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度英语的基本特征
(2009-07-14 17:59: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问空间 |
陈义华
摘要:印度英语在接近四百年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体系。这篇短文将简要地从音系学、词汇学、词态学、句法学以及英语与印度本地语言的关系来讲清楚印度英语的一些最主要的特点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印度英语
2005年我在印度德里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从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资助的一个项目的时候,无意中邂逅了上海的一个商务考察团。在与考察团的翻译交流的时候,他向我抱怨与印度人用英语交流的困难。当时我就萌生了写篇有关印度英语的文章的想法,但由于不知如何下手而迟迟没有动笔。去年底,我获得了福特基金项目的资助,再度赴印度南部的一所大学做调研,在飞机上遇到了好几个赴印度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提到了同样的问题。中印之间的交流已经如此频繁,我觉得有必要克服困难,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这篇文章是半年多观察,访谈与研究的结果,试图从印度英语与印地语间的关系、印度英语的发音,词汇学以及词语形态与句法上的特点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1. 印度英语与印地语
印度本土存在着上千种本土语言。“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言”是印度语言多样性的最佳写照。从殖民后期开始,印度各邦之间的交往活动日渐频繁,最终形成了以英语与印地语为交流媒介的局面。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印度英语与印地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印度人所使用的英语,实际上是英语,印度各种语言特别是印地语的混合体。印度人之间用英文交谈的时候这种状况尤其明显。
印地语对于英语深刻的影响在人们的日常用语当中就可以观察到,比如与印度人见面,他们经常会问:“What is your good name?”。这种表达方式就直接来自于印地语同类表达的直译,其中“good”就直译自印地语“Shubh”,意为“好的”或“吉祥的”。另外印度人谈论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计划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一些时间概念。这些时间概念的表达与英美英语略有差异,比如“今天早上”与“昨天晚上”的英文表达,印度人会说“today morning”和“Yesterday night”,而说“this morning”和“last night”,因为印度英语的这两个时间概念的表达直译自印地语的“aaj subha”和“kal raat”。这一点倒是与我们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差不多。
印度英语中的这种迁移现象在实际交流中有时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困扰,特别是当印地语与英语中的对应词有程度或者感情色彩差异的时候。比如有一次一个美国访问学者向我抱怨说,印度人真是太粗鲁了,居然在他讲话的时候要他“shut up”。“shut up” 在印地语当中的对应词是Chup bet,其意思是 “别说了”,“算了”,并不具有冒犯的意思,而只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提示。同样,当印度人对几个或者一群人讲话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用:You people。到印度旅行的西方旅行团听到当地的导游这样说也许会感到受到羞辱,实际上印度人在说这个称谓的时候,它脑子里面浮现的是印地语的对应词app log 或者是tum log,而并不会意识其中所隐含的贬低甚至种族主义的意涵。
以上是母语的思维方式干扰所造成的印度英语表达比较特别的地方。而印地语词汇有时候也会溜进英语表达当中,从而让印度英语呈现出一种迥异的风貌。这种进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印地语+英语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外来者理解起来并不是太难,比如:“general mai”(in general)和“ek minute”( one minute)这两个词组就是印地语与英语混杂的例子。而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印地语直接进入英语表达,不过由于这些词在由于在印度英语中经常出现,已经进入西方主流文化圈所编辑的词典当中,所以和印度人交流带一本稍微大一点的词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下面这个表格列举的是最常使用的一些印度英语词汇。
印度英语 |
英美英语 |
印度英语 |
英美英语 |
babu |
sir |
zamindar |
landlord |
guru |
spiritual master |
swami |
scholar |
lakh |
one hundred thousand |
crore |
ten million |
