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剖学名词解释--细胞

(2008-03-16 22:59:21)
标签:

细胞

组织

名词

学习

体育

分类: 常青藤-谨慎求索
 

细胞 cell 是人体生命和运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一个细胞都是由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构成。在细胞质内尚有一些相对恒定的、具有一定生理机能的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氏体、中心体、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一般都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但卵细胞肉眼可以见到,有的神经细胞的突起可长达1米以上。细胞的形状也各不一样,有圆形、梭形、立方形、长方形、扁平形等。这些细胞的形状与其功能是统一的。肌细胞呈长梭条形,具有收缩功能;神经细胞具有长的突起,以接纳和传导刺激;精细胞具有鞭毛状尾巴,能在一定液体介质中游动,以便接近卵细胞。成年人的人体约有1800万亿个细胞。

 

细胞膜 cell membrane狭义的细胞膜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包围在细胞外表面的那一层薄膜,也称原生质膜或质膜(plasma membrane)。广义的细胞膜是指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厚60~100埃三层结构,又称生物膜。这种结构包括两个部分: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外层界膜,即一般所指的细胞膜;细胞内包围各细胞器的膜,如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称内膜。外层界膜和内膜构成生物膜系或称单位膜(unit membrane)。

 

细胞质 cytoplasm 又称胞浆,是细胞核之外,细胞膜之内的那部分原生质。在生活状态为透明均质性物质,其中有一些大小不一,带折光性的物质。细胞质包括基质、细胞器和包含物。细胞内各种代谢过程和生理功能主要由细胞质来实现。基质 ground plasm 又称细胞液(cytosol),为将细胞质中颗粒部分除去后剩下的均一性物质。分布在细胞表面,粘度较高的基质称为外质(exoplasm)分有在细胞内部,粘度较低的基质称为内质(endoplasm)。

 

细胞器 organelles 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小器官,它们具有特殊的化学组成,有的并能进行自我复制。细胞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丝、微体、微管和中心体都属于细胞器。有人将质膜也归人细胞器。

 

内质网 endoplasmic reticulum 是一种细胞器。它是细胞质内由各种大小的囊泡互相吻合形成的一种网状膜性管道系统。1945年波特(Porter)曾先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初发现的这种结构都位于细胞核周围的内质部分,故称内质网,后来证明内质网可分布在细胞的各个部位,但仍沿用内质网这一名词。

 

高尔基复合体 Golgi complex 是意大利人高尔基(Golgi)在1898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器。也称高尔基体(Golgi body)或称内网器(internal reticular apparatus)。它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所以称复合体。

 

线粒体 mitochondria 为1890年德国人Altmann发现的一种细胞器,1897年Benda将之命名为“mitochondrion)。线粒体一般为线状或颗粒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椭圆形或棒状,直径一般在0.5~1微米之间,长2~4微米,最长的可达7微米。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摄取的营养物质进一步氧化,并将氧化时所产生的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人们称之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 lysosome 是1955年de DuVe最初发现的一种细胞器,它是直径为200~600毫微米的含有酸性水解酶的小泡。外面包绕着一层单位膜,内容40~50种水解酶,如酸性磷酸酶、酸性核糖核酸酶、葡萄糖苷酶等等。这些酶在酸性环境下对细胞的主要成分如强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核酸、粘多糖等起消化作用。故认为它是细胞内的消化系统。

 

核蛋白体 ribosome 1955年首先由派拉第(Palade)发现的一种细胞器,为直径15~25um的致密颗粒,是由RNA和蛋白质所组成,叉称Palade颗粒、核糖体、核糖核蛋白体、核肌粒。

 

微体 microbody 也称过氧化酶体(peroxisome),是存在于细胞内的小体,包有单层膜,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较溶酶体稍大(直径为0.2~1微米)。微体富有酶,已知的酶可达20种以上,其中主要的有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以及多种氧化酶。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见到膜内有中等电子密度的物质和少量晶体。

 

