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继续造人”-----你想好了,可准备好了吗?(亲子博客首页推荐 45)

(2008-01-10 20:56:36)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家庭

怀孕

高龄产妇

产检

计划生育

二胎

后代

育儿

分类: 《爸妈杂谈》
http://storage.msn.com/x1pnp_rgmi5o52jbsQzqGXAT9nIHxqQ2wHvp9CiqaWl-bIRDWu44EkjwTJKSwBAcaVmsv2h9zDA5m9L_WbxarGfCFTcbdGCODi5ft2no06alDaz9CE99TjGInpFocVuI5rh45)" TITLE="“继续造人”-----你想好了,可准备好了吗?(亲子博客首页推荐 45)" /> 写在前面的话:
    其实,片面的一家之谈何足挂齿。可是,我实在不忍心再看到同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以笨拙的笔,写下这篇博文。为的是能让更多有这种想法或是即将有这种想法的姐妹们引起更多的思考。如果,你与我想法不一样,也请留下你的高见,希望能通过不同观念与想法的撞击,让更多的姐妹们作出更正确的决定!

 

“继续造人”

--你想好了,可准备好了吗?

 

     今天,重庆晨报一则《37岁孕妇脑出血动手术,昏迷中顺产宝宝》的新闻吸引了我[“使劲,再加把劲。孩子的头已经出来了。”助产士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一直鼓励着蒋XX(2天前,蒋XX由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刚做了历时5个多小时的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和支骨瓣减压术三个手术。术后,蒋XX一直处于昏迷中,并一直住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令人惊奇的是,虽然蒋XX一直处于昏迷中,却一直很配合助产士。助产士叫她使劲,她真的在使劲。当天下午442分,昏迷中的蒋XX顺产下一个健康男婴。孩子重3.18Kg,长51Cm,头发乌黑,浓眉大眼,哭声响亮。]到这一幕,我忍不住流泪了。我为母亲的伟大而流泪,我为在如此特殊情况下出生的健康孩子而流泪,我为不知何时才会苏醒的蒋XX流泪,也为蒋XX痴情的丈夫流泪。可能善良的人都希望这位勇敢而坚强的母亲能够早一天醒来,因为嗷嗷待哺的儿子需要她,因为未成年的女儿需要她,因为与她患难与共的丈夫需要她,因为那个期待完整的家更需要她……写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了米菲前几天在博客里写的一篇关于“继续造人”的博文。我忍不住想问:“继续造人”,你想好了,可准备好了吗?如果,真想好了,也准备好了,那么,蒋XX的悲剧还会发生吗?

    我无意对“继续造人”持反方观点。从客观上讲,只要条件具备,再多生一个孩子,无论是对孩子本身,还是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好处的。

“继续造人”-----你想好了,可准备好了吗?(亲子博客首页推荐 <wbr>45)

    首先,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数的家庭是六个人宠一个孩子。这样的结果,让孩子真觉得自己成了一言九鼎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了。好东西我一个人享用,好胜心强,怕吃苦,缺乏爱心是独生子女的通病。试想如果多一个孩子,万千宠爱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应该很大程度上能避免这个问题或者说在孩子教育上的难度会小一些。

    其次,是独生子女的性格问题。独生子女由于从小缺少玩伴,特别是性格稍微内向一点的孩子更是习惯于一个人玩耍。如果,家长也忽视培养孩子的这种与人相处的能力,长期如此,这会让孩子性格变得更加内向,而且不会沟通。这意味着什么?孩子总有一天会踏入社会,不擅沟通的人如何去与人相处,如何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这着实是一个颇让人担心的问题。如果,多一个孩子,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再次,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之所以格外小心呵护孩子,就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的原因。时常有媒体会报道那些不幸患上不治之症的儿童。看过之后,总是让人心里一阵阵地发紧。何故?谁都怕这种不幸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毕竟只有一个孩子,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谁也承受不起。如果,可以用数据来作一下佐证,我想,未成年人的保险应该是占相当比例的。很多的家长也如我们一样,多给孩子买保险就是为了给自己买一个不至于在情急时走投无路的心安。而且,现在的父母,选择为新生儿储存脐带血的也越来越多。

“继续造人”-----你想好了,可准备好了吗?(亲子博客首页推荐 <wbr>45)

  我们没有再要一个孩子的打算,主、客观条件均不允许。我们会象大多数与我们同龄的父母一样,竭尽全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虽然这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愿意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

  因此,排除那种纯属为了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导致的二胎,甚至是多胎生育现象,很多人还是基于以上原因,产生了“继续造人”的想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保险系数。

    但是,想好了和准备好了绝对是两码事。思想上的准备和客观条件与物质条件的准备是划不了等号的。如前所述,蒋XX和自己的丈夫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因为有了一个女儿,还想要一个儿子,所以就实施了“继续造人”工程。暂且不说经济条件是否优越,各人有各人对生活质量的不同要求,这无可厚非。可蒋XX自己作为一个37岁的高龄产妇,她知道在这个年龄段怀孕、生孩子的危险吗?孕前,她做过全身检查吗?孕中,她按期做过产检吗?媒体上没有报道,我也不便作更多的猜测。但是,生活在农村的她,很可能就是凭着自己生过孩子的经验来对待了这次的“造人”工程。我无意指责那位伟大的母亲什么,她的行为曾让我泪眼迷蒙。只是如果一切都周全的话,那悲剧上演的可能性应该会小得多。昏迷中的妈妈在医院里已经用尽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背负沉重债务的这样一个家庭,一双儿女今后的生活会怎样的艰难,这是可想而知的。在此,我愿意真诚地为蒋XX祈祷,一定要醒来,你的一双儿女在呼唤你。不然,这个代价实在是太过沉重了。

    “继续造人”是一个只要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自己说了就算的事情。但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一个需要理智的事情。经济条件、时间、精力、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教育质量等,都是事前不得不反复考虑与权衡的问题。为人父母,其实担负的对后代的教育责任应该重于养育责任。这应该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都牵连的问题。所以,“继续造人”既要想好,也要准备好!

 

      其他文章:

      我的糊涂胎梦

      孕育生命的幸福感觉—胎动

      产痛的体味

      婆婆也是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