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晓剑
朱晓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2,530
  • 关注人气:4,0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周村记(朱晓剑)

(2014-10-11 07:18:53)
标签:

转载

分类: 这也是旅行

周村记


朱晓剑

 

周村。《旱码头》,零零散散看过好多期,羡慕。这都是源于袁滨兄的功劳。其实,对一个地方的了解,不一定非要亲临其境才能看出味道,照片、视频、文字大都可看出一地的风貌。但这种得来的经验尚浅,需要亲临才能有更直观的感觉。

到山东的第一站,安排在周村。后来,见到袁滨兄,才知道不少文朋诗友到山东的第一站,无一例外都是先到周村。无他,热情的袁滨兄总能陪朋友喝喝酒聊聊天,尽情尽兴,你无需太多言语,端起酒杯,就明白了彼此的心意,再看看书房,就更增加了感情。从酒到阅读,这个主题,可真够圆满的。

九月二十二日一早,我坐火车抵达淄博,再转上一路公交车直达周村。起先,我想在网上查一下周村的资料,以免错过一些地方,但我知道这是多余的,在袁滨兄的指引下,一定是能够品尝到周村的味道。

 

游览古商城

八点半,袁兄已在周村古商城等着了。如今旅行对地方文化古迹实在是兴趣不大,这是源于古已没有古的风貌,即便是遗迹也是重新打造过的,粗俗且罢了,恶俗似乎也是难免。但走进古商城,第一间看到的是“大清邮局”,接着是书局、洋行,一路看下来,也真是让人惊奇,想不到在百年之前,周村商业如此发达。

资料介绍说,周村,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是鲁商发源地。明末清初已成为重要的商业名镇,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一九〇四年,周村被批准为自主对外开放之商埠,工商业更加繁荣兴盛。周村古商城作为山东省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是鲁商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被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

这样的一个场所,却没有被重视。倘若研究一个地方的商业经济的来龙去脉,也许是不可忽略的一环。在古商城看看,旧建筑,老故事逐渐一一展开,不免想象着昔日的繁荣景象。正走着,迎面走来三五个人,抬着一块“今日无税”匾牌走过,那是清朝的刑部尚书李化熙所建立的商业保障制度,周村也因此被称为最早的保税区。

俱往矣,历史不可再现,尽管《闯关东》、《大染坊》、《旱码头》等电视剧都在这里取景,却难以让古商城有更高的知名度,这也许是现代商业讲究经济、便捷,以至于一些文化场所变得陌生,诸如这街上的淄博艺术博物馆,其展出各类文物近千件,由历代陶瓷、玉器、青铜器、石刻、造像、书画等六大专题组成,但参观者寥寥无几。这座博物馆的馆长是赵慎文先生,他是当地知名企业家,馆内所有展品是赵先生多年来的收藏品。

 

周村火车站的消逝

在古商城游逛,走到周村烧饼博物馆,进去看看。在楼下有一个展区所展出的是周村站的场景,想起早上坐车来的时候,有一个周村火车站,不知是不是一回事。遂询问袁滨兄。他说这个火车站已被拆除了。

胶济线是由德国人出资修建,而周村火车站则这是这条铁路线上的一个车站,建于一九〇三年,为三等站。在火车站周围分布着一排德国式磨菇石建筑,有票房、站长室,水塔像巨人的影子一样立在西边。信号灯闪着机车喷吐着白色蒸气,又一团团散开,随着火车的汽笛一声长鸣,缓缓驶向东方,东方是终点青岛,那里有大海……

这座火车站已于二〇一三年九月份开始站房改造计划,改造完成的周村火车站候车室站房为淄博车务段职工活动中心,于十月份开始已经正式启用。不过,这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周村人的出行方式。

有个史料片断是,一九一七年,以李景真为首之华工自周村火车站出征欧洲。当时这座火车站所带动的或许是开放的心态。不难想象,当年火车站存在的时候,客商、货物运送,都由这条铁路线运达周村,或周村的货物运送出去,这则保证了“旱码头”的经济持续,一旦这条线路出现变化,可能就影响到地方的经济,自然也就使古商城渐渐地变成了遗迹。

我虽不是一个火车迷,但这一次出行,只要是火车能够抵达的地方,就选择火车。看看不同的火车线路风光,以及由火车站组成的旅行生活,也多少与通常意义上的点到点的旅行有大不同。能够看到一座百年火车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至于围绕火车站生发出的种种故事,也许有几多传奇也未可知。可惜这座火车站只能在图像中存在。

 

