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郭世邦
郭世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8,672
  • 关注人气:1,2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纯依靠涨价难以解决打车难问题

(2013-07-07 10:47:28)
标签:

出租车

涨价

打车难

特许经营

分类: 杂谈

    北京市发改委决定自6月10日起调整北京市出租车价格,涨价收益全部归出租车司机所有。希望以此提高出租车司机出车积极性,缓解北京日益严重的“打车难”问题。目前已过去一月,据媒体报道,似乎“打车难”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涨价将会抑制部分需求。因此,提高出租车运营价格,从理论上讲应该会抑制一部分人的打车需求。但由于两方面原因,这种抑制作用比较小。

    一是涨价幅度还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抑制作用。90年代打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打车更多的是一种类似奢侈品消费,一般人只打得起“面的”,而很难打得起“小车”,因为那时打车费用相对于工资收入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现在,打车费用相对于工资收入而言,对很多人都是可承受的,即使涨价,依然在可承受范围内,因此,涨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二是打车消费已成了刚性支出。90年代虽然打车成本高,但一般人也不需要打车。因为一方面道路没有现在这么拥堵,另一方面大多数单位都有班车,在机关工作的同志,还有福利分房,单位的同事住在一起,上下班基本上都是班车来班车去。现在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虽然公共交通发生了较大变化,地铁、公交四通八达,但依然赶不上城市前进的步伐,人们上班、出行还不能完全依靠公共交通,这样“打的”就成了人们尤其是还买不起私家车的“工薪族”上班、出行的一个必备选择。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打车已不是可选消费,而是刚性支出的一部分。涨价除了增加这些“工薪族”的成本,迫使他们调整他们的消费结构外,似乎无法抑制过多打车的需求。

    既然涨价抑制不了太多需求,那么涨价能否带来供给增加呢?

    这里的供给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出租车司机增加出车时长;二是出租车数量增加。据我所知,真正在家趴窝不出车的司机很少,因为每天只要他们一睁眼,就面临2、300元的“份子钱”,而且即使出租车司机每天都是满出勤,一个出租车司机平均每月收入也只有3、4000元,这样的收入在北京应该也是低收入阶层了,肯定算不上中等收入阶层。所以,相信只要能够出车,他们是一定会出车的。但利用高峰时段吃饭、交接班,即使涨价、增加低速行驶和等待费用,可能也难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那么出租车数量有没有可能增加呢?只要出租车仍然是特许经营,就没有太多增加的可能性,至少目前看是如此。而且据出租车司机讲,本来北京市只有67000辆左右出租车,但每个出租车司机每个月还要到出租车公司开两次会,每次半天,相当于又少了2000多辆车。现在在北京的大街上,即使是在好打车的地方,都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出租车经过,而在上海的大街上,除了东方明珠附近出租车拒载率较高外,其余地方满眼看到的都是出租车,因此,在上海相对于北京,打车就更加容易。即使在深夜,也有很多出租车在运营。

    所以,涨价也带不来多少供给的增加。由此看来,涨价唯一的好处便是出租车司机收入的增加。事实是否如此呢?本次涨价前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是每月3-4000元,涨价后每天能增加100元,每月收入增加到6000元左右。对出租车公司而言,如果用3、4000元的支出就能雇到出租车司机,他是否会愿意支出6000元呢?出租车公司会不会通过压低补贴、福利等,变相提高“份子钱”呢?最近有关部门在查这件事情,也处罚了个别公司,说明这种担忧是有可能存在的。如果果真如此,涨价收益最后会不会慢慢流入出租车公司的腰包了呢?

    综上,涨价应该不是乘客所愿,也不一定是出租车司机所愿,因为他们既担忧打车的人会减少,又担忧涨价的钱被出租车公司拿走。个人认为,政府应该在价格之外多动脑筋。比如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让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利;比如取消出租车特许经营,放开经营权。即使不能完全取消特许经营,也允许有更多的出租车公司进入这个行业。只有彻底打破出租车垄断,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打车难。

    另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发改委在出租车调价方案中提出,还将推出多项政策配套,以推进出租车服务水平的提高,期待着这些配套政策的早日出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