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掄所撰《李顯忠行狀》謂聖諭要李顯忠邵宏淵打到商丘再請旨
(2022-06-14 07:31:05)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杂谈 |
一直以來,史書皆以謂是江淮都督張浚力主北伐,宋孝宗只同意先打下靈璧與虹縣二鎮。但張掄所撰《李顯忠行狀》則謂孝宗召見了李顯忠之子李李師廉、師顏兄弟與邵宏淵之子邵世雄,指示他們大軍收復南京之後再請旨。宋孝宗所指南京是宋高宗當年登極稱帝的商丘,是北宋四京之南京,與當時金人的南京所指即今之開封不同。
問題是,孝宗皇帝召見李顯忠之子李師顏李師廉和邵宏淵之子邵世雄所下的聖諭並未以詔書的形式行下而是口諭。如果不是張掄為李顯忠撰行狀提及此事,後世可能無人提及此事了。
張掄是誰?宋史不曾為其立傳,所以其出身不明。但李心傳系年要錄說紹興二十九年張掄娶宗室親王之女,妻子為縣主,所以說張掄應該大概也是中過進士,但因是宗室,所以就只能出任武官,做過闔門之類的官吏,晚年做到了正四品的承宣使,曾與當時名臣李椿在朝堂上爭排位,張掄欲立於李椿之前,李椿不同意,打算上章,結果同列把這事告訴了宰執,結果張掄被外放。
網上關於張掄的史料不多,大約是曾經寫得一手好的歌詞,為高宗孝宗所喜愛。但在紹興三十二年張掄作為武官與文官洪邁一起出使金國時,兩人皆為金丞相僕散忠義拘執,關在地窖裡餓了幾天,之後,金主完顏褒謂宋金兩國交兵,不必為難使臣,才把他們放還。後來,江淮宣撫使張浚奏請令洪邁回國時路過宣撫司,以便他詢問一下金國的情形,結果宣撫司的文人作詩譏諷洪邁,而二人還朝以後,以出使辱國,被朝廷罷斥,張掄因此便為李顯忠所闢,入為淮西招討司幕府僚屬。
至於張掄為何會把這事公開出來,也許是因李顯忠之子所請,也許是對孝宗皇帝不滿,所以才會說李顯忠之子於邵宏淵之子同奉聖諭,打到商丘再請旨。在李顯忠行狀中,張掄隻字未提都督府下令出兵北伐。奇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