swaraji |
independence |
pooja |
worship |
saree |
outfit of Indian women |
ahimsa |
Non-violence |
bhakta |
believer |
goonda |
hooligan |
mahatma |
people of holy spirit |
Shastra |
Holy book |
sadhu |
hermit or recluse |
sowcar |
banker or financier |
almirah |
cupboard |
dharma |
doctrine |
bhajan |
hymn |
bhang |
drugs |
以上只是列举了印度日常生活或者宗教活动中的一些常用词,如果有人从事中印之间的商务活动或者文化交流活动,需要深层次地了解印度社会,还需要大家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多积累。
2. 印度英语的发音特点:
中国人刚开始听印度人说英语,感觉好像在听天书。其实印度人的发音与国际音标的差别,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他们与国际音标差异最大的地方,其实主要在辅音。首先由于母语的影响,很多印度人清晰无法区分/v/与/w/,/p/ 与/f/, /t/ 与 /θ/, /d/ 与ð/之间的差别,这个时候“van” 与“wan”, “put”与“foot”, “tin” 与“thin”, “deer”与“there”等单词听起来差不多;此外,印度人说英语的时候单词之间的停顿间隔都差不多,似乎不存在重读与弱化的问题。比如在英美英语当中,功能词在阅读中一般是应该被弱化的,但是印度人依然重读。还有一点对我们造成困扰的,就是印度人将清辅音如/p//t//k//s/等都发成非爆破的卷舌音或齿音,这使得他们在讲话的时候,我们很难把清辅音与其对应的浊辅音区分开;最后,印度人习惯于将/r/这个音标发成弹舌音或者后弹舌音。
印度人在阅读添加了曲折的单词的时候,发音与国际音标相差不大,但是也要注意例外的情况:他们在/k/以及/t/结尾的单词后面添加-ed结尾,往往只读单词原形的发音,比如“locked”就被他们读成“lock”,而“lifted”就被他们读成了“lift”等。
以上发音的变异让我们在用英语与印度人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障碍,但是这个障碍克服起来并不困难。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习惯了他们发音的一些特点,结合谈话的语境,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3.印度英语的词汇学特征
印度人在讲英语的时候,经常会赋予标准英语中的一些词汇新的用法,或者完全引入一些新词,比如食物研磨器被简单地称作“mixi”;那些比较现代时尚的人物往往被称为“jangos”,描写这类人的形容词可以用“fast”;轰动性的电影或者让人震惊的事件可以用“hard-hitting” 或者“action-packed”来描述。我们知道“hi-tech”在英式或者美式英语中就是“高科技”的意思,但是印度人在描述超乎寻常的事情甚至谈论人们比较出位的穿着的时候,也会用上这个词语;接待或者招待有时候被印度人称作“an at home”。文盲被戏称为“thumbs-up”,因为不识字的印度人总是用大拇指按手印的方式来代替签名。
印度人对于数字的表达也比较特别,比如他们比较习惯用介词“by”和“upon”来表达两位数的概念,比如96这个数字,印度人比较习惯说:“nine by six” 或者“ nine upon six”;印度人在做算术的时候,7 x 8会被他们念成“seven into eight”。印度人表达“数/量不够”这个概念的时候,喜欢使用“less”这个词,如“There is less salt for the chicken”这个句子。另外印度人在表达“多”或者“少”的时候,习惯在less或者much后面添加“of”这个介词,比如“It is so much of heat”。其实印度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他们为什么非要带上“of” 这个词。
印度英语词汇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缩写形式(acronyms and abbreviations)的广泛使用,这种情况在书写中尤其普遍,下面这种表格给读者展示了一些常见的缩写形式:
Acronyms |
Abbreviations |
||
Spelling forms |
Meanings |
Spelling forms |
Meanings |
MCP |
Male Chauvinist Pig |
subsi |
subsidiary |
FOC |
Free Of Charge |
supli |
supplementary |
ILU |
I Love You |
soopi |
superintendent |
ABCD |
American Born Confused Deshi |
Gen. Sec. or G. Sec. |
General Secretary |
FOB |
Fresh Off the Boat |
Soc. Sec. |
Social Secretary |
S.L.O |
Seat for Ladies only |
lab ass |
laboratory assistant |
F. R |
Foreigner’s Price |
ass wardi |
assistant warden |
N. V. R |
Non-vegetarian Restaurant |
princi |
principle |
