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2013年高中课堂三大期待

(2013-01-18 11:05:12)
标签:

美国

2013

高中

课堂

期待

教育

分类: 比较教育

                            文|罗朝猛

     在迎接2013年到来之际,美国学者凯尔西·希伊日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发表题为《2013年高中生应期待什么》的文章,对美国高中课堂做出三大期待预测。

     希伊女士开门见山指出,2013年美国高中生将享受更多的合作课程。其实,美国高中生与他们的家长一道已于2012年共同见证了教育领域的诸多变革,其中主要包括拓展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改组学校周活动”以及建立起一系列的核心课程标准。

     美国高中课堂改革主要受两大因素所驱动,一是不断把新的教育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二是在高中生中反复强调高中是为学生升入大学或为他们职业生涯做准备的重要阶段。

      美国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在认真分析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势之后认为,2013年全美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可以做出以下三点期待。

期待一:“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将扎根课堂

    “混合式学习”的核心目标就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E-Learning的优势相结合。美国威斯康辛州河谷高中科学教师乔尔·布洛克说,未来要做的事情不是给教室添置更多的教育信息技术最新装备,教育工作者将有可能从“光鲜的设备综合症中”倒退一步,重新审视与评估如何更好地利用过去那些年所开发出的教育信息技术。

     美国一家专门开发教育工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吉姆·刘易斯表示,当下,美国教育技术界与培训机构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免费可利用的教育信息技术,从大量的网上在线课程(MOOCs)到教学录像课程,这些都将有力推进“混合式学习”根植于2013年的美国高中课堂。

     不过,也有人担心,更多的网上学习意味着学生花在屏幕上的时间更多,有时甚至是在教室外面学习,这一点似乎与传统教育理念有些冲突。对此,刘易斯说:“

    这是一把双刃剑。是的,他们会从“岔道上”获取一些其它东西,但互联网上拥有丰富的资源,他们必须进入与利用。” 美国学者确信,只要学生善于利用网上资源,就可让他们的家长放心,他们小孩所运用的教育技术是有效益的。

期待二:“颠倒的课堂”Flipped  Classrooms)教学模式将占据课堂一隅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回家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颠倒的课堂”情形却是,“学生家长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老师布置的视频课程以及其他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在家观看”,一家开发教育编程公司的总裁丹·卡顿如是说。

     事实上,“颠倒的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课程的讲授和家庭作业两个部分互相调换。在课程之前,学生在家里观看一些简短的视频课程,而课上的时间则进行一些练习或者讨论。视频课程通常被视为这种“颠倒”的方法的关键因素,这些课程或者是由教学者制作并上传到网上,或者从网上的资料库中选取出来。提前录制的课程可以是播客或者其他的音频格式,并且如今,对于视频的获取和观看都非常容易,这使得这种颠倒的模式可以变得极其广泛。

     “颠倒的课堂”的理念是借鉴积极学习、学习者参与、混合的课程设计和课程播客等概念。它的价值在于将上课时间转变为一种研讨会,学生可以查询课程内容、测试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与他人进行交互,在这期间,教师充当教练或者顾问,鼓励学生的个人查询和协同努力。

在课堂上,学生运用视频课程中的内容,以小组形式在与其它同学合作互动中解决相关问题。

  期待三: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将引领课堂改革

    按照既定时间表,全美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要到2014年秋季官方才正式实施,但是推进此标准的工作将于2013年在部分区域先行。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改进英语和数学两门学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技能,为高中毕业生适应日后的生活奠基。

     《下一代科学标准》同时也将由全美科学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联合制定,最终草案计划在今年三月完成。威斯康辛州科学教师表示,他们已经在思考如何将这些标准落实到课堂上。

                          (刊于2013年1月18日《中国教育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