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晓剑
朱晓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1,079
  • 关注人气:4,0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的底稿

(2015-04-07 18:53:58)
标签:

杂谈

  争论历史的真相,似在探求历史的多种可能性,这亦如复杂世界里不只是一种生活一样,它所具有的多面性,常常让人着迷。看历史,不仅是看出其有趣的一面,也应关注其残酷的一面。不管我们如何谈论历史,在某种程度上,都只是一种还原,距离历史的真面目或许依然遥远。最近我读侯兴国的《历史岂有底稿》,就有这样一种感觉:倘若没有对历史人物抱有一种“深深之同情”,仅仅是以今天的视角去解读历史生活,可能距离历史生活就十分遥远了。

  坦白地说,《历史岂有底稿》中所谈论的历史人物,诸如孟子、孔子、屈原、杜甫、柳宗元……乃至于时下的热门的“民国范儿”,大都读来“十分熟悉”吧。但这也不妨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如开篇的《愧对孔孟》:“中国能在那么长时期内保持文明的先进性,儒家功不可没,不能因为在某个弯道接力的时候绊倒了,就掩盖之前的努力,更不能把绊倒中国的原因笼统地、简单地归结于儒家。”在作者看来,孔孟之道是理想主义,那么由此看到中国社会变迁,或许可理解为一直在向理想主义靠近。

  倘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儒家在过去和在今天的状态,似不可同日而语。这或如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而理想主义的世界也必定是经过反复变迁,得以逐渐确认的。由此引出的一个话题是对体制的理论分析,倘若是脱离了现实语境,就不可能区分出体制是否与当时社会适宜。或者说体制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的:适宜社会生活,它就成了好的体制,反之就成了坏的体制。但探讨历史的片段,可能我们容易分辨出其中的好歹。但在历史长河中,需有更多的观察才能得到更客观的结论。

  翩翩浊世佳公子,既有放浪形骸的一面,也有浓墨重彩的一面;王莽的浪漫在于他想回到尧舜时代,而魏晋风度,娱乐至死……这些历史故事曾经十分熟悉,但忽然发现又很陌生,其原因在于多数时候我们只记住了其表象,忽略掉了产生这些现象的背后因素。诚然,历史人物不是活在历史真空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活出了自我,且不管最终是以悲剧和喜剧收场。

  侯兴国纵论中国的文化史,其要点在于发现历史中的复杂和具象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演变的,简言之,传统文化之所以需要被继承,就是在于其有继承的价值,不仅仅是可以作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来看待。但以今天来看,中国的文化史就有了更多耐人寻味之处:有时是不能以好或坏来简单定义,而是需以现实语境中去考察才成。作者将历史人物细分为三个圈子:人文圈、商圈和政治圈,人文圈堕落是为了鲜花与掌声,为名所累;商圈堕落基本是为了利,为利所害;政治圈是为了权,为权所惑。如何才能避免,侯兴国开出的药方是放下多余的欲望。

  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道理想来懂得的人并不在少数,只是有时候在种种利益面前,难免会对人性作出考验。历史人物可能并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所以也就难免在生活中放纵人的欲望。若将一部历史区分为人的欲望史,似也有其合理的成分在。说到底,许多时候的制度设计本身强调的是社会公义和抑制个人权利欲望所形成的贪欲,以此看历史,也就更富有含义。

  读历史就像喝酒,一要品,二要慢慢享受,三不要过量,微醺的状态是最好的。侯兴国在书里如是说。对一个酒客而言不难理解这一过程。但有时历史的复杂程度却并不是一杯酒就能涵盖的。历史没有底稿可供借鉴的意义,也就是在于它给我们所提供的是未知数,所有的经验更多的是证明曾经发生过,对于未来者而言,是如何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