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玉智
张玉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2
  • 关注人气: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北大,我是如何做访问学者的?

(2009-05-08 20:59:00)
标签:

杂谈

    2008年3月末,学校拟派国内访问学者两名。按照年龄、职称、学位、学术成果等标准筛选,工商管理学院推荐我参加学校的遴选。经学校研究,决定派我和另一名年轻教师作为“国内高级骨干访问学者”做一年的访问研究。由于是自由填报志愿选择访问学校,我的第一志愿选择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导师是曹凤岐教授。第二志愿、第三志愿选择了国内非常知名的财经院校。经过漫长的等待,6月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发来了邀请信,邀请我做一年的访问研究。

http://182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8/20/0/121cbbf0fc9g214.jpg

    2008年9月12日,我背着行囊,来到了北大,来到了光华管理学院。

    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才知道,每年申报来光华做访问学者的要超过百人,而光华录取的不超过10人!压力感瞬间就淹没了荣誉感!

    当我真正坐在教室,与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股份经济的倡导者——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面对面交谈的时候,敬佩、自豪和压力感油然而生。能成为北大学子,我深感骄傲;能成为曹老师弟子,我深感幸运!

    虽然此前对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有所积累,但真正进行系统研究的时候,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我给自己定了目标:将积累8年的投资、管理经验与8年的投资心理学讲义整理出来,出版一本著作《证券投资心理与行为》。

    由此,我不得不在博士、博士后紧张阶段后再次开始紧张的学习和研究生涯。使我愉快的是,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对证券投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沉浸在燕东园的书海和圆明园的陋室中,寻找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和可以指导的实践。为了得到更多的资料和成果,我也多次跟随曹老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和交流,并多次回到我所熟悉的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了解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和经营轨迹,以增加著作的可读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适逢2008年末,一场带有巨大杀伤力的全球金融海啸扑面而来,在投资者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品味海啸酸苦的时候,金融海啸已经浸入了社会经济金融的各个细胞,资本市场面目全非,全球股市一路下滑,投资主体体无完肤。此时,冷静看待金融海啸,正确调适投资心理,科学疏导投资行为,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证券市场有识之士的上乘之选。我也就在关注着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整理和撰写工作。

    2009年3月,我的著作《证券投资心理与行为》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

http://182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8/20/12/121cbc8dba8g213.jpg
    这本著作是我8年的投资经历和8年的教学经历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不断总结的投资故事和不断加工的课程教案相结合的成果。作为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证券投资心理与行为》是一部研究证券投资心理与投资行为的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以投资心理的理论分析为切入点,以投资主体的案例分析为突破口,以心理行为的实验分析为着眼点,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证券投资主体的心理活动规律与行为波动轨迹,揭示了投资主体尘封已久的内心世界。

    实际上,我的访问学者导师曹凤岐教授对我提出的要求不止这一点,还要求我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从到北大开始,我就开始尝试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由于2006年和2008年我们金融学教研室组织编写了《货币金融学》教材,因此在此基础上,我又主编了《货币银行学》教材,即将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http://184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8/20/23/121cbd46169g214.jpg

    其实,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还写了一本著作《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重构》。在这部著作中,我以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为主线,通过对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创新进程和市场监管实践的深层次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脆弱性、分散性和局限性,重构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一元二阶三维多层动态无缝监管体系,对防范和化解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正是这部著作的创新之处。

    之所以说是创新,是因为这部著作在研究内容、研究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上,都令人耳目一新。

    从研究内容上看,我在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根本动因深入剖析后,概括性地综述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演绎与监管历程;启发性地再现了我国期货市场、权证市场、可转换债券市场、远期市场、互换市场、期权市场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的监管创新与研究取向;形象性地展示了金融衍生品市场串谋、虚假信号传递、信息操纵以及主体寻租等行为与监管的博弈脉络;借鉴性地阐释了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及其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构筑的启示;渐进性地设计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重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主要层次与整体架构、详细思路与综合内容以及执行步骤与保障措施。这些研究内容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的背景下,无疑是深刻和新颖的,也是迫切和急需的。

    从研究体系上看,我针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产生与完善过程中形成的体制上、层次上和架构上的矛盾与问题,以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为明线,勾勒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与发展、成熟与创新等不同阶段的属性与特征;以金融衍生品风险为暗线,衬托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不足与局限,通过这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按照概述——分述——综述——详述的研究层次紧紧围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重构这个主题,分九个专题展开深入研究与具体探索,每个主题自成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主题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从研究方法上看,我借鉴和博采相关学科的多种理论与方法,从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多侧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与监管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结合生态学理论设计出信息生态与博弈的相关模型;通过评价研究法构建了我国期货市场效率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型研究法设计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一元二阶三维多层动态无缝监管体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法采集相关数据对DCE、ZCE和SHFE进行ADF实证检验;通过比较研究法对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重构的启示;通过网络信息检索法了解国内外有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通过综合归纳法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问题与监管局限性进行综合归纳,并以全新的视角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可以说,我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的交叉运用,妥善地把握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重构的研究主线,既增加了研究的深度,又拓展了研究的广度。

    从研究结论上看,我设计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架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该架构以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为监管核心,在整合了原有“一行三会”监管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含核心层的政府统一监管分支体系、主体层的行业自律监管分支体系、基本层的市场一线监管分支体系、中介层的社会公众监管分支体系、基础层的法律规范监管分支体系和协调层的国际合作监管分支体系在内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虽然这些思路仍显得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虽然这些设想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监管体系重构的过程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能够大胆提出设想并能够不断探索新的模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为此,曹老师欣然作序,中国金融出版社正在编校,将于2009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