以上这些缩写形式与印度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实只要稍微熟悉印度社会的基本状况,理解这些词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印度一般女士抛头露面的机会不是特别多,所有印度绝大部分公共汽车的前几排座位上方往往标注有“S.L.O”,表示这些座位是专门留给女士的;此外,印度特别是印度北部,素食主义者是社会的主体,而非素食主义者要想找到进餐的地方,注意“N. V. R”这个标示,一般就不会错了。有些缩写则是印度人幽默风趣天性的写照,比如“FOB”这个简写,在英美英语中这个缩写的意思是“离岸价格”,可在印度英语中,这个简写的意思是“fresh off Boat”,指的是刚刚到美国的印度人(刚下船)。这些人刚到美国,却以美国人自居,开口闭口“你们印度怎么怎么样?”爱调侃的印度人就给了他们一个“FOB”的雅号;“ABCD”这个缩写在英美英语中的意思是“(邮局采用的)加快收寄投递系统”,但是在印度英语中,它是印度人对美国本土出生的印度人的戏称。
有趣的是,印度人往往按照简写之后的拼写来发音。英美人士在拼读多个单词缩写组合的时候,对于主体部分一般依然发原来单词整体的音,比如他们在拼读“Soc. Sec.”这个单词缩写组合的时候,“Sec”依然读作“Secretary”,而对于“Soc.”是按照各个字母在原始单词中的发音来拼读的,这样“Soc.Sec.”会被他们读作“soush secretary”,而印度人会读作“sock seck”,并不会考虑原始发音怎样。此外,英美式英语中有些单词中的元音存在被弱化或者不发音的情况,但是印度人在拼读这些单词的时候,被弱化或者不发音的元音会被读出来,比如typically这个词,在英美英语中不发音的元音字母“a”会被发出来。
4. 印度英语词语形态上的特点
印度英语中复合词比较常见,比如English-media school(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 Hindi-dominant community(以说印地语者为主体的社区)。其他常见的复合词比如说chalk-piece(粉笔), key-bunch(钥匙串), meeting notice(会议通知), age-barred(年龄限制), pindrop silence(异常安静,指安静得能够听得见针掉在地上), matchbox(火柴)等。实际上,印度人往往根据具体情况,随意组合一些新的复合词出来,但是这些复合词的意义往往是两个单词意义的叠加,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在少数情况下,重新组合的复合词被印度人重新赋予了新的意涵,比如time-pass与英美英语的pastime 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意义却不尽相同,它可以被用作形容词,表示让人感到乏味的事物,比如说:That movie was real time-pass(这部电影真的好无聊);它还可以被用作名词,指没有目标的行动。
另外,由于多数印度本地语言中都有性的区别,所以印度人经常将“male”或者“female”与一些性别指示不明确的称谓或者动物组合,来表达阴性或者阳性的概念,如“cousin-brother”(表兄/弟), “cousin-sister”(表姐/妹), “female lion” (母狮子)等复合词。
印度人对于单复数的处理,也与英美国家所使用的英语存在一定区别。印度人喜欢将英语当中的集合名词再次变复数,比如“peoples”,“litters”以及“furnitures” 等;而在“one of…”, “many of…”等结构中,后面的名词本来应该变复数的,但是印度人往往在后面使用名词单数,比如“one of my teacher…”。
英语的后缀也往往加在一些印度本地语特别是印地语当中,比如从印地语“maska”(黄油)中衍生出“muskafy” (奉承某人或者拍某人的马屁);由“patio”(说服)中衍生出“pataofy” (正在追求某人),在印地语后加-fy意义与英美英语稍有不同,它表示一个人正在对另外一个人施加某种行为,另外比如-ic ( Upanishadic), -dom (cooliedom), ism(goondaism),ist (swarajist) 也可以作为后缀家在某些印地语词汇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印度英语的复杂性。而有些前缀在印度英语中往往被过度推衍,从而产生了一些印度英语当中特有的词,比如我们知道“postpone”意为“推迟”,他们则在-pone的前面加上另外一个前缀-pre,构成“prepone”一词,意为“提前”。
印度人也经常把许多词汇变短,从而构成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与原形有所区别的新词,比如印度人把“enthusiasm”被变成“enthu”,这样它就有了许多新的用法,比如在句子“My brother has a lot of enthu”中,“enthu”是名词,而在“Mani is really an enthu guy”这个句子中,它又变成了形容词。同样,“fundamentals” 被他们简写为“fundas”,比如“ She knows her fundas”。有趣的是,去掉-as,加上-u之后,这个词就变成了形容词了,但意思是“wonderful”或“brilliant”,比如我们可以说,“Swami is Fundu”或者说“Swami is a Fundu person”。
5. 印度英语的句法特点
印度英语有自己一些句法上的一些特点。印度英语句法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其广泛使用进行时态来表达习惯性行为,完成行为以及状态动词。比如印度人会说“I am watching cartoons every Sunday morning” 而不说“I watch cartoons every Sunday morning”, “You know everything about the book? Are you reading the book?”而不说:“Have you read the book?”。印度人在使用状态动词的时候,也习惯用进行时态,比如,英美人士说“I have a lot of books”但是印度人会说“I am having a lot of books” 。这是印度英语与英美英语在时态上的显著区别。
