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记者洛石2006年7月采访我后撰写的文章,(《职业》,2006年第8期)。
=============================================================
管理咨询师:每天都是绝对挑战
文/洛石

工作两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和机票、行李箱暂时说再见;去年一年,在网上就花掉三四千块的书钱,管理、人物、政治、历史统统都在搜罗之列;从东北到华南,一路做项目,一边玩篮球。这就是宋炜作为一名管理咨询顾问的生活。
两年前,宋炜研究生毕业后,如愿进入本土某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工作,他的专业领域是人力资源与流程。
△工作
管理咨询一般实行项目制,当项目组进驻企业后,宋炜和他的同事就像上紧的发条,立刻开始高速运转了。
客户企业各个层级员工参与的内部讨论会上,围绕企业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而除了大大小小的沟通会,咨询顾问还会和企业有关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正式的访谈或非正式的聊天,开展问卷调查。他们不参与评论,更不可有情绪上的偏好,只是“隔岸观火”,冷静地甄别出企业真实有效的信息。
当客户企业员工计算着下班时间归心似箭时,咨询顾问的工作却刚刚进行到一半。晚上,宋炜和同事挑灯夜战,对白天的访谈和会议记录、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企业的现状、特点,完成管理咨询流程的第一个环节——诊断,这在三个环节中工作量最大,强度也最大。宋炜介绍说,在一些非常出色的管理咨询项目中,基本解决思路在诊断结束后就已经形成了,所以诊断阶段非常关键。
找到了症结所在,咨询顾问的工作就推进到了第二个环节——制定解决方案。“内讧”开始在项目组上演,而要想平息争端,“秘笈”就是尽可能把隐藏的逻辑挖掘出来,做出一个滴水不漏的方案,用严谨支持自己,也说服项目组的同伴。
但要说服客户,光有逻辑不行,更要有看得见的改善。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都要求第三个环节——辅导实施,要求咨询顾问协助推进解决方案,刚结束的一家天津企业的项目,就让宋炜忙活了十个月。更大的挑战就摆在项目组面前,客户期望渐涨、新问题不时冒出、员工意见越来越多,这一切都在考验着管理咨询顾问的专业能力和积累,宋炜和同事们随时都保持着“高度戒备”,与客户及时协调,原有的方案在时时调整、修补中,逐渐为企业带来管理效率和市场效益。
宋炜是这样定位自己的职业的:“管理咨询顾问不是帮企业做决定,实际上企业的重大战略变化往往发端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建议,因为他们对企业更熟悉,与市场和客户更贴近,所以顾问要做的就是去粗取精,从多条建议、多个设想的千头万绪中发掘出解决办法。”
△生活
管理咨询业有三高——高强度、高压力和高薪水。宋炜曾经连续一个月,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高压下,宋炜的减压方式有二,玩篮球和不断学习。
虽然宋炜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但在实际的咨询中,客户的问题并不会局限于咨询顾问所擅长的领域,企业家也不会满意于与自己沟通的咨询顾问陈词滥调,所以宋炜的原则就是学习尽可能广、尽可能快。他总说,做这样一份职业,是在不断挑战自己的知识面,也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惰性。于是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绝对挑战”每一天都在上演。
【入门指南】
△进入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工商管理、经济学等相关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管理咨询公司工作;二是积累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后,转行做咨询。实际上相当多的从业人士兼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学历背景。行业进入门槛较高,高学历或管理实战经验丰富者更容易获得管理咨询公司青睐。
△发展空间
这是一个对体力和脑力要求都很高的职业,所以业内有这样的一种流行做法,趁年轻时辛苦几年,做好职业和经济上的积累后,寻求其他发展途径。管理咨询顾问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在专业上不断积累,做中国最优秀的咨询顾问;二是成为管理咨询行业的管理者;三是到企业中去实践自己的管理思想,做职业经理人或自己创业。
△基本素质要求
沟通能力:无论是给客户做汇报,和客户中高层沟通,做客户内部培训,还是进行项目组内部讨论,沟通无处不在。
快速学习的能力: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咨询中各个方面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要及时应对就需要快速掌握新知。
商业敏感性: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判断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