    关于学术著作,还有一点需要补充。

    我在2007年博士毕业后,博士学位论文几经整理、修改和补充,最后定名为《期货信息生态论》。这本学术著作也于2009年4月送交了吉林人民出版社。

    《期货信息生态论》以我国期货市场信息生态为着眼点,通过对国内外信息生态环境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及案例考察,以信息环境下期货市场基本功能理论、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基于信息的效率市场理论和基于信息的三个空间理论为指导,在界定了期货市场信息生态概念的基础上,构造了期货市场信息生态的基本模型和期货市场信息生态的平衡——失衡——平衡的动态演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我国期货市场信息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我国期货市场信息生态平衡与失衡的条件、环境。通过构建期货市场信息生态环境评价模型,测度出我国期货市场信息生态环境介于“中”和“差”之间,并结合我国期货市场信息生态失衡导致的部分事件,剖析了信息生态失衡的原因及其危害。在界定了期货交易、期货交易信息以及期货交易基础的基础上,通过对期货交易基础商品论、期货交易基础货币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期货交易基础信息论的架构,设计出以信息为核心的期货交易基础的核心模型。借助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提出期货市场信息场的概念,设计了期货市场信息场模型,通过设计期货市场信息场的作用机理模型,分析了信息场效应及其对投资主体的多方面影响。应用ADF检验原理,设计、构建了市场效率的检验模型,选取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各999个交易日数据,对我国期货市场效率进行检验,在分析我国期货市场非效率的成因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得出我国期货市场信息生态失衡是导致市场非效率的根本原因的结论。通过制订我国期货市场信息生态环境优化的目标、原则,构建了我国期货市场信息生态环境优化的模型,从建立信息发布听证制度,突出信息产生的预兆性;实施信息节点过程管理,确保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拓宽信息披露发布渠道,实现信息传播的通达性;发挥信息整体覆盖功能,强调信息受众的群体性;发现信息商品最优价值,提高信息效用的显著性等方面提出深刻的见解。

    需要说明的是,《期货信息生态论》是我的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靖继鹏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08BTQ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该著作将于今年10月前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专心撰写和整理学术著作的过程中,我还与我的访问学者导师曹凤岐教授合作在《当代经济科学》2009(2)发表了《期货市场监管层与投资者的信息博弈分析——兼论期货市场过度投机的动因》论文。

http://180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8/22/6/121cc31e06cg214.jpg

    我还与导师曹凤岐教授合作撰写了论文《我国期货交易所与经纪公司的信息博弈分析——对期货市场过度投机的一个解释》,发表在《软科学》2009(5)上。 

    此外,我还将论文“Analysis 0f Information Game between Supervisor and Futures Exchange under the Excessive Speculation Market”提交第八届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WHICEB2009)而被录用,即将进入EI和ISTP检索。

    有人说,你怎么能在一年的时间写了这么多著作和论文?

    是不是抄的?

    是不是堆砌的?

    是不是剽窃的?

    其实,就算是神人,也不可能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一年之内写出这么多的著作和论文,毕竟,做学问是要讲究认真、讲究良心、讲究道德的。

    我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我有太多的积累。除了具有8年的证券与期货切身的投资与管理经历外,在我从教的8年时间里,几乎每年都要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投资心理学”、“投资学”、“证券投资实务”、“证券投资分析”、“期货投资学”、“期货与期权”、“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证券理论与实务”、“金融工程”、“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证券与投资”、“证券与期货”、“金融专题”等课程,也多次组织研究生、本科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调查”活动,我也早就开始了针对证券投资心理与行为问题、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问题、期货市场信息生态优化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也早就开始搜集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只不过没有这样整块的时间来准备,来梳理,来研究。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源于我的导师曹凤岐教授的指导和鼓励。正是在先生的亲切指导和关心下,我参与了导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金融市场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项目号:07JZD0010)的研究工作。

    在北大做学问,还没听说过谁可以偷懒,可以鱼目混珠,可以李代桃僵,更不用说在曹老师的眼皮底下!

    于是,就有了大讲堂上抢滩般的聆听,就有了图书馆里淘金般的求证,就有了博雅塔下论战般的激辩,就有了未名湖畔无助般的沉思。

    除了这些,以及每天简单的洗漱、吃饭、睡觉外,所有时间都是在宿舍里面对着电脑,面对着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提起宿舍,还有不得不说的故事。我们宿舍从一开始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天早上7点必须集体起床;每天中午13:00必须集体午睡,于14:00准时叫醒;每天晚上24:00必须按时关闭电灯、关闭电话、关闭电脑集体睡觉。一年来几乎没有谁打破这个规矩。有其他宿舍的老师就问我们:你们怎么能那样有规律?我们四人就互相看着,脸上洋溢着会心的笑。

    在北大访学期间,我没跟北京的同学见过一次面,没跟北京的朋友吃过一次饭。这不是因为我卑微,更不是因为我傲气。同学、朋友心中总有,本用不着见面吃饭。他们很替我着想,这一点,我很感动。

    这样的学习、生活持续了一年,时间也就充裕多了。

    因此,我很感谢我的室友泉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的谢传生教授!

http://181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13/10/20/121e37b7561g214.jpg

    感谢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系的林洪教授!

http://180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13/10/22/121e37c6abdg215.jpg

    感谢湖南公安专科学校的朱珍华教授!

http://184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5/13/10/27/121e381e10fg215.jpg

    感谢我北京的同学、朋友!

    当然,还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学校——长春工业大学给予我做访问学者的机会!

    从内心深处永远感谢工商管理学院王忠吉院长!感谢学校人事处!感谢校长!

    而最应感谢的,是我的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靖继鹏教授、博士后导师吉林大学商学院孙巍教授、访问学者导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曹凤岐教授!

    我知道:学海无涯!

    我更知道:我快乐,我研究;我研究,我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