微丝 microfilament 亦称胞质微丝(cytoplasmic filament),为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微运动器官,是细胞质中的实心丝状结构,在肌细胞、神经细胞和上皮细胞等细胞质较多。它们以平行排列成束状,或交织成网状方式分布。

 

微管 microtubules 为广泛存在细胞内的微运动器官,它是一种非膜性结构,为不分枝的均匀直管,长短不定,长的如神经细胞的微管可达几米,直径约24~27nm。微管的管壁由13根直径为5nm的原丝(protofilament)围成,它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能弯曲。构成微管的主要成分为微管蛋白(tubulin),微管的运动可能与它们的ATP酶活动有关,因为只要加人ATD就可使纤毛运动。

 

中心体 centrosome 是Van Berden在1876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中心体是由中心球(centrosphere)和中心粒(centriale)两部分组成。中心粒是中心体的主要部分,居中心体的中央,其数目一般为1~2个。中心球为包围中心粒周围呈球状的致密物质。在有丝分裂时,中心体周围可见放射状的细丝结构。

 

包含物 inclusion 又称副质(paraplasm).是指除了细胞器以外,贮藏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无活性的各种代谢物质如糖原、脂滴、色素颗粒和分泌颗粒等。它们的存在数量和形态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异。

 

 细胞核 nucleus 1674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最先在鱼类的红细胞中看到核的结构。至19世纪30年代,正式定名为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缺少核便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新陈代谢率也降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由核膜、核质和染色质组成。

 

核膜 nuclear membrane 为包围核表面一层薄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呈一条线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平行排列的两层单位膜。每层厚约40~60埃。两层核膜之间有一间隙称核周隙。核膜上有许多核孔(nuclear pore)。

 

核液 nuclear sap 也称核质,是核膜内的一团透明的液体,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核糖核酸以及一些水解酶如核糖核酸酶、碱性磷酸酶和二肽酶等。

 

核仁 nucleolus 一般为圆形,每—核内可有-至数个。位置不定,常靠近核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结构均匀—致,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有四部分组成:中央为细纤维组成的纤维部;其外围为颗粒部;这两部分组成核仁丝(nucleolonema);核仁丝悬浮在无定形状的基质中;颗粒区外围为-层纤维层。核仁无膜包围,颗粒部和纤维部都含有核糖核酸(RNA)和核蛋白。

 

染色质 chromatin 染色质是细胞重要组成部分。含有DNA和组蛋白或精蛋白以及其它蛋白质成分。在生活状态不易见到,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显示,故称为染色质。在分裂间期染色质呈分散状态,着色较浅,DNA处于合成活动阶段。在分裂前期,染色质粗大聚集形成染色体,DNA处于非活性状态。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的不同机能状态。

 

染色体 chromosome 1882年为法兰敏(W.Fleming)所发现,1888年为韦第尔(W.Waldeyor)命名的。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细胞核内的特殊成分。染色体主要由两条作盘绕的染色丝(chromonema)所组成,在丝上在不等距离有称染色粒(chromomere)的颗粒,染色丝外面包着染色体基质,基质外面有一层表膜(pellicle)。处于一般状态(间期)的细胞内看不到染色体,它呈分散的网状结构,不易着色。当细胞处于分裂的中期时,染色体则显而易见,染色体呈大小不等的棒状或条状易被着色。

 

无丝分裂 amitosis 是细胞的—种较简单的分裂方式,亦称直接分裂。一般核仁先行分裂,细胞核在间期状态下直接伸长,在中部从一面或两面内凹,一个核横缢断成两个核,细胞质随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相似的子细胞,在无丝分裂的过程中不包括染色体变化和中心体的牵拉纺缍丝活动,所以称为无丝活动。

 

有丝分裂 mitosis 也称间接分裂,是细胞分裂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由于在分裂过程中,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细丝,故称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为一连续的动态过程。其主要表现为核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染色质成为染色体,染色体又变成染色质;核膜和核仁的消失与重建,故又称为核分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