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间在藏区被拨慢了:扎西仓巴、马尼干戈、信徒叩首、嘛尼堆、老外的行李

(2007-01-03 17:38:00)
分类: 我的旅行

扎西仓巴、马尼干戈、信徒叩首、嘛尼堆、老外的行李

甘孜到德格每天只有一班过路车,车票极难买,但我们竟买到票了。个中原因是昨天一班由首府康定发往白玉的班车,因白玉线塌方而假道德格。我们真是太高兴了!这一天是710号。车资60元。

我们坐在最后一排。车上有很多穿绛色长衫的喇嘛。山坡和草原非常美丽,温度一点都不高,也就是十七八度不到二十度的样子。空气也较干燥。这就使人感觉到处都很干净,也很舒适。一群骑自行车的喇嘛从公路上过去,又一群喇嘛搭乘农人的拖拉机驰过。阳光照耀,天地明媚。

坐在我旁边的小伙子叫扎西仓巴,扎西是吉祥的意思,仓巴则是佛的意思。扎西仓巴没有姓,藏民除重要的人以外,都没有姓。扎西仓巴是成都中医药大学藏药系的学生,现在放暑假回家,他的家在西藏昌都地区的类乌齐县(类乌齐的意思是“有树木的地方”。在类乌齐县的西边是丁青县,丁青的意思是“产酒的地方,丁青由于海拔高,树木极难存活,全县城唯一的一棵树就长在丁青寺的门口)。

与扎西仓巴同行的另外三个小伙子,一个是他的弟弟扎西平措,和他在同一所大学,另一个小喇嘛是他的堂兄弟,他叔叔的儿子,在炉霍寺学习,再一个小喇嘛是他堂弟在寺庙里的师友(或同事、同学)。

我和扎西仓巴聊得很欢。317国道上有虔诚的信徒在叩首,于是先向扎西仓巴请教信徒叩首的事情。我和许尔茜的迷惑之处是,那些信徒怎么吃喝,怎么睡觉,什么季节出来朝拜的信徒多?

扎西告诉我们,一般叩首朝拜的信徒都会有一个“帮忙的”,那个帮忙的人骑着马,或骑着摩托车,他(或她)会提前到达前方两人事先商定的地方,支起帐篷,烧水做饭,以前是拾树枝,现在用煤气罐或煤油炉。朝拜的时间,以初冬以前、盛暑之后最好。有些信徒会从甘孜一直叩到拉萨。

过神山时,扎西仓巴及一车的喇嘛或藏民都大声念起了经文,还有的藏民从车窗里向车外抛撒“龙达”。

于是又向扎西请教龙达和山坡上插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的经幡的事。

扎西说,山坡上用经幡插成的三角形或四边形叫“窘达”,意思和龙达差不多。龙达翻译成汉语,就是“风马”的意思,在古人概念里,马的速度是最快的,风的速度也一直是很快的;一个人念经速度很慢,念的经很有限,把经文撒出去让风去念,在短时间里,风就可以把经文念千遍万遍。扎西说这是他的理解。我和许尔茜都觉得非常非常有道理!

路边出现了很长的嘛尼堆,嘛尼堆上还摆放着牦牛头等物。草原上,两头两头的黑牦牛拴在一起,这是让它们相互制约、预防它们乱跑的好办法。

851到马尼干戈,这是草原上的一个小镇,一处交通要冲。G317线向西去往德格(212公里)及西藏的江达、昌都,省道则向北219公里到达石渠县,亦可再由石渠进入青海玉树州。

马尼干戈这一地名与格萨尔王的传说有关,意思是“崖坎下的六字真言”,自古东来的汉茶在此地集散,史诗《格萨尔王》中就提到,格萨尔王将汉茶在此一 一清点,并分发给他的38员大将和150个部落。

马尼干戈是一个备受背包客推崇的地方,说它(包括地名)与美国西部片中的小镇毫无二致。也确乎是那么回事。阳光普照,小镇懒洋洋地躺在草原上;一些不加修饰的木屋;沉默寡言、腰佩藏刀、头戴藏帽、身穿藏袍、骑马或摩托的康巴大汉要么急速穿镇而过,消失在草原上,要么下马下车,在小镇上闲逛,或心不在焉地打着台球,或拥挤在简陋的木屋小窗外,购买啤酒或红牛饮料,开怀畅饮。在康巴藏区,啤酒和红牛饮料似乎是藏民的最爱,他们随时都会带上它们,消磨寂寞的行程。

两个女性老外正从旅馆里往317国道上搬运行李,她们不停地从旅馆里把行李搬出来,堆积在国道上,很快就堆了一大堆。行李的数量使人惊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