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碧天
碧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42,442
  • 关注人气:1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灾比救灾更重要

(2008-05-22 23:07:32)
标签:

汶川

自然灾害

地震

抗震救灾

文化

文学原创

杂谈

随笔

分类: 随笔杂谈

避灾比救灾更重要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医疗队、志愿者正在实施紧急救援行动,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最大力量地挽救受困受伤人员的生命。当下,灾后重建问题也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我相信,有党中央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鼎立支持,一定能最终取得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尽管汶川大地震的硝烟还未散尽,但这场大地震已经带给了我们沉重的思考。对于地震,客观地说,诚如那些地震专家所言,人类的确无法完全准确预测,更不要说将之驾驭,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对地震还束手无策,只能被动承受。毕竟,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就必须忍耐地球自身的变化吧。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对于地震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几千年来,人们对于地震一直在不懈地进行探究。尤其是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所居住的地球了解得越来越多,自然对于地震也知道得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已经能够预测到一些地震的发生,从而可以做到提前预防,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而对于一些无法预测的地震,尽管我们不知道地震何时发生,但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地震将会在何处发生。如果翻开地震带分布图,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那些标注为地震带的区域,自然就是极有可能要发生地震的地方,但对于何时发生地震,就目前的预测能力和水平而言,还不能完全下定论。而这次的汶川大地震,就恰恰说明了这一问题。汶川地区,不仅处于我国南北大地震带上,又处于四川地区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可以说是极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所以,一定程度上说,汶川发生地震存在着必然的因素,至于何时发生、程度如何,却是不可预知的。而不可预知的地震,往往造成的灾害会特别巨大,这也可以从这次的汶川大地震的沉痛教训得出结论来。

不仅仅是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其它的各类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即知道其发生的大致地点,却不知其发生的具体时间,诸如风雪灾害、洪涝灾害、火山喷发等。尽管有些自然灾害不像地震那样发生的那么突然,有一个蓄势的过程,如洪涝灾害。这样的蓄势过程为人们的转移争取了一点时间,但也仅仅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一小部分财产损失的目标,更多更大的财产如房屋、土地、厂房、设备、基础设施等都难逃被摧毁的厄运。可以说,一场大的自然灾害可以毁掉人们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尽管绝大多数人的生命保住了,但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加之,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往往都是偏远的山区,地理条件十分恶劣,交通极为不便,一旦灾害发生,不但实施救援和转移特别困难,而且还极有可能发生次生灾害,如此次汶川大地震震后诱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将会对受灾地区产生更进一步的威胁和伤害。

再者说,一旦上述地区发生重大灾害或特大灾害,不但当地的人员造成伤亡,所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而且实施救灾救援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此说来,这样的大灾害,就不仅仅是某一个地区的灾害,而是全国甚至全人类的灾害了。

因此,我认为,如何有效避开灾害比救灾更重要。假如说,这次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在无人区或者人烟稀少的地方,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就会小得多了。

避灾,一方面要有决心进行移民,将大量的人口和重要的企业迁移到灾害危险区之外。这样做可能从一时看需要投入的会很多,但从长久看,还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我们常说的关于自然灾害的一句话就是“百年一遇”,那么,与其让每百年积累的财富让自然灾害毁掉,还不如狠狠心将一百年创造的财富用以移民搬迁,一劳永逸,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有所倒退,但从百年大计、子孙后代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毕竟,大规模的搬迁和移民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避灾,另一方面要敢于喊“狼来了”。也就是说,还不能放松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工作。根据科学分析发现了要发生灾害的迹象,政府就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向社会公布,不能患得患失,更不能抱侥幸心理,也不可能等一切条件都成熟了再作决定,因为有些机会是转瞬即逝的。即便是发布的信息发生了一些偏差,让人们受了一场惊吓,但总比失去性命要好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