蒲松龄故居

   《聊斋志异》的故事发生在周村。蒲松龄三十三岁时,被长白山南麓王村镇西铺村的退职官僚毕际有聘为私塾先生,在这一待就到了七十一岁。而他的故居则在淄川区的蒲家庄。

吃过午饭,由老乡、作家葛思绪驾车,与袁滨兄一起直奔蒲松龄故居。故居在蒲家庄的边上,在故居门口有一些摊贩,游人太少,连吆喝的都没有。村庄是北方式的,我随手拍下几张照片。

故居门口由郭沫若手书的“蒲松龄故居”几个字。七十四岁时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鳞为其画的肖像,两旁是郭沫若手书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如今的蒲松龄故居是一九五四年修建的,其后规模不断增加,也就有了今日的规模。

袁滨兄买了一套《聊斋故事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在每一册上都盖上故居的印章,最可纪念。然后几个人在故居里随意游逛,东看细看,在书画展示区,有不少达官贵人题词留念,可观者不太多,遇上这样的题词,总给人“到此一游”之感。

故居所展现的可能是被放大了的蒲松龄故事。这种放大,倒不如实实在在好一些。想起去年在兴化看郑板桥故居,三间房舍所组成的院落,不必高墙林立、院落分布也不甚讲究,仿佛就走进了他的生活。如今的名人故居大都是建的豪华、奢侈,至于本来面貌如何,似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这种强加给前人的故居,看来看去,不过是今人的思想耳。

在故居里走走,却无喝茶的所在。倘若多一处茶馆,树木下,疏影斑斓,听一听故事,“狐仙”也许会不期而至,这亦不妨发古之幽情了。从故居出来,再在其周围的街巷看一看,有些空落的地方,似乎在讲诉一个久远的故事……

 

酒风激荡的聚会

抵达周村之后,与袁滨兄逛古商城,边约集几位朋友午饭,他只说是“热热身”,我也就想当然地以为只是“热身”,到了中午,好几位朋友聚集在“西域楼”,这是一家清真馆子,但又与成都的同类大不相同,不管是菜肴,还是房间陈设,都如同走进了西部高原。到场的有作家葛思绪、书法家李军等人,山东人喝酒极有规矩,每一次举杯,都有不同的含义,先喝了许新宇兄上次带来的酒,再随意喝下其他的酒,痛快,舒服。因下午安排了行程,就提早结束。

重点是晚上,吃饭地点在知味斋,到场的有中午的几位,又增加了书法家沈树林、油画家赵波等位。我看过不少朋友写在周村的豪情,那真是酒风激荡,袁滨犹如侠士一般,纵横酒场,到周村,没能清醒着离开的。袁滨热情似火,所以这样的场所,即便像我这样的半斤八两的酒徒也挡不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真有些喝不动了。袁滨兄说:“不喝,弄死你。”这样的待遇,凡是到过周村的书友无不享受,倘若没有这样的待遇,说明袁滨兄有点见外了。勉强喝酒,到了中途,喝酒也就去除了章法,自由喝去,且每个人喝酒,不像成都那样,喝过一次就算完,一次喝两杯啤酒,如此就好像体验到了酒肉穿肠过,感情心中留。

袁滨兄热情,大家也就跟着热情了起来,那是一场“厮杀”,好在大家疯狂之余,还有几分理性,于是,酒就变成了交流的媒介,大家的交谈内容也就更丰富了。

这情,这酒,却回荡在旅途中了。带着这份情感上楼,喝酒,喝的再多也就不是酒了,而是浓浓的书情。

 袁滨的《盈水集》

书友聚会,少不得书。袁滨兄赠一册《盈水集》,我送一册《后阅读时代》,我们俩的聊天是边走边聊,他说曾与成都诗人张新泉来往,与杨然论诗,这样的缘分真好。有时候,我们对一个城市的惦念,并非是那里的景色如何秀美,商业如何发达,而是那里生活着三两知己,这就够我们怀想一座城市了。

我读《盈水集》是在去新泰的路上。书人书事最好看的是情谊,袁滨所诉说的故事几乎在每个书友间以不同的方式流传,我想起前一天晚上,两个人在旅馆的房间里闲聊,说起时下的读书人种种行径,他倒比我看得开,也许有另外一种可能。他这样说,常常我们习惯于一种思维,看世界就单一了许多,看不到它的丰富。

如今的书话争论也不在少数,读书随笔,似乎也符合当下的许多爱书人的写作。但不管怎么称呼,这类文章写出个性、性情,有意思一点却大为不易。《盈水集》谈毛边书,谈书友交往(如王稼句的书占了一辑),谈阅读感想,这极有情味,不空泛,把自己的喜好一一晒出来,至于其中的得失如何,不妨另外看。

车到新泰,读了大半册《盈水集》。再去西安的路上,继续读,这种阅读就像是一趟趟旅行,因时间环境的关系,又有了不同的风味。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