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晓剑
朱晓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2,530
  • 关注人气:4,0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家独立书店的传奇

(2013-01-21 08:37:36)
标签:

英文

已成

先生

作品

全世界

杂谈

分类: 书式生活

一家独立书店的传奇 

 

   在大家都在感叹书店难以在这个商业时代存活下来时,犹让人想起那些著名的书店,它们以人文以风格彰显自己的特色。而这其中的“莎士比亚书店”就是其中的个案,它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之一,也是巴黎的文化地标和全世界独立书店的标杆,至今仍让全世界的爱书人津津乐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也许在其店主西尔薇娅·毕奇所著的《莎士比亚书店》中能寻找到些许答案。

要想探秘这家书店的秘密,我们不妨先来看书店的历史。1919年,毕奇在巴黎左岸开了英文书店“莎士比亚书店”。1922年,她以莎士比亚书店的名义,为乔伊斯出版了英美两国列为禁书的巨著《尤利西斯》,因而名噪一时。然而在盗版、 战争、经济萧条的威胁下,1933年开始书店多次面临困境,还好在法国艺文界的支持下,仍继续经营了下来。1941年,她因拒绝卖给德国纳粹军官珍藏的最后一本《芬尼根守灵记》而受到威胁,不得不将书店关门。随后,因美国加入对纳粹德国的作战,毕奇小姐因为是美国人而被纳粹逮捕,投送进集中营。出狱后她已无心再开书店。到1951年,在得到她的授权后,乔治·惠特曼先生在巴黎开了一家书店,取名叫“莎士比亚书店”。1956年,毕奇小姐写下自传作品《莎士比亚书店》。六年后,她逝世于巴黎。

莎士比亚书店诞生于第一世界大战之后,从它诞生开始,就在机缘巧合下吸引了乔伊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纪德、拉尔博、瓦乐希、安太尔等作家与艺术家,不仅成为英语和法语文学交流的重心,也是当时美国“迷惘的一代”流连忘返的精神殿堂。从它出版《尤利西斯》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书店的活力,特别是它做的一系列活动,比如阅读沙龙比如新作朗读会等等,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值得独立书店效仿的案例,并且兼有图书馆、邮局和银行等多种功能。它的开创之举,也还是有着自己的特色。小说家安德烈·尚松说:“她就像只传播花粉的蜜蜂,作家们都透过她才能互利互助,英、美、爱、法四国在她促成下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四国大使的功劳加起来也没有她大。”

关于这家书店的传奇,总离不开那些英美现代主义作家的种种作派,梁文道说,在这本回忆录最有意思的还不是一大堆名文人的奇闻异行,而是它们都过度符合大家对这些人的既有印象,典型得不得了阿拉贡果然是这么地超现实;萨提果然是这么地冷静节制,而且不论晴天雨天总要带一把伞上街。至于费兹杰罗,就和传说一样地挥霍无度。总是把钱放在他们住家大厅里的盘子上,如此一来,那些要来结或者要小费的人就可以自己动手拿钱今天的书店恐怕是很难做到这一步了。

在这本回忆录,毕奇不仅讲述了书店经营中的欢喜、哀愁、成就、遗憾和与很多知名作家交往中的细节,也讲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里的文化和社会变迁。事实上,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莎士比亚书店和它的缔造者毕奇小姐都已成为永远的传奇。毕奇时代的莎士比亚书店在今天看来,不仅仅是一个巴黎的文化坐标,也还兼有着对文化传承的功用,从毕奇的叙述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书店所营造的气场,好像那并不是一个商业场所,而是一个个人的书房,在这一点上,时下的书店做法却恰恰是相反。我当然不是说,这后者做的更差劲一些,只是在读者眼里,我们对书店的舒服感就缺少了点。

 

 

莎士比亚书店 []西尔薇娅·毕奇/著,陈荣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月出版 定价:3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