也难以遏制在SINP资料上弄虚作假的外籍人士(“农业工作经验”等对移民中介出身的农地中介公司,实在不是很难操作的“技术问题”),而这已引发不少当地人的不满,自去年底就不断有报道显示,萨省农民和政治家开始对“大量农地被亚洲人买走”,而当地农场主“沦为包租客”感到忧心忡忡。由于闭塞和保守传统,萨省曾宁可放弃丰厚红利,也要封杀必和必拓对该省“聚宝盆”——钾肥公司的并购要约,如果萨省民意对“亚洲人大规模买地”反感情绪上升,并形成强大政治压力,出现政策性风险的概率并非不存在。

根据中国南京农业学院几位专程考察过萨省农业生产情况的专家计算,萨省农业耕作方式粗放,亩产较低,而当地人口、劳力的严重不足,劳动力成本极高,制约了精细农业的发展,和农田基本建设的强化(因为不划算),如此一来,只有大农户才有独立经营的必要,如果农庄小于6夸特,购置、保养大批农机就显得得不偿失,耕种收益甚至还不如去城里打一份工来得多。因此当地许多本土农场主,都是横跨2030甚至60夸特农地的“大户”,而为了迁就亚洲投资者的习惯,许多中介公司将收购来的农地拆分成23夸特的小块以便出手,购买到这些“拆块农地”的新“地主”事实上根本无法独立经营,只能将农地回租给中介公司,所获的租金扣除还贷,通常仅略有盈余。

2011年底、2012年初起,一些韩国“二级中介”更将原本已拆到只有12夸特的农地再行拆分,三级“地主”购买的地块,仅有几公顷大小。如此一来,“地主”们事实上几乎不可能单纯靠经营自己的土地维持生计,收益的前景几乎都押在农地升值上。然而农地本就是长线、慢热的投资,类似近几年的飙升已是罕见,又有谁敢担保,这种劲爆的局面会长久维持下去?

一些国人购买加拿大农地并非真想当“洋农民”,而是打算赌“土地用途变更”,农地变成商业、住宅用地从而大赚一笔,或希望手中农地价格大幅上涨,但前者在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可能性微乎其微,后者则同样有很大风险——即以性价比最好的萨斯喀彻温省农地为例,尽管在全球范围内价格仍偏低,但自2010年至今农地单价平均升幅已近50%,如果说几年前经济们打出“高升值预期”的广告噱头尚算实事求是,如今再这么说已未免“包装”之嫌了。

还有些人买农地的目的是借机移民,这就需要仔细研究相关移民政策,以及自己的适应能力。以萨斯喀彻温省为例,想借投资农地办移民,首先本人要有相关农业学历或经营履历,其次要有足够的投资金额,最后还要在当地住满3年,为了当一个“加拿大农民”,您是否做好了在冬季长达45个月且天寒地冻满地风雪,几平方公里或许只有一户人家,吃顿中餐要跑上百公里的异国他乡内陆农村“洋插队”几年的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论在加拿大本土,还是中国,媒体、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加拿大农地投资前景”热闹,很大程度是精通移民中介“生意经”的农地中介公司(其中许多前身就是移民中介公司)精心策划、大量投入的产物,其中的泡沫成分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本人就是较早投资萨斯喀彻温省农地者之一,至今仍手握一块不小的农地,且价值有相当的升幅,但这一切的前提,一是动手较早,二是事先做了不少功课,事实上同在一个地区,另一些购地的同胞就吃了点亏。照个人看法,加拿大农地仍然有相当投资价值,前提是您必须先弄明白三件事——你买农地想干什么;你是否在最合适的时机、价位买下最合适的地;你是否知道该怎样伺候这块地才能赚到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