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隆興元年冬孝宗召張浚入覲,而張浚在鎮江還行在途中上疏諫和議非是強調內治為先

(2022-03-11 20:45:00)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隆興元年六月,李顯忠邵宏淵組織的隆興北伐,在收復靈璧、虹縣與宿州之後,因為朝廷不給糧餉,而當時淮甸大饑,加以軍興,因此官軍無量可因,結果是邵宏淵之子首先率所部離開宿州,突圍而去,導致了官軍離心,因此當夜大潰。之後,朝廷將敗軍之罪歸咎於張浚李顯忠,而邵宏淵因為有洪適撐腰,反倒被委以重任。不過事後史正志等人被外放,不給李顯忠邵宏淵軍軍糧的供需官洪適的手下尹機被張浚奏請治罪,結果尹機被旨永州拘管。八月,朝廷用陳俊卿議復張浚都督之職,但這時張浚已經心灰意冷,只想辭官歸養,但孝宗以為還可以大有作為,因此不允張浚之請,而是在當年十一月詔張浚入見,張浚堅辭,自揚州還鎮江之後,便上疏力諫議和之失。而孝宗這時也有強烈的立功之心,一心想要收復中原,在百姓心中樹立有為之君的光輝形象。孝宗見到張浚極力反對議和的奏疏,便大為感動,決心用張浚來作為丞相,但張浚腦殼還是比較清醒的,知道已經事無可為者,乃復上疏,要求孝宗先內治,然後再尋機興師恢復,迎還欽宗梓宮。張浚奏疏這樣說道:

臣竊聞道路之言,謂今兹議和,非陛下本心,事有不得已者。詢之士大夫,多以為然。惟臣昔嘗力陳和之不可,為秦檜所擠,瀕死者屢。賴太上皇帝保全保護,獲有餘生。今日之議,臣以國事至大,不敢愛身,力為陛下敷陳,不知陛下終能主張之否?

又有事之大者,人才混殽,風俗陵夷,綱紀久弛,上下偷安,巨細積弊。内治自強,未見端緒。若力圖所以革之,一繩以公,不卹浮議,則怨謗之言,投隙伺間,巧為傷中,事必無成。若因循不革,日復一日,何以為國?國政不立,何以禦寇?不知陛下能立斷于中,果行于外,君臣一心無間,可乘以濟此艱難之業否?臣是以食不遑味,寢不遑處,拳拳憂心,有如曒日。思所以為陛下計,為社稷計,須臾不敢忽也。不然,臣年老數奇,粗知學道,豈敢叨踰榮寵,竊位于朝,以負陛下社稷哉?臣到闕日,願賜清閒之燕,俾盡區區度其是否,使之進退有據,不違其道。不勝幸甚!


張浚口中的內治指的是什麼,估計孝宗當時並未完全明白。其實當時的朝廷上下全是主和朝臣,大都反對用兵生事。這也是胡銓等人在奏疏所說的一秦檜死,百秦檜生。當時的朝臣中,大體都是秦檜沈該万俟卨湯思退史浩等人的門生故吏或者姻戚親友,後來曾自稱是張浚門人的汪應辰,其實也與外戚張說走得密切,曾經贈送給張說滿宅高檔家私,並在紹興三十一年狼主完顏亮揮兵南伐時曾經上疏提出自己的固和之策,而倖醫王繼先更是直接下毒毒害主戰驍將劉錡,以致完顏亮來到揚州時,駐守揚州的劉錡已經病入膏肓,無力與之對戰,不得已退避鎮江。而張浚所謂的內治,就是暗示孝宗當先去掉朝臣主戰派朝臣,然後再圖有所作為。不過,張浚入見之後,知道了孝宗的困難,因此不再提內治,而是主張行幸建康,以便將主戰派大臣留在杭州陪侍太上皇帝,但這條主意也被台臣們否決掉了。大臣們的意思是朝中沒有錢,當然,這其中也有孝宗只有口頭上欲戰而實際上擔心被金人俘獲攜之北上的恐懼。所以這事就不了了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