印度英语中的疑问句的句序也比较特殊,比如在特殊疑问句当中,疑问词后面一般紧跟着一个陈述句序的句子,而不需要对后面的句子借助助动词进行倒装。比如从“What you would like to say?”以及“Who you will come with?”这两个标准印度英语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度英语特殊疑问句的特殊表达方式。印度英语的反意疑问句的表达也不同于英美式英语。印度人在使用反意疑问句的时候,往往直接在陈述句后面加上“Yes” 或者“No”就可以了,比如“You like Chinese food, no?”或者“He didn’t go to meet Professor Sreemati, Yes?”。印度英语疑问句的这种表达方式明显受到印地语句法结构影响的结果。
印度英语有一些特殊的强调结构也是英美英语所没有的。比如,印度人经常使用“only”,“even”以及“itself”等表达强调。比如“I am now in Delhi only”和“Even China is constructing the high-speed train”这两个句子中,比较容易引起误解的是第二个句子,这种表达会给中国人一种愤愤不平的感觉,好像觉得说话者瞧不起中国。但是印度英语中的这个句子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意涵,而只是强调陈述的事实。此外,印度英语也经常重复动词来强调动作与行为,比如“Come come”以及“Sit sit”,以此表达热烈的情感。同时,印度人也采用形容词的重复结构来代替形容词前的“very”,“ too”以及“so”等程度副词,比如,他们会说“How I can drink it right now. The water is hot hot”以及“My son is disobedient. Look at his long long hair.”。 其实这样的重复结构在印地语当中实际上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英美英语中的一些常见动词在印度英语中发生了意义的变化,有时候让外来者摸不着头脑。这是因为印度人许多时候将英语当作印地语当中的对应词在使用,完全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异。比如,英美人士习惯说“turn on the light ”或者“turn off the light”。但是印度人在表达的时候会将对应的印地语直接迁移到英文表达中,会说“Open the light”或者说“Close the light”。同样,“take a test”是我们常见的英美人士的英语表达,可是多数印度人会说“Give a test”,而“take”在印度英语中就只有在表达“消费”或者“享用”这个意思的时候才使用,比如他会说“Will you take some tea?”。 此外,在印度英语中,“keep”表达的实际上是英美英语中“put”的意思。所以在印度英语的语境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人对着手中抱着球的另外一个人叫喊“Keep the ball there”或者是“Keep the ball back”。印度英语使用Leave来表达英美英语中“keep”所具有的“allow something to remain somewhere” 的意涵。在印度英语中,“put”表达的是没有明确目的地或者方向的动作,比如印度人可能会说“Shall I put the ball?”。可见印度英语在常见动词的使用上,是具有自己特点的。
最后,印度英语在功能词汇以及数词的使用上,也有自己的特色。由于印地语当中没有对应的冠词,所以印度英语对于a/an/the的使用似乎比较随意,也不会注意区分“a”与“an”使用上的差异。在英美英语当中应该使用冠词的地方,他们往往丢掉,而在不应该使用冠词的时候,又往往使用。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印度人说,“give me apple” “ We are going to temple”等在我们看来似乎并正确的句子。而且印度人还经常用“one”去替代“a”或者“an”。这些冠词的使用是随意为之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印度英语经常用连续的数字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概念,比如用two three 来表达英美英语中several的概念;用one hundred two hundred 来表达英美英语中a large number of, numerous的概念。印度英语另外显得比较特别的地方是also这个词语在印度英语当中的广泛使用,它可能会出现在句子的任何位置,但是多数情况下出现在句子末尾。其共同的特点是also在句子表达中没有任何意义。
全印度十一亿人口中,能够用英文进行交流的,大约只有3%左右,但是考虑到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数字就十分惊人了。这3%的人口是印度社会的精英,是印度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中流砥柱。随着这一拨全球化浪潮的深入,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流必然越来越频繁,了解印度英语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够让我们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