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5-29早上,11样物品在地板上一字排开,灿灿的抓周开始了。
只见他快速地爬进房间,迅速地抓起放在最外边的光盘;
接着越过面前的鞋子和书,抓起百元大钞;
放下钞票,双手玩了几下光盘,右手拿起棉棒盒,又扔掉了;
双手玩着光盘,又翻了几页书,还是接着玩光盘;
他试图用小手指放在光盘中间的圆孔中,来旋转光盘,不过很快发现润唇膏棒比手指更好用。后来光盘掉到地上,他还做哭状呢!
此时姥姥将离灿灿较远处的几样物品拨到他身边,他马上抓起笔,可能认为笔比润唇膏棒更好用吧,但很快把笔扔掉了。
又拿起信用卡,还把信用卡放在手臂上,乐得露出招牌式的仰天欢笑。
后来还做出一个让人费解的动作:给地板来了一个湿吻!
抓周小结:
灿灿先后抓过光盘、钞票、棉棒、书、润唇膏棒、笔和信用卡七样物品,其中光盘、润唇膏棒和信用卡玩得时间最长。
关于光盘,通常的含义有CD代表音乐,但灿爸认为,光盘代表了电脑。灿妈认为灿灿首先抓光盘而且长时间玩,一是因为摆放的位置,二是因为在阳光下光盘折射的色彩,以及造型,这些是灿灿所喜欢的。信用卡和光盘具有类似的金属特性。
至于润唇膏棒,除了适宜抓握且比笔更近外,灿灿更多的是用它来充当工具。
小插曲1:在正式抓周前,灿灿快速爬入房间,面前的物品看也不看,直接了拐了个弯,去开柜子抽屉了,大家笑说,我们这些东西,灿灿都不感兴趣呢。
小插曲2:灿妈起初将物品一字排开,是计划让灿灿面向房门进行选择,这样从位置看,每件物品的机率差不多。后来大家发现这样背光,于是让灿灿背向房门选择。当他进入房间时,距离各物品远近不等,从客观上造成了机率的不同,如果摆成弧形可能更好些。
附:以下资料来自映雪儿的文章菲比抓周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宋吴自牧《梦梁录育子》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谓此为“小孩之盛礼”。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大礼(如贺幛、金银首饰)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此礼平时也适用)。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通过小孩抓周儿,在客观上检验了生母、看妈、奶妈对小孩是如何带领的,是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长并不迷信,但仍主张让小孩抓周儿,也是这一风俗得以持久在民间流传的原因之一。
1.字典或词典:代表文学家或科学家,有知识的人才。
2.书、笔:具有制定意味,代表书法家、文人、文职工作。
3.尺:具有尺度的意味,代表律师、法官、革命家。
4.计算器:代表商家或生意人。
5.人民币(钱):代表富有之意,善于储蓄的富翁或有钱人。
6.信用卡:银行家或金融行业。
7.
CD:代表音乐家。
8.小鞋子:代表旅行家、探险家。
9.口红:代表爱美,在乎自己的容貌。
10.手机、软盘、鼠标:代表从事IT业、高科技、通讯业。
11.棉签:代表医生、护士类。
12.玩具汽车:有车族、司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