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正经说个事儿
正经说个事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8,697
  • 关注人气:23,0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评论】刘心武续的不只是红楼

(2011-03-29 23:16:25)
标签:

刘心武

《红楼梦》

《水浒》

《西厢记》

中国文学

文化

分类: 薛兆平随笔

刘心武续的不只是红楼
薛兆平

(本文发表在《中国民族报》)

  《刘心武续红楼梦》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评论如潮,褒贬不一,俨然已经成为2011年的重磅文化事件。笔者不是红学专家,也非权威人士,权作为一个“楼外人”,冷眼旁观,却也不得不说上几句。在我看来,刘心武续的不是红楼,而是对中国人在经典面前望而怯步这种文化心态的弥补。而这个弥补,是必要的,也是亟需的。
  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叫“班门弄斧”,言外之意是对在鲁班门前耍斧头之人鄙夷之至。鲁班是什么人?那是权威的象征,是无法超越的高度,而尔等算得老几?居然不知深浅地提一柄斧头在他老人家面前逞能?国人还有一句老话叫“关公面前耍大刀”,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总之,在国人的思维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敬畏经典,膜拜权威的意识。虽说这样的意识很符合国人的涵养,但在笔者看来,恰恰是这样的心态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创新,限制了超越。
  三百多年前有一个人想改写《西厢记》,另一个人则想续写《水浒传》,都去征求李渔先生的意见。那位李笠翁劝他们放弃这个念头:“《西厢》非不可改,《水浒》非不可续,然无奈二书已传,万口交赞,其高踞词坛之座位,业如泰山之稳,磐石之固,欲遽叱之使起而让席于予,此万不可得之数也。无论所改之《西厢》,所续之《水浒》,未必可继后尘,即使高出前人数倍,吾知举世之人不约而同,皆以‘续貂蛇足’四字,为新作之定评矣。”这二人闻听此言,“唯唯而去”,超越经典的一腔热情就这么慢慢熄灭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件事情来,一是有意在班门弄斧的痴心人不少,古时候有,现代有,将来也会有,而刘心武就是其中之一;二是这样的痴心人多数难逃上述宿命,要么将雄心壮志浇灭,唯唯而去,要么咬着牙非要在关公面前耍一耍大刀不可,却出力不讨好,比如我们的刘心武先生。
  而这也正是我对刘心武先生敬佩之处。他的勇敢,我想,是来自于对经典的真爱与膜拜。同样是膜拜,多数的国人是抱有敬畏之心,而刘心武先生却选择了另外的表达方式——敢于朝前再迈一步,无疑这是对经典更深层次的痴爱。
  记得贾平凹先生说过这样的话:我们阅读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将大师拉到脚下来。这话说得很有深意。其实,虽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之巅峰,可它会是中国文学永远的巅峰吗?假如国人永远抱有这样的顶礼膜拜之心思,我敢断言,中国文学将永远超越不了这个高度。国人这种根深蒂固的,面对经典总要“唯唯而去”的思维定势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就要遭人白眼,惹人嗤之以鼻,实在是一种悲哀。刘心武只是续了一续《红楼梦》就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批评如注,假若说有人放言要改写《红楼梦》,重塑经典,那还不引发战争?
  最后,笔者以一个故事结尾。
  老家一个空场里废弃着一个老碾盘,少说也有数百斤重。听村里人说,爷爷的爷爷曾经将它凭空抱起就地转了三圈,从此再也没有人可以做到。多年前,我们几个毛头小子曾经跃跃欲试,可有人说:“你有你爷爷的爷爷的本事吗?他可是村里有名的大力士。没那本事就别逞能!”结果吓得我们谁也不敢动手了。之后,再也没有人去向爷爷的爷爷挑战,那块老碾盘就永远卧在那里,经受着岁月的侵蚀。只是我就不愿意相信,难道整个村子里就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抱起老碾盘就地转三圈,甚至走上十步八步吗?我想,肯定有。问题是,那个人首先要有勇气和胆识去尝试,去挑战,而不是“唯唯而去”,否则纵使你有千斤之力又有何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